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绝岸的温柔

2012-07-14 14:22 | 作者:海雨&落幽燕 | 散文吧首发

绝岸的温柔,千年的忧伤

薄雾,清凉,弥漫着苍苍芦苇不屈的倔强。

溪水,潺潺,伴随着采采芦苇的轻吟浅唱。

秋风,萧瑟,摇曳着萋萋芦苇淡淡的忧伤。

两千年前,蒹葭岸边,上演了一段凄美缠绵的故事,而深秋却用那双纤纤巧手将这段遥远而又模糊的记忆描摹成一幅苍凉到美的素描。那渺远空灵,至纯至美的境界震惊了后人的眼眸与心堂。

两千多年的岁月流过了指尖的流沙,苦苦寻觅爱人的男子与如似幻的窈窕淑女早已淡出深秋的视线,唯有那抹芦苇依旧忠实地守候在蜿蜒曲折的岸边,聆听着这段旷古绝音。

漫长,浓重露水凝结成华霜。而那依旧苍苍的芦苇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纤瘦柔美的身躯,宣誓着它们的骄傲与不屑。

在这个秋风瑟瑟的早晨,那位男子来到岸边追寻心上人。他似乎远远望见心上人就在他的对面,那婀娜的身姿,那流动的双眸,那满含温情的微笑让男子再一次怦然心动。于是“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寻她,但是“道阻且长”,道路迂曲遥远,男子辛苦地上下追寻,但却总也到不了伊人的身边,她仿佛永远呆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男子的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身影,想要靠近她,却总不能如愿。因而他只能在水边兀自徘徊,但心上人却终究是水中月。

一缕忧伤,一丝迷惘,怅然涌上男子心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远隔天涯,也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对面却永远也走不近你的身旁。就像这个苦苦追寻心上人的男子,他的心被伊人紧紧地牵动着,他与爱人只一水之隔,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仿佛她是他永远都到不了的海角天涯。

那杳远空淡的气氛,那执着绵亘而又略带伤感的情调,那上下求索而可望而不可即的意绪成为了诗的永恒的魅力之所在。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浪漫而富有才情的大诗人徐志摩对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苦苦追求。

远在异国的康河见证了那束刚刚燃起的爱情火花。“那时徐志摩和林徽因总是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薄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散步,这个时候,对面尖顶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在他闷得身后悠远而苍茫地响起,。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总是让他们怀想起隔山的灯火,怀想起一个个酒一样浓烈的月光之夜。”

每到这时,徐志摩便会情不自禁的念诗给林徽因,而林徽因总是能够很巧妙地接下去,这是两颗诗魂的心有灵犀。

那时林徽因正是一个天生丽质,风姿绰约,情窦初开的纯真少女。她的美丽,已为许多青年男子所倾倒。她的才情,她的美丽也让他如痴如醉。然而谁也不能像他那样,以一个诗人独到的慧眼,从她谜一样的眼睛中,读出她与生俱来的忧郁

徐志摩写信给林徽因: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多么浪漫而又炽热的表白,相信被他才情与浪漫吸引了的林徽因一定心有所动。但理智终究战胜了情感,林徽因告诉徐志摩说:“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和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

“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为以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追求爱,自由,美丽的徐志摩为了林徽因不顾石梁启超的规劝和父亲许申如激烈的反对,毅然决定和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

之后徐志摩却没能从林徽因眼睛里读到应有的承诺,他面对的只有冰冷的海水。回到上海后,徐志摩得知林徽因已与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结成秦晋之好,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爱过挣扎过,却输得一败涂地。他不甘心放弃,任然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心上人,竟惹得梁思成不得不在门上贴上字条表示反抗。

痛苦的挣扎过,疯狂的爱过,倾其所有,也没能将唯一灵魂之伴侣追到手。昔日苦恋的伊人成为了别人的新娘,徐志摩是多么可怜,多而尴尬啊。对徐志摩来说,传统道德的约束,家庭责任,众亲朋好友的反对不正像两千多年前那蜿蜒曲折的河流一样阻碍着他去追逐伊人吗?而他也正像那个执着的男子一样历尽周折苦苦追寻。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林徽因终究不能像徐志摩一样洒脱地去爱一个人,她无法冲破道德篱笆的束缚奔向徐志摩热情的怀抱。出于对张幼仪的同情,出于对梁家的感恩,也出她与梁思成的感情,林徽因强大的理性战胜了情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林徽因的爱就像康河上空那美丽的云彩,在徐志摩的爱情里轻轻飘过,继而悄然消逝。她的才情,她的美丽让他如痴如醉她他们灵魂相依相偎擦起了爱情的火花,却终究只能默默的欣赏,这场轰轰烈烈的追求也只是徐志摩一个人在苦苦战斗,为爱而痴,为爱而伤。

作为后人,我们能以成功与否来断定值与不值吗?于我而言,我不愿这样去衡量这场苦苦追求的价值。我看到的是徐志摩尽情的燃烧了爱的火焰,那样绚烂,那样凄美。

最是那一绝岸的温柔,足以让我们温暖一生,感动一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