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

2008-10-27 09:02 | 作者:独倚清秋 | 散文吧首发

前言:在10月22日发表过的《启程》中,老写了他在回武汉探亲路上的所见所闻及诸多经历。此篇《相聚》记述了从少年时代便独自在山东上学、打拼的老爸,终于回到了他日思想的大家庭团聚的假期生活,老爸用饱满深情的文字详细记录了60年代全国粮食饥荒时的生活艰辛和武钢那时的现代化程度,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读来令人更觉感慨不已。地点:武汉;时间:1961年节。

自我2月16日早晨踏入家门开始便开始了愉快的假期家庭生活。我们一家人这是自西安搬来武汉三年多来的第二次团聚,父母弟弟妹妹仍凑在一起非常热闹,我终于感受到了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父、母亲的身体两年多不见仍然很结实,唯父亲显得苍老消瘦了许多,背也比过去驼了很多。母亲虽精神焕发但也显得消瘦且略有浮肿,弟弟妹妹们比过去长高了,尤其是两个最小的弟妹更是惹人喜,那么天真活泼,似乎从不知什么叫做困难忧愁

从慢慢的叙谈家常中我开始了解了目前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别的还算可以,唯粮食较少,一家七口人一个月仅供应162斤粮食,单靠粮食填饱肚子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菜代粮,这不仅是我家的办法,已经成了当时大家普遍的做法了。宿舍区的所有空地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菜,我们家同样也开垦出零星的几小块种上了各式的蔬菜,可靠自己种植的这点菜还远远解决不了大问题,而供应的菜每天只有半斤的量,少得可怜,所以还是要买自由市场上的菜蔬,但自由市场上的菜贵的出奇,拳头大一点的白菜一元钱只能买到五斤,而手指头粗、一扎长的胡萝卜却一元钱只买3-4斤,其它武汉地产特有的菜也并不便宜。虽然菜这么贵,但在粮食定量不能满足吃饱的情况下,就必须以大的代价去购买菜,而且有时想买也买不到。江边上来了菜船,人们一拥而上一会儿就抢购一空了。粮食水平就是这样,在供应的粮食当中很少吃到白米和面粉,而多半是糙米和杂粮甚至有时还要供应一些北方人根本不习惯吃的蚕豆和蜿豆,在这种年景之下,就拿春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为例:人们只吃到了二斤面粉、二斤好大米和一斤粘米之类,副食品的供应数量也是少得可怜,比如肉类,每个人加元旦、元月份、二月份等几项在内春节时才供应了一斤,其它如鱼类也是很少的,按理说武汉靠近长江鱼本不应缺少的,但是春节每人也只给了一斤鱼。在家这十几天的生活差不多每天都是一样,即早上是菜稀饭,晚上是每人定量的干饭加大量的菜汤,否则每人几两的大米饭显然是不够的,而且经常因此发生一些争吵,不是他喝的多了就是我喝的少了,差不多每顿饭都要生一场无意的风波且要争的脸红脖子粗。就父亲的吃粮来说,母亲曾经跟我谈起了这样一件事,即定量压缩之后(这时父亲每月只有26斤),父亲每天上班只吃两顿饭,而且还是缩手勒腰带地省着吃,有时夜班补助的夜餐粮4两(小两)也省下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在前一个月还给家中省回来十斤粮食,想想看父亲每天要工作还要值夜班,一个月只吃16斤粮食,这能撑得住吗?结果父亲身体熬垮了,整整在家躺了半个月未上班,从此父亲的身体便开始消瘦,体力不支且浮肿,有时连自行车也骑不住,直摔跟头。年迈的人受到这种袭击怎么受得了?我的心情难过起来泪水直往外掉,但我忍住了,我怕母亲伤心,因为母亲感情很脆弱,一点不愉快的事就会在感情上流露出来。

在家中有时出外玩玩,有时在家收听广播,父亲的这架收音机给我解除不少忧愁和苦闷,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是贵的很,食品店的点心、糖果也是贵的惊人,点心一两粮票要一元甚至更多买一斤;糖果要10-12元才能买一斤,回想两年前我回武汉的时候糕点糖果比现在便宜的多,那时吃得饱饱的的谁还愿买这些东西呢,在那时满肚油水看到这些甚至会厌腻起来,但今天肚子缺少油水的人们尽管是狠狠心买一块尝尝也是满足的,在家里与母亲闲聊的时候他老人家经常怀着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谈论着前几年的生活。例如在西安的生活,在西安十几年也没像在武汉这个地方这么紧过,钱还不够一个月的房金,弟弟妹妹饿了跑回来伸手向妈妈要吃的,但是哪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吃呢?粮食各人有各人的量,除了大米就是大米,根本见不到一粒馒头渣更不用说馍馍了。母亲看到他们这种可怜劲有时会难过的流下眼泪,实要没有办法时就只有用一块苞菜根或一片苞菜叶哄哄他们,他们也非常理解母亲的处境似的,心满意足的又跑去玩了。

