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过一段没有手机的日子

2008-12-26 09:19 | 作者:张群寅 | 散文吧首发

今年有幸享受了次带薪休假,在感谢好政策的同时,盘算着这个假期如何过。15天的假期,加上双休日,那就是整整21天呀!这么长的假日以前里也是想不到的,如果去旅游,恐怕去美国都够吧。

我决定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过一个真正的假期,彻底地放松放松。以前时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说西方人在工作时效率高、时间观念强,而下了班,就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痛快地玩儿。赶上节假日更是全家倾巢而出,到郊外、国外去度假,当然手机一般都是关掉的,整个假期也就偶尔会有一两个问候的电子邮件。相反中国人,上班时想着下班玩儿什么,而下了班却忘不掉手头的工作,即使到外地旅游,也是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与单位保持着联系。我身边的很多人,就连出国都不忘到移动公司办好国际漫游。

现在人们习惯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高效率,与人沟通成了工作生活的必须,手机就成了最快捷的联系方式。几年前,手机还叫做大哥大,是有钱有身份的人才有的奢侈品。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特别是城市中,没有手机倒是件稀罕事儿。在手机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让人觉得世界太小了,小得无处藏无处躲,只要手机开着,就要接那些不想接的电话,并随时会受到莫名的骚扰。不要说静下心来参禅悟道,就是想安静地放松一下都做不到,身心总是处于一种待机状态。

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个假期不受外界的干扰,我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手机关掉扔进抽屉里(我早就把家里的固定电话撤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手机不关,随时会有人找你办各种事儿,大多是喝酒闲聊,平时尚可推辞,现在休假在家无法推脱,干脆关掉手机省得去做什么解释。当然我清楚,21天不与外界联系,别人的生活都不会有丝毫影响,而我的生活将会很安闲。

岁月易逝,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已经不年轻了。百思不解的是,过去的日子都哪儿去了?一晃40多年过去了,不管你是否愿意,过去的就不再回来。

对于过去的日子,回想起来,越是遥远反而越是清晰,甚至当时的那心中一颤,此时都能感觉得到。特别是读小学的那几年,日子显得那么漫长,就像日午后院中的阳光,慢腾腾地,仿佛永远从这头走不到那头。有关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段,我都留在了《幸福时光》、《我的学武生涯》、《我的学画生涯》、《我的启蒙教育》等几篇文中了。日子就像下坡的车子,随着惯性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快,快得失去了控制,忽悠一下,就到了今天。

我痴想,让这21天的日子慢下来,到记忆中找寻那丢失的岁月,如果真的是找不回来了,也要好好地想一想如何去度过今后的日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嘛。

开始的时候,每到上班时间,就下意识地穿戴整齐,一想是在休假,就笑自己成了习惯的动物,再一想手机是关掉的,不可能有电话来找,就彻底地放松了。只有进入休假状态,身心才会放松。

在休假前,我就对佛教产生了兴趣,起初是看了三个大型公益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它们》和《山西小院》,特别是听净空老法师开释讲法,对许多过去似是而非的问题好像明白了一点儿,可有更多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特别是那些烧香拜佛的形式,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可我又是多么希望世间真的如同佛经所说。如果没有了宗教,人们就没有敬畏心,那还有谁去向善?人定胜天的狂妄,迟早会让人类自取灭亡。我利用这段时间,找来一套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想从远古的源头开始探寻一下人类思想的演变。越看越让我迷茫,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佛教,从孔子到孙中山,凡是冠以唯心主义的,都批的一无是处,而被冠以唯物主义的,最起码也要说上一句“有其历史意义”以示肯定。佛学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的靶子,被大加挞伐。直看得我如坠云雾,暗里看不到一丝曙光。

好在这段时间赶上了2008年的第一场。上次赏雪都记不得是在何年何月了,仰头看天,驻足观绿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享受。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把这份儿闲适的心情丢失了。我抛掉困扰我多日的哲学思辨,冒着纷飞的雪走出家门,我要融于自然之中,把胸中的块垒说与天地。为了纪念这次出游,我写了《2008年天的第一场雪》。

我啰嗦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大家仿效我的生活方式,千人千面,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况且很多人,手机要是关上一个小时,就可能影响到一次仕途的升迁,或是损失一笔千百万元的生意,这责任我可不负噢!我只是让自己过了一段没有手机的日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