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志

2012-03-15 18:37 | 作者:ぬWǒぅ快乐 | 散文吧首发

时候,我们需要像我现在这样,一个人带着一份闲适的心情,游山玩水。而且也是必要的,因为如今的我们都醉了。

我的失约也许又会引发别人的怒火,对此,我深表歉意。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很想一个人在山林间走走,感受一下自然风景。虽然应约的也是所谓的风景,但是我还是想一个人静静的去体会。对于美景,我总觉得众人乐,不如独乐。与众人之所乐,非我真乐,是为众人之所乐而以为己乐。说白了,我只是一个提供笑料的小丑。我深知,对于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说白了,说穿了,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也就算不上所谓的美景了。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了,人间的美景都被我们这些无知的人所扼杀。

我顺着感觉走,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小道。虽说道路崎岖,很难行走,却正合我意。不管是朱自清,还是郁达夫,鲁迅也罢,都无不流露出对自然原始的景观的热。所以在他们的游记中,和我一样往往也是选择少有人烟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这位屠夫的手中多少窥看到一些自然原始的风貌。

正当我沉思之间,我的前行的道路受阻,我的头也被铁丝网狠狠的撞了一下。挡在面前的铁丝网像一位位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他们手握钢刀,目视前方,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祖国,他们要保卫自己的祖国。这是何等的伟大啊,而如今的这排铁丝网呢?不也是一样。他默默的守卫着这一带风景区,不让任何人可以免费的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又或者他是出于保护这一片景区的缘故,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能负担起这区区六十元的门票费的人都是低俗的人,他们是没有任何欣赏水平的,他们唯一所作的就是污染环境,破坏文物。想到这里,突然间对这铁丝网心生了敬意。啊,他是多么的伟大啊,我想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一定要写一首诗赞美它;我想假如我是一位词人,我也一定要写一首词来歌颂它;我又想假如我是一位作家,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来称赞它。可惜的是我什么都不是。我又想古人们,怎么也没有呢?哦,原来在古代它是不存在的,古人并没有像我们这样用铁丝网把山圈起来,然后以兜售门票这卑鄙的法子将我们的钱骗走。我不禁感叹,到底是时代进步了,今天的我们到底比古人聪明多了。这铁丝网就是最好的佐证。出于这些原因,我没有记恨,尽管铁丝网将我额头划伤了,我也只是微微一笑,心也微微的凉了一些。

我继续向上攀登。

这边对我来说是极其的陌生,我不知道这一条路的尽头究竟是何方。我也不知道,这条路是不是死路。这些个不知道在我心里不停的折腾,心里也因此有些微微的不安。越往里走,越是幽静。我知道曲径通幽处,总会有着让人着迷的东西。心中虽然想起阵阵的退堂鼓声,但还是硬着头皮像前走去。越是寂静,我就越是害怕。我不知道是什么使我心生畏惧。

我是停留于鬼片中那寂静深处的恐怖吗?鬼神之说的厉害关系,我是有所见闻的,而且我也是受害者。大凡户外的鬼片题材都是取景于这幽僻的荒山野岭,于是乎,这样的场景也就成了恐怖化身了,我的害怕全是这样吗?

我摇了摇头。我知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害怕我自己。我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在这寂静的深处。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面对真正的自己的时候,我会如此的害怕。不单是我,世上如此多的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迷失了自我。我知道我将会在迷惑中寻求这问题的答案,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出答案了。今日之于昨日的我,总有太多的改变,而明日之于今日的我又存在如此多的不定性因素。万物变化莫测,唯有迷惑陪伴我走过。

此时的气候正值交际之时。冬天虽已过去,抚平一切的大手留下的痕迹在地上屡屡可见。枯黄的枝叶为大地穿上了一件厚厚的外衣,脚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听及了。这大概是我听过最美丽的乐曲了,天然与人为到底存在在本质的差别。可是我们却一味的陶醉于人为的音乐,而忘记了聆听大自然,将大自然的万物之声抛于脑后了,不过这不是正好可以体现我们现在人的聪明之处吗?阳春与白熟深熟浅,我们一目了然。我们达不到白雪那么高的境界,却又想以此来证明自我的超然之处,怎么办呢?那就将白雪掩埋,将阳春发扬光大,并告诉后人阳春之高深,而显其之伟大,到底是自欺欺人,这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用的计量了。到底是现代人啊。