是啊,今年的武汉比我两年前第一次来时的情景简直变化太多了,最为明显的就是生活水平降低了很多,在供应上控制得非常严格,买什么东西都得凭证,家里光各式各样的购物证就有三四个,而且每次买东西都得凭户口,恐怕作假冒买。再如进餐馆得要进餐证,没有进餐证有再多的粮票也白搭一支腊,就是有了进餐证到了餐馆里每次也只给供应四两最多六两,我还是破天荒的看到这种奇闻,在济南那边没有什么进餐证,只要有粮票便可以吃饭,武汉地区的这种变化让外地的人谈起来都感到惊讶,甚至不相信这是事实,但是客观存在谁还能凭空捏造呢?当然这种困难是暂时的现象,只要坚决的依靠党的领导发愤图强这种困难局势很快会扭转的,况且在全国来讲各地都是差不多的。

应该正视现实,两年来因为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欠收,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紧张,以至于粮食、日用品等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这仅是全国一片大好形势中的一点困难,如果就此否认了其他方面的成就那是极端错误的,是极片面的。首先人人皆知的工业生产无论钢、铁、煤等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工业的持续发展形势以及轰轰烈烈的建设成就在我的假期生活中目睹的最为真切,因为我有幸进入武钢企业内部参观了一下。记得这是一个好的天气,风和日暖、晴空万里,中午我和二弟三弟四弟等一同乘车去武钢参观,这是在武钢工作的父亲特意安排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来到父亲工作的车间时,不巧,父亲正在开会,等父亲开完会出来了,见到我们直埋怨我们来晚了,因为现在已是下午2时多,而我们还必须在5时以前来到车站搭乘武钢的通勤车返回蒋家口去,所以参观一开始就有了不能详细看的因素。不过总归不能白来一趟,父亲领着我们几年人首先来到炼铁炉前,只见这现代化的巨型高炉结构复杂,高入云霄,构件的繁多和自动化的程度简直叫我们看花了眼。那么粗的通风管道架在空中,巨型鼓风机鼓风的巨响如同雷鸣一般,压倒了其它一切的音响。这里有三座自动化的巨型高炉,其中有一座即三号炉正在施工,其他二座也在进行设备维修,准备迎接生产的到来,可惜的是因进行维修不能看到生产的情景,父亲说出铁时的场面才热闹呢。但是就此一睹也使我们感到极大的满足且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高炉的外貌,而且看到了纵横在它身边的铁路和各种设备,如炼铁时装铁水的铁罐车箱和载运铁渣的车厢等,他们都是自动候翻的,看上去虽然高炉是这样庞大,高达70余米,结构又这样复杂,然而他们的生产过程却又是那样的有条不紊,各种程序衔接是那样自然,那么妥当,真让人感到这高度的科学性,是多么的了不起。从高炉往东走我们穿越厂内的铁路来到一座平房前,只见一条铁路从这座平房内穿过,这时恰巧有一列车正在往里一节节的推进,经父亲介绍说这是自动的卸煤机,它能把整个的车厢卡住倾翻120度,整整一车厢的煤就可以毫不费劲的卸下来,在它的下面有传带运输器,通过它把卸下来的煤接走到不远的煤焦炉旁,一切都是自动化的,只要一按操纵电纽,30-50吨的重的一车厢煤不到5分钟就全部卸的一干二净,速度之快真是惊人。因为时间不允许在这里久呆,只看了一次操作我们便离开了。这里再往右穿过几条铁道之后就到了息焦塔,这里也全是自动化的,满载通红焦炭的车厢被送入到塔下,只要当车厢到达一定位置压开了水面的开门,塔顶上的水便会立刻倾倒在红红的焦炭上面,顿时白烟腾起,水汽冲天,瞬时这水汽又会变成滴掉落下来,真如人工造雨一般,当然比人工造雨可精彩的多。当水塔放完水之后,炭车被运出来,将焦炭倾卸在皮带运输机上,跟随着皮带运输机焦炭被送到远方塔旁的卸炭机上,然后又自动的装上载运焦炭的车厢,而这时水塔因车厢离开水又会自动的被缩到塔顶,息焦塔的水就这样自动的循环着。一切仍然是那样的有条不紊、高度自动化,在它们的旁边很少见到人甚至根本就不用人来管(例如息焦塔),在这里我们饱尝“人造雨”的壮观之后又来到了炼焦炉的旁边,这时焦炉正在生产,父亲说它每五分钟就出一炉,而这一炉又恰恰装满一车厢(有15-20吨),果然不假,我们在跟前只站了有10几分钟的样子便接连出了两炉焦,只见工人们操纵电动机车往返在炉旁,一会一炉焦被推挤了出来,自动的便倒在下边的装焦车厢里,当刚刚卸完焦炭后马上一炉新煤又装好了,速度之快实在少见。因为还有很多地方要看而时间又不充足了,所以匆匆的离开这里又到了炼钢车间的平炉前看看,计六座小型转炉和轧钢车间,以及好多附属设备,我们都来详细看,而看得较详细的还要算是高炉和炼焦炉了,就是仅仅几个厂房和设备却占用了我们2个多小时,这里真是比北京动物园里的大象老虎还有看头,但遗憾的是时间不够用了,谁叫我们来得这样晚呢。但是这样匆匆一观即对这庞大的联合企业产生了爱戴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在这样大的企业里当一个工人该有多幸福呀。尤其是当一个炼铁炼钢工人。从初步的草草一观就足见这种庞大企业流水线安排的是多么恰当合理,有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有幸参观了这著名的武钢企业,可以说是此假期中最大的收获,这一天是1961年2月21日。

