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一个人的夜晚

2012-03-01 21:10 | 作者:吹云的残风 | 散文吧首发

在她带着孩子回娘家的这段日子里,我每天几乎早早就躺下了,晚因此漫长。独眠导致了我的万千遐想,躺在床上,眼睛睁着,想人世间一切可想之事。也许是习惯成自然,我最先想到的还是与书有关的记忆,那是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的开头,他描述了小说的叙述者“我”一段时间里的生活情形:早早躺下,又无法成眠,在床上沉思冥想。

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与普鲁斯特小说中的“我”很有些仿佛,但我并不愿与小说中的人物仿佛,于是强迫自己离开这样的联想,去沉思另一种的冥想。还是习惯,我对独眠进行了语义学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里,孤眠有可能成为一种立场,一种个人化的独立姿态。这样的姿态让我沉迷其中,捕捉其中的微言大义。

孤眠的简单字面意义是一个人睡觉,往复杂里说,独眠是对既定的两人世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与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可以说,此时此刻,孤眠是一种自由,是一种轻松愉快的飞翔。当然孤眠也有可能是渴望两人世界而终不可得的无奈孤独,这是一种被迫式被动选择。在被动选择中,孤眠是一种痛苦,让人在空房里辗转难眠也,孤独滋味于此可以体验。

世俗的孤眠大体上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假如抛开世俗之念,对孤眠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探讨,可能会更有些意思罢。记得有哲人说过这样的话:生命需要平静,需要卸去重妆之后穿过那空旷无人的剧场,让自己的心灵时空悬置起来,接受平静中产生的思想和智慧的烛照。人在孤眠中往往能达到这种境界。《三国志》曾载汉丞相曹操常常孤眠,故曰:惟大英雄能独眠。诚为斯言也。

一个人的生活是参悟者的生活。以前对参悟一词颇为模糊,经过时间的吹鼓和对世俗的参照继而又在《古兰经》里的臆想,从而自悟原来参悟者是靠回忆过去计划未来的。孤眠为参悟提供了思想的空间与闲暇,可以说,你如果孤眠的话,离参悟者就不远了。人在孤眠的过程中,大脑变得异常清晰,以往的事情在脑海里电光石火般地闪过,历历在目。自己的过错比之行善犹为清晰!或许伟大的安拉警醒着我们:享受生活不如窘迫一生,祈祷对火狱的远离更比向往天堂的魅力更为重要!

一位诗人在孤眠中写道:这个秋天/我必须学会/枕着炮声入睡/必须习惯/一个人的呓/和在我怀中/突然的战栗。他在独眠中深味着人世间的苦难与忧伤。我披衣而起,那首诗在我内心深处长下根须。我知道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无法入睡的人,还有许多没有自由的人,我依稀在风中听到故乡的声音,细微而忧伤。因自己的清闲而自责,为远方的难者祈祷着,为崭新的和平世界期待着。

孤眠是一种独自的旅游,在这种旅游中,人们有可能采集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睡眠之花——梦,死者是不做梦的。所以,不论梦的内容应当如何解释,梦总会随着睡眠人的清醒而消散匿迹,有时它给人以悲伤,有时给人以欢乐!梦里总有着左右人心灵的意识,故此在梦里,人犹如走进了一个不知前途的世外桃源!

一个人的夜晚,房间里到处弥漫着欲望的身影。此时此刻,人变得百无聊赖,心里空荡荡的,所有的兴趣突然间消失,偶尔触及一些过去的旧物,心才有着落,感慨许久,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夜晚是如此的寂寞。寂寞让我如此孤独。有位日本哲学家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孤独时我们不会被物质所灭。我们在物质上灭亡,是不知道孤独的时候。”然而我知道,“知道孤独”我们依然会灭亡,因为一切都是真主的定然。在创造者的掌控下人们无逃匿之所,一切尽在等待

当一条故园的河穿过我的心灵时,我像一条河流一样梦想时,曾经的时间和空间要重新排列起来是那样艰难。床上的漫想无边无际,思绪飘忽不定。孤眠的心情渐渐在夜晚的寂寞中变得彷徨无助。也许不再孤眠可能更好,一个人总在潜意识中自命清高,毕竟清高者离现实的生活有一大段的距离,还是两人世界比较世俗一些,比较多一些幸福快乐。人是无法真正脱俗的。

所以我没有孤独的生活,家庭温暖洋溢着我。就像伟大的安拉在他的言语中为我们报喜的那样:他们在后世里进入下流诸河的乐园,在里面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