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遗韵

2012-05-09 00:49 | 作者:岁月无痕 | 散文吧首发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汉 宫 遗 韵

一脚踏上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第一级台阶,心里立刻就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神情不由自主地凝重起来。花岗岩砌成的墩矮雕花石柱矗立大门两边,已经足以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散布在馆内院中的仿古建筑,更令人在心中产生着古朴与雄实的感觉。仰视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古汉朝的雄风扑面而来。庄严、肃穆的三层展馆,是一个王朝宫阙的复制呢,还是当年汉武大帝驰骋前夕点将台的复活?一种王者之气在这里长久萦绕,让人感受着合浦的历史神韵。

汉装的展馆,不苟言笑,像铁铸的威严武士,怀揣着一肚子的兴盛故事,与建于明万历年间不远处的稳重挺拔的文昌塔对望,仿佛两个隔代的睿智老人在默默地品茗,回味着远年的灿烂。

唤醒先人,我们终于可以坦诚地向世人公开自己的骄傲,但你必须带着一种历史的悟性。穿越展馆中陈列的青铜器暗绿锈迹,就可以直视两千多年前的繁华;拂去陶制品上的封尘,就找到了认识合浦的历史坐标;仍然璀璨的琉璃、琥珀工艺品,折射出古合浦港远航船队的风航程。在展馆内玻璃罩中柔和的灯光下,那些沉睡了多年的文物安静地给我们讲述着这一方热土的故事,印证着合浦在秦汉时代的辉煌。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含合浦)。后因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合浦在公元前204年起地属南越国。但南越国并未能抵挡得住汉朝的军威,它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所灭,此时是汉元鼎六年,合浦郡正式设置,下辖北海、钦州、防城、玉林等地。

这不是简单的插叙,我们可以通过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历史来进行横向的对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市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上海的历史可谓悠久,它是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虽然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但市区成陆则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的。直至元朝期间的1291年才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成的开始。也就是说,合浦县的历史,比上海早了一千多年。

两千多年前,汉朝宫廷的决策,通过沿途驿站,快马传递到合浦,汉武大帝的旗旄拂及北部湾,中原文化迅速渗透并融合在这里。于是,正当古罗马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时,我们便听到了当时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上西出阳关的驼铃与北部湾喧闹的远航起锚遥相呼应。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他在建元元年(前140年)登基时汉朝已经历了几代皇帝六十余年的整治,特别是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已经达到了理想状态,社会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但他还是感到了来自西北敦煌一带古称“匈奴”的威胁,于是武帝胸中便酝酿出联合位于今新疆伊犁一带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的战略计划。张骞担负着这个使命出使西域,但他在经历了种种磨难、时过十几年后回到长安的时候没有完成使命,却歪打正着地获得了更大的收获,那就是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和大量丝绸再次出使西域。自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一条以长安为起点、以中国丝绸为最具有商品代表性,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的陆上通道就此形成并不断拓展,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西汉的霸气贯通了合浦的气脉,加速了北部湾地区的文明进程。南越“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汉书.地理志》),吸引着北方商贾。中原与南越的关市贸易和文化融合,其实是对北部湾地区的最早开发。

汉武帝泽被北部湾,自此合浦不再荒芜。合浦,因地处江河汇集于海而得名。贯穿合浦全县的南流江,可上溯到北流河、西江、桂江,通灵渠,沿湘江至长江流域,这是一条与中原地区沟通的天然通道。当西方人通过中国丝绸对古老的东方有了最初的了解并进而为中国丝绸而倾倒的时候,当贸易双方出现共赢局面的时候,当陆上丝绸之路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的时候,当贸易的对象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展的时候,那么,海上通道就会成为一个重要选择,成为陆上通道的补充和延伸。合浦因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这是博物馆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斗转星移,改朝换代,然而合浦却因袭了汉代的元气,人杰地灵,依然灿烂。首先走进合浦并给合浦带来福音的是一个叫孟尝的会稽上虞人,东汉时期的地方官。孟尝生于书香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官至郡太守,为东汉朝廷效忠死节。他本人自幼修行,成人后任郡内户曹史。唐.王勃在《縢王阁序》中有“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诗句,“高洁”一词是对孟尝的总体评价。他在任小吏期间,上虞一寡妇受到诬告蒙冤而死,孟尝曾为她奔走呼救,甚至痛哭弃官而去。最终在新任太守到来之后,孟尝才为之昭。可见孟尝的正直。后来孟尝经过策廉,举茂才,升任徐县县令,继而迁任交州合浦郡太守。他这一来,救了合浦南珠。世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合浦是南珠产地,盛产珍珠,颗粒硕大圆润,早就闻名于世。前任太守趋利滥捕,导致资源枯竭,造成“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的萧条。好在孟尝到任后,体恤民情,“革易前弊,求民病利”,采取合理的开采模式,不到一年时间,天然珍珠资源遂得以恢复。于是便有了“珠还合浦”的历史事实和美丽传说。这是合浦关于南珠文化的典故。这大概也是历史上关于环保问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最早成功范例。

从古汉朝一路走来的合浦,逐渐完善了它的文明构架,它不但可以接待商旅马匹船只,而且不断地迎来了文化的砝码。孔庙、佛寺、书院、亭台楼阁、古塔庭院等等,共同丰富了合浦的文化内涵。1100年5月,它惊喜地承载了北宋一代文豪苏东坡暂的晚年欢乐。年逾花甲的苏东坡,在宋徽宗登基的时候从“九死蛮荒”的海南获赦。北归途中,他要到合浦古郡,他要看看南珠的故乡,要缅怀孟尝太守的遗风,更何况这里还有他的老朋友以及一直仰慕他的人呢?

太守张左藏和友人邓拟、刘几仲接待了他,翠绿成荫百和鸣的园林“清乐轩”宽慰了他,还珠亭的碑记令他发出“曾驱万民入渊底,怎奈孟尝去不还”的感概,海角亭又使他挥毫书下“万里瞻天”几个大字,抒发了他对家园怀念和忠于朝廷、“老骥伏枥”、盼望着舒展自己抱负的感情。苏东坡就是苏东坡,曾经纵横恣肆地留下前后《赤壁赋》、《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等大量名篇的他,即使在日常的宴会中偶尔品尝几颗龙眼,也能信手拈来“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的妙句。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东坡在合浦廉州小憩数天,立即就使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文雅。

“万里瞻天”的感概和“珠还合浦”典故是合浦遗留下来的两个最大的文化符号,它们一直隐藏在“海角亭”、“东坡亭”等名胜古迹中,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回味。

不必再说其他了,曾经拥有过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拥有过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的孟尝太守,拥有的北宋文坛杰出领袖苏东坡,我们就可以掂出合浦的历史份量。而这一切文化的相承沿袭,谁又能说不是得益于古汉朝的早期开发呢?

如今,拥有合浦县的北海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当之无愧。当然,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往昔的局部渗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民族的复兴与势力的角逐在本质上已经不属同一范畴。但我们注意到的是中华民族在崛起时那一股摧枯拉朽的雄风,不仅来自民族的渴望和追求,也来自潜藏的历史能量。建制新兴的北海市,不仅拥有古老而坚实的文化内核,而且以其向现代化迈进的阔步,一举成为了祖国南疆北部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面向东南亚,驶向东盟的航道上,已经不是昔日的风帆木船,而是铁艘巨轮。不变的只是一样开阔宏远的胸襟与情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