2月26日是星期天,父亲可以休息了,所以很早父亲就安排着这一天要到汉口玩玩,我们弟妹四人及父亲搭乘一艘船去汉口了,到汉口之后我们首先到中山公园,随后又看了位于解放大道的友好宫,解放大道是汉口最好的一条马路,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畅通无阻,直达四方,随后我们又转回到中山大道。中山大道是汉口最繁华的一条街,我们到设在这里的工艺品陈列馆看了看,遗憾的是我们未能进入到大众乐园去看看,因为我们没有门票(即戏票或电影票),而剧院影院都设在里边有的甚至在高达三层的楼上,真是别具风味的娱乐场所。节日里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可惜我们受到饿肚的困扰(带得饭少而又不能多带),没走多时就感到疲乏的很了,后来索性不再游转了,再热闹的景象也引不起我们的兴趣了。时间也不早了,这样我们一个个拖着疲乏的身躯和咕咕叫的肚子取道返回四官殿码头乘船回蒋家口。这一次到汉口游玩本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按理说应该好好玩它一番、逛它一趟,然而客观条件限制了我们,我们没有气力了,到后来甚至连说话的劲都没了,谁还有心思再玩呢。有钱买不到东西,瞪着眼干着急,在两年前的今天不要说走了这几个地方就是再多的地方我们也有气力,也有兴趣去游逛的,因为那时一切还不受什么限制,吃饱喝足身强力壮的很呢。

进入3月份之后,天气变得很坏,接连的阴雨不见晴天,所以出外的可能没有了,不然很可能再次去长江大一游了。这样不能出屋,收听广播成了唯一的活动项目,另外就是阅读小说,在短的几天中我看完了冯德英著的长篇小说《迎春花》,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另文记载着我对这部小说的读后感

假期中的活动很少,我很少出去,有时只是到俱乐部去打打乒乓球,到阅览室读读书报或者到自家开垦的小菜地看看,短短十几天的家中生活给我思想造成了一个负担,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家中生活的艰苦,七口人全靠父亲负担是多重呀!所以在思想上真正有了如何替父亲承担一部分生活担子的念头,这样一来经常的感到苦闷,心绪烦乱甚至有时会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也是我思想中的一个特殊的变化吧。在过去自己在外边实在没有想到这些,而这次回家事实教训了我,叫我非为家中生活承担一部分负担不可,因为父母养我这么大也该是养活父母的时候了,况且父母又是年迈之人,而父亲还在进行着繁忙的工作,我要有能力,父亲早应该养老啦。对我的过去我感到痛心,我决心改变过去的一人在外不管家事的做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