就快到三月的春天了,所以随处可见春天的影子。

千奇百怪的树也都换上了绿装,显得那么的精神,让人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自然的力量了,可以净化人心的力量。地上黄叶还没有腐化,而树上又换新叶。速度如此之快,不禁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而物是人非。对于大自然,我们的人生是何其的暂。我想象当年的诸葛亮也像我一样,走在这林间小道上,或许像我一样大发感慨,又或许是抱怨虽有一腔豪情壮志,却无从施展。到底是哪种心境,我不得而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早就已经被人们篡改的面目全非,而人们却还在大力吹捧,以迷惑无知的人。真是悲哀。虽事隔几千年,但两者却依然存在交集。

转过山的拐角,眼前立刻一片明朗。不禁又想起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到底是大诗人,能够将此情此景之所感跃然于笔墨之间,不得不令人佩服。这样想着,又觉得无比的高兴,终于有人能够与我分享这种发现的喜悦。现实中寻一知己太难太难,能够懂我者又太少太少,这就是为什么伯牙也子期成为千古佳话的原因麽。总有人会说伯牙是多么的不该,不该将一身的技艺断与子期之死。这也只有门外汉才会发的感慨。就像街头买菜的商贩如何如何的议论国家大事一样,终究只是肤浅。

映在眼前的是一条康端大道,大道没有很多人为的痕迹,也不存在砖头水泥的影子,这就是我为什么断言这条大道的历史之悠久的原因。路基由山路构成,可能由于历史之悠久,斧凿的痕迹消失殆尽了,看起来就是天然形成的。我想起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想象这条大道也会有诸葛亮的脚印,也会有刘关张三兄弟的脚印,也会有乾隆,有嘉庆,也会有蒋介石,还会有……那碑文就是最好的佐证。当然也只是我的揣想而已。由于走的人多了,也就随处可见上面所说的那些高素质的人的痕迹了。

沿路两旁总会有形形色色的垃圾,异常的刺眼。两个时代交接,是如此的难堪。这些人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因为出现在这个地方,它的价值,早已淡然无存,反而加重了自身的罪孽,因为它的存在让自然的美遍体鳞伤。现在的人们的素质之高,就这一点来看,是毫无异议的。到底是现代人,于是我的心里又心生了一种敬意。

由于这种敬意的作祟,我的心开始不满足于寄托在自己所创造的精神世界里。孤独的感觉开始侵蚀我的心头,我开始丝丝的慌张。深山的不远处,传来人声。我的心越发的不安,越发的想要找到自己的同伴,到底是年轻的我,还是难以抵抗这伴随着孤身而来的孤独。人到底是群居动物,失去了伙伴,还是无法生存啊,我现在的害怕与孤寂就是证明。我加紧了自己的脚步,向人声的方向寻寻觅觅的走去。心中也开始有了丝丝的喜悦。

好不容易,我从密密麻麻的树林中找到了出路,下了山。

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却是一片废墟。我的心一下子又凉了一半,刚才因找到同伴而来的喜悦也一下子没有了。

听着周围机器的声音,我不知为何一阵的心痛。我很清楚的明白当局者的意图。我也很明白在当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旅游地都是这样,一味的将现代化的东西强加给这早已不能承受的景点,只是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欺骗更多的人们。而游客们呢,他们也醉了,都不知道什么是旅游了。

来来往往的游客,拍照的拍照,买纪念品的买纪念品,又或者有些人在某处写着某某到此一游,等这些事都做完了,他们也就觉得没有意思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周国平先生在他的《守望的距离》中也发表过如此的看法。我坐在石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我就这样一直静静的坐着,安安静静的坐着。静静的守候的这我内心的平静,我也开始明白原来游客们此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景色而来,他们只不过想在这里暂时的寄托他们孤独的心灵,这里也只是他们暂时逃避一切的屏障,我很明白这样的人是不会停留下脚步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路边的一草一木的,我也明白那些文人,那些真真爱美景的人,也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也不会再有真真懂它的人出现,它就如那一朵花,静静的开放,等待知音的寻觅,在孤独中又静静的凋谢枯萎,这一切都静悄悄的,等到花朵枯萎的时候,无知的人们却还一味赞叹花朵的美丽。

在婆娑的风声中,我仿佛听到了有谁在哭泣。哭声是那么的悲凉,让人那么的心酸。我波澜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出来,我急忙的跑,我想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让人心痛的地方,离开这个被无知的人们伤的一塌糊涂的地方,离开这个正在哭泣向我求救的地方。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帮不了你。

晚上,躺在床上,我想起了陶潜。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我开始无比的羡慕,羡慕他能如此之悠然。我有一个想,我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隐居于山林之间,过着这种田园生活,恬静,安逸。

可是,我不知道如今这还能否实现。又或者我也只能在我的文章里说说我的山水田园志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