看央视大剧《走西口》让我这个山西人自豪了一番

2009-01-20 18:31 | 作者:郭文涟 | 散文吧首发

看央视大剧《走西口》让我这个山西人自豪了一番

郭文涟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先前一直以为《走西口》是陕北民歌,是陕北人在那黄土高坡上穷得活不下去的时候,不得已才踏上了漫漫走西口的路。当小夫妻俩在某个黄土坡坡上某个豁口处依依不舍地分手离别时,一步一回头地唱起了这首让人心酸落泪又无可奈何的歌谣。

陕北民歌之所以这样深深印在我脑海的深处,在于七十年代唱起的一串串来自陕北延安的红色歌谣,记得那时广播喇叭里每天播出的音乐节目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山丹丹地那个花开红艳艳……”记得那时有一部音乐故事片,是演陕北刘志丹的,整个片子就是用陕北民歌串起来的,好像其中就有《走西口》这首民歌,虽说不是原词原唱,但也是那个调子。

大约是十多年前,经一些专家们探讨研究,说《走西口》这首民歌起先流传于山西河曲县,河曲县与陕西省是一河之隔,鸡在这头叫着,那头也就听着了。那一带山高沟深,守着一条黄河白白地从家门口流过,所以遇到大旱之年,走西口就成了常事。而《走西口》自然就先在这一带唱起并流传开来。

没有想到的是,自去年开年大戏《闯关东》红了山东人之后,这《走西口》也定会让山西省和山西人红火一把。一个在河之东,一个在河之西,一个是“闯”,一个是“走”,含义差不多,其戏的内容也都在两个动词上做着文章,其所要表达的内在的含意,自然是很明了的。但这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说的,那是评论家们的事。我想说的是从这首歌里讲讲我对山西老家和山西人的认识。

是的,我虽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但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山西人。因为父母是从太行山里走出来的,虽说他们把自己的一辈子和子孙后代都献给了新疆,但晚年的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养育了他们的那片神奇的土地和那座神奇的山脉。

上中学开始填写履历表时,在籍贯那一栏里写上自己是山西人时,心里总是涌上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山西,山西在哪里啊?问父亲母亲,说很遥远,在太行山里呢,住的的是窑洞,出门就是山,吃水下地都要走山路。但父亲又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是我们山西人。于是我的脑海中常常留下的是那抑扬动听欢快明朗的“花篮的花儿香”的歌曲,是茫茫巍峨起伏的太行山,是郁郁苍苍松林密布的太行山,是云雾缭绕意蒙蒙的太行山,是民风纯朴古意浓郁的太行山。记得那时我读过一本名叫《晋阳秋》的长篇小说,是反映抗日年代初期的作品,那书中的人物故事吸引着我,山西人那自古就有的一腔保家卫国的热情深深鼓舞着我。八十年代初,有一部电影纪录片,里面有一首名叫《歌唱太行山》的歌曲,是工人出身的山西歌唱家关贵敏唱的。那首歌唱得豪迈大气优美动听,让人感觉到出生在那样的山里,生活在那样的山上,是多么自豪多么神奇光彩的事啊。

记得那时我正在读著名作家孙犁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作家孙犁是个诗人作家,既是长篇小说,他也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山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写得美丽如诗如画,读他的小说,简直是在读诗,清水一般的流畅,云絮一般的舒润。可惜的是这部成书于五十年代的小说作家没有写完,只写了第一部就再没有下文,给人留下许多遗憾。后来找来赵树理的小说读,虽说赵的小说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丰满,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但我总觉得他把山西人写得很土气,很落后,甚或很愚昧。我总是喜欢不起来。

学大寨的那些年里,着实让我们这些在外的山西人自豪高兴了好些年。特别是华国锋当了英明领袖那阵,我们更是喜子乐乐的。父亲在那几年有事没事的时候,喜欢哼唱几句秦腔。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妈妈的那些老乡聚在一起的时候,说起老家,说得多的仍然是这样一个字:穷。

后来大寨这个样板倒了,我们这些在外的山西人氏又灰蒙蒙了起来。前些年,我也回过几趟老家,觉得家乡民风已经不古,山乡或城市面貌依然滞后,似乎山西只有煤,山西人都在挖煤,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马路,灰蒙蒙的太行山静静地默无声息。再后来是这里那里的煤矿出事,这样那样的天灾人祸纠缠着山西。山西在贡献着他的光热资源的时候,越来越直不起腰来。因而有一段时间,我常常望着地图上似土豆一般的山西省出神,我很纳闷:山西人为什么不走出来呢?为什么要尽挖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呢?为什么不在青山绿水文物古迹上做文章呢?

