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

2009-01-11 10:24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父亲余国安(名治修),生于1920年11月15日(农历庚申年十月初六)。父亲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少年在乐山读中学。18岁成家。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携妻女到宜宾南溪法院供职,1949年回老家井研县办冬学,1950年10月调井研县中学任教,1962年秋调井研县研经中学任教,1980年初退休,执教三十年。父亲退休后,曾在井研县磨池乡三儿家,福建省屏南县农村幺女家,武汉市大女、二女家居住,1985年8月来汶川县阿坝师专小儿家居住。父亲一生居无定宿,1975年起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后恶化为肺心病。终因心力憔悴,救治无效,于1994年1月4日凌晨6时溘然长逝,享年74岁。

父亲的一生,是善良、诚实、清白磊落的一生。虽历尽沧桑,坎坷一世,却处贱而不移其诚。旧社会,父亲求学于外,尽长子责任于内。作为寒儒学子,发愤自励,虽不谓学富五车,却堪为莘莘学子。身为长子,仰事父母,俯弟妹,尽守悌,消尽青而无怨。新社会,效力新学,呕心沥血。“五七”反右,“六四”四清,“文革”浩劫,风风雨,几十年遭遇不公,父亲却抱忠守诚,执鞭讲台三十载,为人作嫁,含垢忍辱而不悔。待到平反,毫无怨尤;面对目前境遇,更是淡泊守雌,既不诉苦他人,也不伸手组织。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燃烧着自己,又始终含辱不语。他默默地接受着生活的变迁,命运的打击,也默默地对待苦难过后那难得的平常人的光阴。他处变不惊,不论是阴霾弥漫的日子,还是雨过天晴的时光,都能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在物质上,父亲从不曾享受过富贵,但父亲在沉默之中却有他的富裕,那就是对生活酸甜苦辣的体验,与永远消受不完的坦荡与清白。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一生却硕果累累,他富有成效地尽到了为人子,为人兄,为人父,为人师的赤诚与责任。他完满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父亲成功地做到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父亲今天安详地走了。如果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只能来自于我们这些活着的儿女,晚辈。我们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父亲尽诚挚的孝心,让您颐养天年。父亲的一生,是没有值得遗憾的。

我们站在这里,怀着巨大的悲痛,瞻仰父亲那清矍的面容,瘦骨嶙峋的遗体,在这最后时刻,陪伴父亲的灵魂。此时此刻,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不久以前,父亲留下的遗嘱:我死后不要通知亲友,尽快火化,骨灰播撒在家乡土地上,不要占用土地!这就是父亲用语言给自己划上的最后句号。我们不得不强咽泪水,遵从父亲的遗嘱,让您的灵魂随着沉默的青烟,飘飞九天。从此,儿女与父亲将这样沉默地幽明永隔。然而,父亲的爱,父亲身体力行的教诲将永远与我们同在。不仅亲人,包括那些所有活着的、真正知道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的朋友和学生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觉得父亲并没有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写照和他用行动给予生者的教诲!

家乡的土地,恳请永安父亲的灵魂吧!

(注:光阴荏苒,一晃父亲去世已十五年,逝者已去,但亲情永续,借此父亲的忌日,登发此文,以缅怀敬爱的父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