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

2008-11-14 16:40 | 作者:巴山 | 散文吧首发

凭我不太好的记忆,老校长今年该是八十高寿了,只惜记不清具体时间.前不久打电话问老校长,老校长说已经过了,学生只有从心里,并通过电波真诚祝愿老校长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安康!

老校长是一位豁达大度、活跃、幽默、运动的乐观者。每次打电话老校长都要说几句趣话笑话,那熟悉,亲切的声音总是那么宏亮,中气那么足,精神那么好。那声音跟二三十年前老校长还在学校时没什么区别,作为学生,晚辈,真为老校长的健康长寿高兴、庆贺、祝福!

老校长一生倾心山区教育事业,即使在文革时期靠边站,挨批斗,也从没动摇过。

老校长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响应国家号召,翻山越岭到大巴山深处的县中学当校长的,一当就是二三十年。老校长用几十年的心血铸就了山区教育的丰碑,可谓桃李满天下,县里好多父子、母女两辈人都是老校长的学生。老校长在县里德高望重,很受人尊敬。八十年代初被推举为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后又升任县政协主席,退休前调回开县任顾问,退休后移居重庆。老校长几次变动职务,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后,直到现在,当年学校的老师、学生都一直亲切地喊他老校长,老校长见到师生们一直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有感情。听说去年还专门邀约移居成都的原学校副校长一道回校看望师生员工。老校长很多学生都退休了,可学生们看到老校长还是那么好的精神。更增添了对老校长的敬佩之情。

老校长治学严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七十年代以前,县中学是全县唯一的完中。六十年代每年只有一个高中毕业班就三四十个学生。听说六一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班就考起了好几个,还有的考上了北京地质大学。文革后期老校长恢复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学校教学秩序,抓教育质量。恢复高考后的前十年,县中学高考升学率一直位居全地区前列,连续几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名牌大学。

老校长治学,既重视学生的教育培养,更注重教师的培养和选用。老校长一直把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手抓在职教师培养,一抓人才。老校长培养的一批教学骨干后来都成为全县教育排头兵,先后担任县中学、师范校长副校长,有几位老师后来还先后走上省厅级领导崗位。老校长很爱才,只要是有德识的教学人才,一旦发现就要千方百计挖到学校。文革期间曾是川大三大笔杆子之一的一位才识之士分到县文化馆工作,经常遭游街批判,老校长想方设法将其调到学校,委以副校长兼任高中语文教师,教出好几个文科状元。有位教师为照顾家庭调回原籍工作,但当地没有解决好教师生活困难。老校长得知后,将这位教师调回学校,亲自出马找县有关单位解决家属子女读书就业问题。

老校长治学善于用真情关心师生,特别是对贫困师生,老校长很关心体谅他们的困境。老校长在校工作期间,山区农村都很贫穷,而山区学校学生又主要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老校长为了让农村学生安心读书,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老校长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事实真理,越是贫困的学生学习越勤奋。恢复高考之初,有个贫困学生家里连衣服都没法买,全靠学校支助,结果以优异成绩考上四川大学,后来还读了研究生。那些年,不要说贫困学生,就连家在农村的老师也很贫困。老校长每年年终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教职工生活困难。老校长不仅在生活上关贫困师生,更关心其生存道路,只要有工作机会就要尽力帮助。笔者文革前因被大队干部扣压入学通知书后悲愤悲观之时,是老校长把学生叫到学校,叫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使学生重新鼓起了生活勇气。后参军退伍后,又是老校长将我要回学校工作。那些年代,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报答,直到老校长今年八十高寿,令学生愧疚的是一直没有找到报恩的机会。俗话说报不到恩记得到恩,学生只有把恩记在心里,逢年过节和平时在电话上向老校长多一声问候,多一声祝福。

敬请老师斧正为谢!

撰稿人:王文海

电话:023~5854886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