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我见

2012-03-31 10:59 | 作者:大器晚成不再日 | 散文吧首发

——《澳门日报》总编辑陆波

再次听说17岁学子愤而弑母,并且坦言“不后悔”,嘿,我一点也不吃惊。

我有一女儿,17岁,读高二,真正辛苦不可说!黑麻麻地早晨六点出门上车,乌浸浸地晚上十点半归来拉灯,还好,她是共和国功勋教师魏书生手下的良臣顺民,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而且每每庆幸:大家都在拼,个个不要命,这样的人生最过瘾!

我也有一个儿子,9岁,读小三,真正恐怖说不得!六点半本不想起床他老妈硬要把他从床上拖起来(拖么子拖?总有一天我要砍死你!),一边强迫他洗漱一边贤妻良母般絮叨不已,要读书,快点,又迟到了(读么子读?要读你去读!)。结果在学校里语文老师罚站,英语老师罚跑步,数学老师总是打他的手掌心,每次回家把书包大老远地一扔,一脸不高兴,气哼哼,兼带恶狠狠:“总有一天,我要把那些王八蛋老师一个一个全杀掉!”

是世态人心变了吗?是的!可惜的是,普天下父母和教师的观念却一点都不变!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这部电影以寓言的形式猛烈抨击这个发达国家的教育场景:一间间教室像一部部大型机器在发出轰鸣,它吞进去的是一群群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吐出来后却成了一排排型号相同模样相近的肉类罐头瓶!

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有没有留下点点深深浅浅的烙印,但在我,这和鲁迅先生80年前痛苦的呐喊声一样触目惊心!

一个教师不泯的良知感,一个记者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能够把失误仅仅推诿给尚不发达的国情或者冥顽不化的官员。是的,国家需要富强,教育应当优先;体制必须改变,但个人观念尽可超前!想想看,一个教师往三尺讲台一站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的检阅,这个位置顿时成了真个教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人类文明的薪火就是在这个时刻衣钵相传!

回想我们的传统教学,所有的知识都被分解成统统可以在测试中加以量化计分的“知识点”,在这种支离破碎、索然无味的应试教育面前,教育的人文底蕴、人的低位、情感、价值、尊严统统可怕的消失不见;而教师方面,作为薪火相传的梁和掌舵导航的渡者,不是济公般普渡慈航,而是一个个摆出一副新闻联播员的面孔认真地误导苍生,如果还不能够及早认识到这一点,真是罪莫大焉祸莫大焉!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思想和观念。要那些习惯了用酒杯大碗盏盛饭吃的城市小市民改用青花大菜碗吃饭尚且不可能,要普天下父母改变存钱养老、看病、送子女读书、甘当房奴等思想和观念又怎么可能?当中国学校普遍以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来区别学习有差异的孩子时,德国的教师早已坚持反对“好生”“差生”的概念——认为这样的区别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是对他们平等人格的践踏和轻蔑!由此可见,不同的教育实践源自教育者对教育的不同把握与理解。中国教育界对超常少年的超常教育已经尝试了30多年,高考也恢复了30多年,但人们——尤其是那些有识之士却存有太多的困惑与不解:我们为什么就培养不出一个因斯坦呢?!到今天这答案已经昭然若揭:因为我们只想培养一个分数很高的解题能手爱因斯坦,却忘了同时要培养出一个作为文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爱因斯坦!没有这么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只知道自欺欺人地传播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半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所谓名言,只知道可怜兮兮地强迫学生记住“下”的“下”作何理解,布置一大堆家庭作业还要以为认真负责心地坦然,那么,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诺贝尔奖,就永远也只能骚扰得我们中国人既头痛而又心痒痒!

当前的教育改革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各路人马熙熙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场。借问素质在哪里?学童遥指讲台上!所以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养和质量!