唉,我乃一无名之辈,全然是瞎操心啊。于是我再不炫耀自己是山西人,而且我觉得人家说山西人憨厚老实,其实是说山西人傻气窝囊;山西人倔强固执,其实说山西人无能脑袋不灵活,就知道一味地做醋,一条道走到黑;山西人吃苦耐劳意志顽强,其实是说山西人傻佬冒,只知道挖自己脚下的煤,只知道破坏自己的家园……

现在好了,有这样一部大戏《走西口》让全国人民看着,这对我们山西肯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我以为这部戏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剧中人物的命运悲欢离合跌宕起伏,感人;人物语言用普通话夹着一些山西方言,生动。其次是把山西人身上那种纯朴憨厚、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品性表现出来了,把山西人那种不畏艰难不甘于受命运的束缚、敢于勇闯世界的胆略和意志表现出来了,把山西人那种大忠大义、敬诚信的气节和朴实的民俗民风表现出来了。

所以这些天里,我和妻几乎是天天晚饭后就候在屋里,雷打不动地看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五十一集电视连续剧《走西口》。妻说:这些天,她全是靠每天播出的2集电视剧活着呢。

妻的老家是甘肃,过去她常笑说我们山西煤窑事故不断,污染连年全国榜上有名,山西人不是挖煤就是做醋,要么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固执,愚昧,等等。这些天里她不说了,而是说:怎么剧中正面人物的一些美好品格都能从你们家的人身上找到影子?

我也笑说道:是啊,我们山西民风朴实,文明悠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事迹举不胜举,只是没有好好挖掘。你没有看报纸吗,前些年在荒无人烟的昆仑山里发现了一块几十吨重的大玉石,上面刻着一个山西人的名字。那是什么年代,是清朝末年,你瞧瞧,山西人胆量多大啊,那个时候就走那么远的路来昆仑山里寻玉。再看看你们甘肃,这些年出门到新疆闯世界的有多少?就前几年来了些平凉登三轮车的,后来取缔三轮车了,就啥也不干了,纷纷跑回家去了,你们甘肃啊,嗨!真不知怎么说好,看见那火车吗?一进甘肃的时候,就拉长笛,然后是一连串的突突声,那是说什么呢?那是说:“甘------肃,穷,穷,穷……”

呵呵,最后一句话我是拉长调子学着甘肃话说的,妻听了又气又好笑,直追着要打我(注意,念e)……

评论

  • 伊霜凌心:呵呵,祝福我们祖国的各地越来越好。新年快乐。
    回复2009-01-21 09:57
  • £藍枫叶:《走西口》故事很好涅~~~~~~
    回复2009-01-21 23:59
  • 郭文涟:谢谢二位朋友,祝你们身体健康,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2009-01-23 11:33
  • 香草天空:第一次注意山西是因为《乔家大院》这部电视连续剧。这部连续剧拍得非常不错,在看它的那几天,好似我的情绪也被那剧中人物的情感所“牵连”。在称赞电视剧拍得精彩的同时,我更欣赏的是山西晋商那种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从商精神。直至今日,我还记得剧中主人公乔致庸在向达盛昌的邱老东家“请罪”时所说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山西人凭什么能把生意做大做好,还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商人能在危机时刻抱成一团,共同抵御危难。”
    如果我们中国的商人都能在为自己的利益所奋斗的同时,借鉴发扬一下乔致庸的从商心得,也许我们能在如今越来越国际化和商业化的时代中,越走越好。
    回复2009-02-01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