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

2012-04-04 22:04 | 作者:欣庸 | 散文吧首发

今天是清明节,一转眼父亲离开我们3个月了。这3个月,我无时不在怀念,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忽隐忽现,仿佛并没有离开。

一大早,母亲就开始督促准备供品,生怕忘记落下什么。我口里应酬,其实心里很慌乱。儿子还在睡懒觉,两个堂弟还没有来,着急也没用,等待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大家知道,上坟与敬是两回事,近亲组织扫墓是村风名俗,特别是闰月清明节要填土清杂,认真修整一番。慌乱的原因自己说不清,只感觉有愧对祖父的地方。上午九点多,两个堂弟开着三轮摩托过来了,儿子被唤醒,四人一道向墓地驶去。

我一路沉默,表情充满了忧伤。堂弟告诉我:“你委托我为爷爷奶奶刻碑的事,人家石场还没有开业,不过我已经联系好了,没有问题。”随后又作了相关的解释与选材的介绍,我只能点点头说“那就放在十月一吧,我们是普通百姓,用最普通的石材,只刻上名字日期,为将来后代辨认。”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心里很难受,因为心里的愧疚一直难以消除,边走边有负荆请罪之感。

一个月前,我们众姊妹来父亲坟前过“七七”,那时候坟杆上的彩带还在飘飞,天阴灰暗,姐姐妹妹都在哭,我眼里噙着泪花,跪拜烧纸有撕肺破裂的疼。虽然按照父亲的遗愿都尽心做到,可是,可是,一种难以言辩的负罪心情不时袭来,满脸都是羞愧之色。大地不会隐瞒,上苍没有掩盖,自己赤裸裸地暴露给祖宗面前。他们曾经的一句句提醒规劝,仿佛有意被渗透清洗。是啊,上坟是形式,而孝是付诸行动,一点一滴都在诉说。

不一会,我们踏着衰衰茅草来到坟前。按照常规:先把供品分配给先祖,点烟,敬香,烧纸。虔诚地、恭恭敬敬地跪拜细数家谱。有关先辈们的典型事迹不免要缅怀一番,可是我们并不了解他们,他们在这个地方繁衍了多少代并不知道。然而,他们心中的愿望大家都清楚,望子成龙的心情都铭刻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回避提这样敏感的话题,理由只有一个:我们一再辜负,生前不愿意面对是因为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包容迁就;我们一直说谎,死后面对是因为有许多的话要讲。希望对先人曾经的不恭化成思念的河永远流淌。

我不能原谅自己,是因为父亲对自己的期待值过高,他心里的落差巨大,心中的痛苦最深。在我记忆的天空里,他总是面带微笑,由着我的性子来,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想办法包容,而不是刻意指责。我被宠坏了,不认识自己的浅薄与愚蠢,不理解自己的懵懂与无知。如果可以的话,想重新生一次,他还做我的父亲,但我要绝对改变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向,理解他每一句话的良苦用心。现在面对坟茔,就当是他的灵魂在我身边,听一次真诚的忏悔

默默地怀念,并不能赶走曾经关自己一生的父亲。

我们三拜之后,作最后的行礼慢慢离开。这样就算慰藉亡灵、安抚父亲了吗?一抹浅笑显然是因为简单滑稽,他们用无私的大爱滋养了我们一生,关注了我们一生,牵挂了我们一生,我们给过他们什么?没有!什么也没有!除了惹他们担心生气,他们还是想办法遮盖子女们的缺憾。当我们诸多不满情绪洒向他们时,他们沉默了,还是从对不起孩子的角度思考,想办法弥补来满足子女贪婪地索取。这就是父母与孩子的观点。如果我当时懂事一点多好,至少他们心里会踏实一点。可是,可是,以为父母永远是顶天立地,当他们负重的身躯爬下时,他们需要孩子们了,哪怕是少有的安慰与问候,他们会从心里微笑。其实他们要求的很可怜,希望孩子们慷慨一点,不要在这个时候吝啬,我们同样很难做到。

离开墓地,我的眼睛不时地回望。他们已经永久地长眠于地下,与人间相隔。

我忽然想到,孝与上坟的关系,生前不孝与死后厚葬的关系,以财物代替内心的关系。如果孝敬父母能够等的话,如果诸多客观原因能够代表一颗孝心的话,或许人间的遗憾会减少很多。至于形式化的装饰,隆重化表达很难抚平真正的内伤。我们终归要变老,一定能体验到孤独带来的恐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