庸师传授知识,名师传播思想。试问有几位教师能够对学生平等相待上课时风满堂勇于撕破师道尊严的假象敢于敛起道貌岸然的模样?又有几许中学语文教师能够笔端绽花笔下生风大好文章溢彩流光或者舌妙无常出口成章在讲台上纵横捭阖神采飞扬?见得太多的只是一支粉笔两副嘴脸三尺讲台四季鬼混或者照本宣科无可奈何无法可想或者死揉硬搓死去活来书山题海把学生折腾得五马分尸六亲不认期期分数高巴不得炸学校久而久之实无一用还要得意洋洋自以为是的教书匠!孔子的“有教无类”在那些歧视差生的老师眼里,这一份博爱归向何方?陶行知的“勿谓童稚何知,须知孺子可教”,在那些黔驴技穷的老师心中,这一种豪情正在消亡!只争利益多少与长,忙于日常应酬和交往,妇唱夫随走四方,吆三喝四砌城墙,谁在恪守教学相长?谁在钻研天圆地方?谁在书山学海泛舟冲浪?谁在教改园地博采众长?谁在突破自身飞跃迷茫?谁不贪恋温床虚度时光?人生一辈子,原来还是一个一个都在为钱发疯,为爱发狂!

培根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养使人口吐华章。”成长是一项工程,教学是一种生态。远亲繁殖有利于培育良种,杂交品种远胜于单细胞分裂。读物理、化学,不仅有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科学思想;同时,读历史、地理,在扩展人文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人文思想;而音乐、美术之类的书籍,更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还有课外的报章杂志乃至那些流传千古的中外名著,“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开卷有益,信言不虚。当前,中国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籍看得太少;人文思想全无,文化底蕴不足。纵有所成,也难免心理失却平衡,做人一塌糊涂!所以说,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解除掉学生的身心束缚,最大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永远记住,我们成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群体,而不是一架架死板的解题机器。每一门知识都融合于人类文化的整体,我们教师只有首先用这个深湛而弘大的文化整体去塑造自己,才能把握住素质教育的真谛:教会学生懂得“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敬畏自然,热爱文明,尊重人性,关怀社会,关心他人的起码常识;更让自己明白:教书育人,不应当让学生像守财奴般积攒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对无限的智慧、真理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中脱胎换骨壮大自己,从而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勇于创新,敢于求异!

当人们疾呼教育兴国从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应当忘记,一种丧失其真谛,只追求硬件建设只看重教育手段的物质教育诸如幻灯电脑多媒体,亦足以窒息一个民族的生机。于是我想,给教师提供一种创造性劳动可能的自愿和必要的自由,也应当成为整个社会和教育体制必须加以解决的当务之急!

最后,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回从前,顿现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谆谆告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历史的尾巴扫到了今天,我想,这个“学”不会是只圈在学校里学习课本和经典,理应包括电脑尖端各行业;这个“不倦”更不可能只是不知疲倦地给学生布置许许多多的家庭作业!“任何程度的知识,可以以适当方式教给任何程度的学生。”听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赞科夫的这么一番振聋发聩之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教改路上缩头缩尾裹足不前?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墨守陈规不奋发图强趁大好春光跃马扬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师表者都应当好好想想陶行知先生的金玉良言!

书山有路用心悟,教海无涯奋力划。教给学生“什么是记叙文”之类的肤浅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的绝妙方法。告诫学生不能写“提醒幸福”“提醒关爱”“提醒时光”之类的作文标题,只能说这样的语文教师素养实在太差太差!

而太差太差的老师又实在太多太多,还没有被学生杀掉,只因为我儿子还没有长大哦!那么,就请你们在应试教育的大纛下暂时偷着乐吧。

评论

  • 贤浩: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半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是爱迪生说的,不是爱因斯坦。。。。
    回复2012-04-16 10:58
  • :我大受启发!
    回复2012-06-07 17:52
  • :回复@月:推荐反腐同盟会
    回复2012-06-09 09:51
  • :官官相护,无何!
    回复2012-06-10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