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佛道思想(一)

2008-10-27 08:27 | 作者:未了轩主人 | 散文吧首发

红楼是一部百科全书。但鄙人认为更是一部道书。

道者,非言语所能表达也。“道可道,非常道”道者,人性升华之极致也。修道乃人生的最高追求。道,不离世间,就在我们的身边。道与佛与儒,是三而为一,一而为三。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仁”“天”,道家讲“道”“无”“无为”。总而言之,即是人性的最高境界。红楼梦中的宝玉,及是人的“心性”,最后的出家是必然的结果。是作者的巧妙安排,是人性升华的必然之路。

“甄、贾”宝玉,是非常有戏剧性的人性反映。就如同《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一样,都是用来比喻心性的两重性。

何谓假宝玉?何谓真宝玉?

假宝玉,是指人性中的欲望(贪欲、淫欲、情欲)。我们的种种“妄念”,种种“客尘烦恼”都是留不住的,如同我们的思想(讲的好听一点叫思想,不好听就是杂念、私欲妄念)终日里来来回回,忙忙碌碌,没有一个可以停留下来的,都是匆匆而去,“逝者如斯夫”,象河水一样,不停的流去,有不停的流来。其实什么也留不住。这些都是假的。象贾宝玉的的痴情、恋情,如他的顽劣,他的乖张,都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如同漂在水上的葫芦,摁下去终会又飘上来。他与林黛玉的情终归是不能实现的,他与薛宝钗的结合注定是要分手的。这就是人的假的心性。假的好像就是真的,真的却变成了假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

第五十六回,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说甄宝玉府上的下人来贾府,贾母知道有个“真宝玉”很是欢喜。贾宝玉听到消息后,很疑惑。睡觉后变做了一个梦。梦中去了一个园子,见到了真宝玉,真宝玉在对丫鬟说,”梦中到了都中的一个园子,园子里头遇到了几个姐姐,都不理我,还叫我臭小厮。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的房里,偏他在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哪里去了。“这里真是精彩。真假宝玉的对话,处处藏有禅机。”真性不知哪里去了'一句最能说明问题了。真性,就是人的心性的真实面。假的终归是假的。真是“梦中说梦两重虚”,到底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实是假的,这就是要我们的智慧去分析了。宝玉是谁?谁是真宝玉?我是谁?作者不会给你答案,需要我们慢慢的找。

红楼梦中处处藏着佛与道的玄机。一开始就是好了歌,甄士隐看破红尘后的一番妙语更是精彩。“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真是把人生的那些东西都说明了。世间还有什么可以执着的,尽是假相。人人却以假为真,追名逐利,而不知回头。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更是重重玄关,句句妙语。太虚幻境,上演红楼大戏,戏中人物的命运一一道来。无论你是绝顶聪明(王熙凤),还是荣华富贵(元),不管是爱情至上,还是金玉良缘,都不过是一出戏而已。谁人能认清,谁人能解的?“好一似食尽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当然还有许多处,没有一一举出来。

圆觉经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何谓幻?何谓真?只有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慢慢找寻。

我好似一只藏在茂密大树里的黄鹂,啾啾的鸣叫几声,听见的觉的是鸟叫也好,是痴语也好,是不知所云也好。不过是一笑而过,如风吹过丛林,留不下半丝痕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