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大宅院

2012-02-22 09:51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有一次,我在观看舒城电视台节目时,不经意间看到唐家大宅院那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房屋时,就按捺不住内心想去一看的念头,我县还有这样一座古宅,哪能不去呢?

在新的一年来临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乘车前往庐镇乡,车子在舒洪公路2。5公里处的唐岭停下,站在公路旁,清晰地看到有一处房屋就像一个等距离的木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大约有三四十间房屋,座东朝西,正屋两栋,厢房六排,灰瓦土墙,在苍茫寒冷的日愈发显得沧桑肃穆。有几间房屋历经风的侵蚀,已颓败坍塌了。房屋背靠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荒草萋萋,枯枝残叶,只有松柏和修竹还存留着几分黛绿。

走进唐家大宅院,只见窄窄的甬道两旁屏门格扇,雕花游廊,古色古香;天井中条石台阶绿苔斑斑,古老凝重;阁楼上闲置的农具家什,稀稀落落,古旧罕见。青石铺就的两条甬道的尽头各开了两扇侧门。在一间正房的上方供奉着十八个祖宗牌位和一个红色小木盒,两侧木墙上依稀可见五六十年代的标语口号。在一间厢房里,我们见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叫唐述吾,身上系着一条围腰正忙着煮饭,见我们一行人来访,如数家珍地述说此处的历史:这座大宅院是我们的先辈唐礼宽在清朝嘉庆年间为五个儿子兴建的,至今有二百多年,已传至七代以下的子孙了。现在这里只住了三户人家,绝大多数人已走出宅院或搬迁到别处居住了。只是每逢大年三十我们这一支有五六十人,聚集在这里,祭祀先祖,举族合庆。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氏家族的历史渊源,他让我们打开那个红色小木盒,内有二本厚厚的第五次重修的《冯唐氏宗谱》。据《五修宗谱序》中记载:“冯唐氏族,历史悠久。唐朝人林宝著《元和姓纂》显示:冯氏本姓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之后,因受封于毕,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而姓毕。秋时,其后裔毕万为晋国大夫,受封于河南冯城,遂姓冯。至本族世祖良公一支遂外祖姓唐,谓冯唐”。仔细翻阅这部唐氏宗谱,追本溯源,源远流长,子孙绳绳,人文蔚起。唐氏先人四易其姓,辗转迁徙,现分布在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等省近一百多个县市,以及台湾、香港、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唐家大宅院的先祖是从桐城杨家岭之北的唐家湾过来的,原姓冯,因外祖无嗣遂承唐籍,怪不得家谱封面上写着《冯唐氏宗谱》。据唐述吾老人介绍,唐家大宅院在二百多年间,已走出一百多余口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如北京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唐斌这样的国家有用人才。

从唐家大宅院出来,我又在屋后的山坡林间徜徉良久,回望着这座我县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幢典型清代民居,不禁感慨系之。岁月的痕迹,尘世的轮回,在这里不知演绎多少喜怒哀乐、聚散离合的人间故事;世事的变迁,时光的飞逝,唐氏家族在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赞歌。

评论

  • 烟雪中~の可人儿~:很好!一种淡淡的感觉。
    回复2012-02-22 17:52
  • 呆呆的草: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现在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硕士研究生。希望和作者取得联系,交个朋友。感谢作者对唐家大宅院的关注,但文中有失当之处,可能引述自唐述吾老人(辈分上是我的大伯)的话不是很准确。我的QQ:947771458…
    回复2013-10-04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