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马家垸

2012-03-14 09:20 | 作者:逍遥 | 散文吧首发

平时生活在城里,居住在多维的楼房,每天在水泥或柏油的路面上行走,两边壁立的楼房,虽然有在峡谷里穿行的感觉,两旁也有一些零星的花草树木,但是,却一点也没有真正在大自然怀抱里那样的清新和爽快。特别是今年过年以后,有将近两个月,太阳几乎就没有好好“上过几天班”。天,总是阴沉沉的,灰冷冷的,使人心里也始终感到昏暗,觉得大自然已离我们而去,天始终不来,四季轮回好像已经断裂。直到3月8日,有朋友给我发来信说,3月10日星期六,我们去一趟五里的马家垸吧。

其实,马家垸并不遥远。

从荆门城区出发,沿荆襄古道(今207国道)南行25公里,到沙洋县的五里铺镇,再向东走五沙公路(五里至沙洋),约4公里便到了马家垸所在的显灵村。顶多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显灵村名源自村头的荆山余脉的岗头上,原来有一座观,名叫显灵观。现在显灵观经过许多年的风风雨,已经毫无残片荡然无存了,遗址上只留下两家农户。荆山自西北而来,经荆门城区以后,便矮了许多。向东,一丘一陵地从沙洋低至汉江;向南,一陵一丘地从沙市低至长江。两边相夹处,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了。马家垸就枕在这两边相夹形成的角里。东港河从湾里出来,紧靠马家垸的西垣,由北向南经鲍河、长湖注入汉水。

6000多年前,有一群身上裹着树叶兽皮,皮肤晒得黝黑的男子,在这里挥舞着石铲、石锛等原始石器,在挖河筑墙;而不远处,一群脖子上挂着贝壳野果的女子,正在河里取水生火……在“嗨哟!嗨哟!”声中,城墙和河道在一点一点地慢慢成形。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也许是好几代吧,城外的护城河里,蓄满了潆潆的清水,一座高大坚实的土城墙,终于矗立起来了。它呈长方形,南北长600—700米,东西宽300—4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土筑的城垣,夯层清楚。其中东城垣长640米,底宽约30米,残高3米;南城垣长约440米,底宽35米,残高5—6米;西城垣长约740米,底宽约35米,残高约4—6米;北城垣长约250米,残高1。5米。城垣内都筑有护坡,一般宽5米,城垣外坡陡直。

城垣外的护城河,四面河水相连。其中,南、北为人工河道,东、西借用自然河道。同时,西护城河水从西北方向,由西城垣的水门,呈“之”字形地穿城而过,直至东城垣东南方向的水门,与东护城河相连。城里面,河之北,是高地,宜居住;河之南,是平野,宜种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悠岁月,亘古洪荒。我们的先人就是在这样的农耕社会里,封建地一代一代地生息和繁衍下来。

城里的都姓马,城外的都姓龙。“龙姓不入院,马姓不出院”,这是龙马两姓祖传的不成文的规矩。也许是龙居外则活,马入院则安的缘故吧。我来的时候好久不见的太阳,在蓝天上高高地挂着。我看天时,天是为我晴朗的,太阳也为我暖暖地照着的。我看地时,马家垸的土地上,所有的红陶、黑陶、灰陶、橙黄陶在我心里似乎都为我明亮地绚丽着;大量的石锛、古斧、鼎、碗、高领罐、盆、瓮、钵、缸等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在教我如何地劳作怎样去生活。当我走在南城垣内的护坡上,春天的护坡上已长满不知名的杂草,也有我认识的城里难得一见的荠菜。有一只附近农家喂养的个头肥大的土鸡,正在坡上的草丛里,用脚和嘴自顾自地在专心致志地觅食,脚一弹,嘴一啄的,丝毫不顾及我们的到来。我们低着头走着,有时蹲下身说着,说的也都是些花呀,草呀,菜呀……忽听到头顶上“呼”地有一声响,原来城垣上面,在长有松树和杂树的林子里,有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野鸡,缩着翅膀从林中惊恐地窜出,紧接着不远处又是一只,它们像箭簇一样,从城垣上径直射向城里已经开有金黄色油菜花的绿色地毯里。

(通联:湖北省荆门市白庙路50号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荆门输油处宋和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