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大名著”中的教育问题

2012-05-30 22:51 | 作者:白丁庄老 | 散文吧首发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味的讽刺挖苦。湘云则只是高谈阔论。再细想黛玉教诗是有章法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学很能入境,难怪香菱体会那么深刻,这就象我们现在教学生学古诗要配一幅画面或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画情境,杜诗是最讲格律的典范,当然一定要学习律诗格式。李白的诗是天才的诗,是诗的最高境界,当然在最后学了。而且她开始就教学生不要教条,要有新意,要天然去雕饰。

这段故事情节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命运很有帮助,但对于今天教育者来说是有大文章可作的。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好老师

当今教师素质要求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发展,要随着教育基本理念的转换,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发展以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创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笔者以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

诸葛亮是一个学者型大师级的导师。他天文地理,社科文史“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行各业都在其中开掘致胜法宝。新课标将其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教育工作者不仅从中能得到文学欣赏,还可感悟一些教育启示。

红楼三议

一、“贾宝玉”式的学生该怎样教?

贾宝玉是一个“问题学生”。他被娇生惯养,被其祖母称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被其父亲叱为“畜生”、“孽障”。这不堪的称谓都反映了封建家长对这个富贵之家的继承人的厚望。贾母则是溺,贾政则是恨铁不成钢。的确贾宝玉不好好读书,爱看言情小说、早恋,不务正业。如果当时能上网,他肯定也迷恋网吧。但他又天生聪明、率真、热情,是大观园里的凤凰,荣国府里的宁馨儿。“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教呢?曹大师没有给出答案,贾宝玉终于没有能“补天”。

现在许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老师也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些孩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迅猛上升的时代产儿,得到了太多的家庭溺爱和社会关怀,就像大篷蔬菜,嫁接了太多新潮思想因子和人工智能元素,给人们带来许多反传统反季节的市场供应,然而却淡乎其味,使人们担忧其在社会竞争中的抗体。这些孩子一些是独生子女,富贵子弟,就像“贾宝玉”,对这些孩子许多家长不惜一切,给孩子请家教,陪读,送孩子上贵族学校,甚至出国,其实大可不必。

其实贾宝玉是没有错的,贾宝玉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一个叛逆,是一个有觉醒意识的青年,他不好好学习反映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失败。修身,他没有深厚的国学修养;齐家,他甚至没有贾探的才能;安天下,他更没有诸葛亮等的经略。他的学习成了封建家长的意志符号。“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他才思敏捷,父亲才对他笑,但不赞赏,因为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农村老太太刘姥姥讲的故事他听的那么入迷,可见他被封建家庭的牢笼关呆了,他也被社会不良少年茗烟带坏了。《红楼》高鹗续后四十回中(八十二、八十四回)写到贾宝玉肯下功学习了,而且八十四回写贾政也耐心辅导儿子读书,这是有违曹氏原意的,但多少叫人看到了宝玉“成才”的希望。

现在在教育体制改革下推进素质教育。“贾宝玉”式的顽童也日趋被教育专家点化。贾母的溺爱,贾政的强迫,不再是干扰“贾宝玉”的束缚,你可以自主学习,人力资源强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去建设。笔者认为“贾宝玉”式的学生应该从关爱入手,以欣赏和尊重为辅,去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特别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他们是能成才的。

二、林黛玉是个好学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个性学生。她上了一年多蒙学就琴、棋、书、画俱精,古典诗词有很高的造诣。然而她过早失去了母爱,不久又丧父,缺少亲情关怀,形成了她孤僻的性格,她身上明显体现了社会关怀对学生成长及性格形成的作用。贾村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学识渊博,也很会教书,但他师德有问题,他教书只是为了“领工资”,、“提干”,他只教会了林黛玉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常识以及体育课程。

三、《红楼梦》中有一对好师生。

香菱学诗的故事在《红楼梦》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深值教育者琢磨。其中写了林黛玉和香菱这一对好师生。宝钗的丫环香菱想学诗就去请教林黛玉。黛玉的病才好,就笑着收了学生。“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能,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多么单纯,多么优美,谁说林姑娘难处?和“程门立”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老师教学大约有下面几点值得学习。

(一)把知识难点浅显化,简单化,让学生不畏。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二)抓重点引导,介绍切身经验,让学生亲近,不使走弯路,不搞题山题海。

“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就叫‘不以词害意’”。“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这好象我们给学生划学习重点),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是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三)激励学生。

“你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四)要领略滋味,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这好象我们现在说的情境教学法和诱思探究学习法。你要领略滋味就要体会情境。“讲”应是讲给人听,“究”应是探究,“讨”应是讨教。“论”应是争辩。

(五)要求严格。

“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而学生也有下面几点值得学习。

(一)好学以求,不耻下问。

香菱先后向宝钗、黛玉、湘云等红楼诗坛大师请教过,从不计较自己身份地位。

(二)刻苦、专注。

“这个人定是疯了!昨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才睡下”“……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闭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了,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三)好动手,坚持不懈,勤能补拙。

(四)积极和老师讨论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另外宝钗和湘云也同样教过香菱,只是和黛玉比较,则更显黛玉诲人不倦,平易近人。如宝钗老说香菱呆头呆脑,不该学诗,评香菱习作是“……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八卦医药,奇门术数无所不能,无能不精,有实践,有理论著作,有德操、有理想。他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

舌战群儒一章反映了诸葛亮一些思想:反对寻章摘句的腐儒(读死书),反对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的书生(死读书),反对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径,笔下虽有长期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理论不联系实际,学不致用),更反对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的无骨气知识分子。

