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与龙树

2008-10-27 09:02 | 作者:静雅森鹰 | 散文吧首发

位于齐齐哈尔南有个头站村,村北的大路两侧,分别长着两棵几百岁树龄的古榆,东西相间在一千米左右。虽已老态龙钟,但仍枝繁叶茂。一位上了年纪的郭大爷告诉我们:“东面那棵是‘龙尾’;西边的要粗的很多,直径约在一米七左右,我们都管它叫‘龙头’”我们看完了“龙尾”,又驱车赶到“龙头”古榆下面,仔细观察发现,它生长着奇特的身躯,三个枝杈如同龙角,伸向天空,活脱脱的蛟龙傲天。据说它是城南树王,已挂上了国家级的保护标牌。下面三个方向各有一树洞,唯有正南方高一米处,有一大树洞中,供奉着佛祖和观音的塑像,面前的香炉中,香烟缭绕,村里人将它视为树神,终日崇拜着。它也时刻护佑着这方热土,大凡这里的老站人,都熟知一个关于这两棵古榆的感人故事

1685年雅克萨战役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境内,设立了从晖至吉林的驿站,当即将吴三桂旧部中的883户,由辽宁、吉林分拨到此做站丁,他们被分布在这条站道上的每个驿站。所谓头站,是当时卜奎(齐齐哈尔)至吉林这条站道上的第一站,为卜奎的出口。因为是南北唯一的通道,南来北往骑马送信的、挑挑担担的、赶车步行的站民、客商络绎不决。这里的商贾非常兴隆,商号、客栈、饭馆云集。因为受吴三桂负罪的影响,朝廷为站人制定四条戒律,叫做四不准: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不准当官;不准远离驿站百里;不准与站外人通婚。这四条戒律,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站丁们的自由,他们只有循规蹈矩、死心塌地的监守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在此,世代的繁衍生息着。当时头站的站官姓王,站民都称他王头儿,专管驿站内外的一切事物。站房(马店)设在屯子西北角,房西是官马圈,圈门外“霸王槽”上,常年轮换拴着两匹快马,准备随时接送信件与物资。只因在封闭式的环境里常年生活着,保持着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独特的乡音(其口音近似天津、辽宁,但又不是);爱清洁,讲卫生,是他们的美德;扶老爱幼,宾主有礼,自然形成一整套站礼、站规,世代延续,过着没有分争,有礼有序的生活。就在清末的一段时间里,却发生了一件使百姓头疼的大难题,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站民们人心慌慌,昼唯恐匪患随时闯来肆意骚扰。有个报号“八面风”的绺子(匪队),经常到站里来抢掠,活动特别猖獗。王头儿组织站丁进行自卫,仍无济于事。经常有无辜的站民死在胡子(土匪)手下。王头儿心如刀绞,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他找来很多站民,一同来到西侧的老榆树下(此前很多人到次讨药),立上香案,戳上香蜡,摆上供品,大家齐齐跪了下来,王头儿念念有词,虔诚地说道:“树神有灵有圣,发发慈悲吧!保佑站民泰平的生活,封住道口,别让胡子进屯胡作非为,让我们四季平安吧!”众人磕了头,散去。

一日深夜,王头儿领人正在屯中寻查,突然发现胡子马队,又大摇大摆从北面大路向屯中奔来。王头儿立即吩咐站丁躲到树后,机警地注视着。只见马队刚刚接近村口,突然间,一道金光由东边古榆树,与西面的古榆间腾空升起,土匪骑座的马匹,相继一阵怪叫,掉头而返,很多土匪被掀翻落马,摔得“嗷嗷”乱叫。慌乱过后,恢复了平静。自此,头站屯从来没有胡子前来骚扰。这个站也是远近文明的富裕屯,直至如今。

两棵古榆真正成了神树,那道神秘的金光,经庙中和尚掐算:“是金龙的化身,在此护佑卜奎南门,同时护佑此方百姓。”他又说:“东边那棵为‘龙尾’,西侧那棵大的是‘龙头’,这条站道是从它的身上走过,为了我们的平安幸福,甘愿被其碾轧。”闻听此言,人们无不为之感动,更加爱护和崇拜它了,香火日益旺盛。如今的头站人,自发为它俩修上了围台,细心的呵护,它也成为全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