诸葛亮学习处事有一种大的体系和构思。未出茅庐时,积累了各方面知识,游学四方,搜集了大量信息。隆中对已定三分大势,孙刘联盟始终以大局为重。“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有一种超凡的自信和先觉意识,思维有前瞻性和创新意识。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今人尚探索其构造及动力原理。“连弩”也是在战争实践中的发明。说诸葛亮会夜观天象,不如说他掌握信息的时效性,很早获取了信息。

诸葛亮收姜维是知识传承,师生际会的一则佳话,也表明诸葛亮收“研究生”的标准。“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他收“研究生”的标准是“贤者”,笔者理解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能知音,美育方面有造诣更好。诸葛亮还是个操琴高手,坐着独轮车,羽扇纶巾更有一个儒雅的美。那姜维如何呢?他忠有德,智勇足备,文武双全,年青有为,这样的高徒可遇不可求。以后诸葛亮言传身教,在战争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知识才能和事业的接班人。

关于诸葛亮善用火攻,对森林保护和环保的影响则可做为现代战争者戒,我们不必替古人担忧。

师徒关系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事例,这便是杨修和曹植。杨修作为曹植的老师,好耍小聪明,弄虚作假,不识时务的品行误了曹植,曹植资质很好,投师错误,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

《西游记》中写了一个成功的“班级”

唐僧师徒组成了一个成功的“班级”。唐僧是一个很好的班主任。他带的取经班是一个有活力和有向心力的班级。他们师生关系的确立不是唐僧教了学生多少本领,他的几个学生都是有过错经观音菩萨点化,先后进入这个班的,但师生关系一但确立,便终生为师,这反映了尊师的美德,也体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其实唐僧是可以为师的。他是一个得道高僧,在国内有很多崇拜者,进行过佛学“专题讲坐”的水陆大会。但在佛学全球化的要求下,他为追求佛学最高境界,决定“出国留学”,上西天取经。可以说他是学生的思品老师和精神导师,他一路言传身教,矢志不移,带领班级抵御各种欲望的诱惑和散伙的危机。

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选了个好“班长”——孙悟空。孙悟空热情、阳光,积极进取,对班级有责任心,对事业和老师有共同的矢志不移排除万难的精神和毅力,他而且很有能力,能带领师弟共同奋斗,在师弟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有一个种家庭式的亲情,有亲和力。他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矛盾,有误会,但都被一种宽容谅解而化解。一路不知经历了多少灾难,师傅步步有难,徒弟们知道才寸步不离的保护。师傅给悟空做棉衣,教导悟空让着师弟,八戒毛病多,师傅常常偏袒,悟空被师傅惩罚,沙僧求情。他们常常有哭有笑,有顽皮的打闹,有急难的勇救,有痛苦的分别,欢乐的重逢……他们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互相欣赏,相依相成。悟空对师傅的欣赏是源于他对师傅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信任,多少次面对金钱、权利、美色和贪念的诱惑师傅都不改其性,再苦再难的难关师傅也敢去闯,这不能不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所感动,而唐僧对学生欣赏是他认为他的徒弟个个相貌虽丑,却都有本领,他们都有个性,都是好学生。他们面对灾难时都能各施所长,取长补,不离不弃,猪八戒常有一些小毛病也在这个集体力量的监督制约下而努力向善。他们成功的第四个原因是互相成长,共同发展,有一种集体荣誉感。经过八十一难的苦难历程,他们都成功了,在这个集体行动的磨合中师傅的道德更趋完善,他深知紧箍咒的体罚不是万能的,学生们也都也改正了恶习,成长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种种经历,给自己的“佛”生积累了一些经验。

孙悟空其实还有一个老师。孙悟空曾向菩提祖师求学。这个故事也很有趣。孙悟空“家庭条件”不好,没没娘,是个毛孩子,但他也有求知的愿望。于是他一个人飘洋过海,十数年访到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好象是个“职业学校”。悟空入学七年都在“复式班”中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打扫卫生,养花修树,打柴挑水。七年后在一节旁听课中由于听到老师妙音处,喜不自胜,才被老师注意,老师这才让其选择专业。选专业时发现他是个个性学生,老师又打了哑迷,测试了他的悟性,然后因材施教,给他“开小灶”,个别辅导,培养其个性特长,孙悟空聪明加勤奋,又学三年才终于学成了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的本领。

《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人才不被重视的形象

《水浒传》中林冲是一个军事教官,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专业技术精湛,爱岗敬业,但由于奸臣迫害,被逼上梁山。吴用是秀才,是“小学教师“,由于社会动乱也无心教书,一有事就给学生放假,最后也干脆上了梁山。梁山是农民起义军的驻地,这里聚集了108位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都因不满社会政治黑暗而参加起义。这使笔者思考北宋商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非常发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项都在北宋时有划时代的突破。而北宋末期为什么会民不聊生而发生农民起义呢?而且大多义军头目是一些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原因就是政治黑暗,人才不被国家重视。

现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了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动乱时期,一些知识分子曾经遭到迫害。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自告奋勇,主管教育和科学工作。很快进行了拨乱反正。党中央、国务院从1985年5月开始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每一次全教会召开前后,党中央、国务院都要描绘出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都有重要的教育改革文件出台,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面向21世纪教育的决定》,一直到《新义务教育法》这些纲领性文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航标,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现而今我国又实施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彻底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教育部又于2001年6月8日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纲要一改过去的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育走向了全新的局面。

政策的保证,经济的支持,内容的更新,方法的科学,教育还能不发展吗?“林冲”、“吴用”之流还会上梁山吗?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离我们渐去渐远,却又似在我们中间,他们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但却或多或少的给我们以启示。

作者地址:陕西省耀州区瑶曲小学邮编:727101

浅谈“四大名著”中的教育问题

作者姓名:石泳泓

作者地址:陕西省耀州区瑶曲小学

联系电话:13992930167

时间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