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灵魂知音

2012-01-10 15:23 | 作者:傲丹仲逸 | 散文吧首发

品人可不像品酒那么容易,即使相处多年的朋友,也很难说准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哲学家莱布尼茨(德国)所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我非常庆幸,在我的身边有了独具特质的朋友,一直让我的生活不乏味,充满着激情与感动

品鉴朋友到深远,才能说出其究竟有什么个性。可见,区别朋友,认清看透朋友,决非粗活。事实是,对朋友的认识,缺乏必要的耐心,或是取向标准的单一,往往会造成评判有误,还会失去很好的朋友。因而,珍重朋友,最好是将朋友置在其生命的直线上去度量,丈量其一贯的长度。

我和肖怡然老师算是联系紧密的一对忘年交。多年来,面对面,背靠背,朋友一起谈他议他,总有无尽的话题。今年肖老师打给我的电话比往年多,因为他换了手机卡号,所以我手机响起时常常犹豫,不予理彩,手机接二连三地响起我才按下绿键,结果给我一次次惊喜,令我羡慕不已——他携老伴和孙子要么去了敦煌,要么在西藏拉萨,不多久又出差洛阳、井冈山……

他的退休生活,如他的名字,怡然自得,魂魄恬淡,游刃有余,多姿多彩。既没有像常人退下来那样啧啧单调乏味,前后无所适从;也没有像王宗仁先生(中国文联散文家协会秘书长,军旅专业作家,肖怡然的启蒙老师)那样,已过古稀之年依然明灯伏案笔耕不辍。他退休后在电力系统一家为电厂服务的民营科技公司打工,编辑一张企业报,每次去电厂工地采访,都要去当地名胜游览,背着相机猎取自然风光,业余摄影是他几十年来的一大好。他的儿子儿媳原来不在西安,孙子从一岁起就主要由他看管,因此他只要出差就得带上孙子,而带上孙子老伴就得同行,三人行公私兼顾,其乐融融。

他过活得十分舒适、安详、惬意,一切源自于对自己的"了解",让他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

精致过一生,最好是遇上"了解",不禁让我想到他点点滴滴的过去

在京城,大校级别的官员多如轿车。段葆祥(原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局长,后任中国新兴集团党委书记)和肖怡然,无论怎么低调,疏于功名,在军界、在军企界乃至在书画界,都是两个响亮的名字。

“从来时事总相违,岐路徘徊莫自哀。识得此中真理在,人生百岁总开怀。”当年段先生给肖怡然题诗,是对他一段人生的写照和勉励,同时领悟到难得的人生真谛,冀许着美好的未来。被先生言中,如今肖老师年岁越来越高,路途越来越宽广,他活得潇洒安逸。他俩一向都是掂量着“了解”,窥见对方。从自己的心里,把了解抻出来,大度地晾给对方。俩人感情深厚,曾有过一段相似的经历,又是同龄人,心灵相契,堪称君子之交的典范。

肖怡然原在总后机关工作,"文革"中因受所谓父亲历史问题影响调离北京,改革开放初期,他虽然没有调回北京,但也返回城市,被借调到北京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工作,他只身一人入京八年,撰写出20多个军需企业的典型材料和数十名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把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推上部劳模、全军劳模、全国劳模的领奖台。后来他被安置在总后西安工厂管理局工作。在京期间他大部分时间与段葆祥共事,负责多次大型会议的筹备和组织领导。肖怡然充当“马前卒”,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军需企业,在几十个军需企业中,许多人都知肖大干事的鼎鼎大名!

业绩光彩夺目,一同载入军需企业史册,人格魅力享誉大江南北,同样照亮俩人的退休生活。俩人从从容容,坦坦荡荡,无怨无悔,尽享天伦。

一次。我同远在西安的肖怡然相约专程进京看望段葆祥先生。见面后,他俩有几句对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听后倍感温馨

“你说我了解你吗?”段先生问。

“了解。”肖老师坚定地回答。

“你错了,我还不完全不了解你。”见肖老师有些惊诧,段先生接着说,“当年,部里研究确定你去西安一家军工医院担任领导职务,你却一次次拒绝。起初,我赞同你,但后来我犹豫过,说明我不了解你。你后悔吗?”

听完段先生的话,肖老师神情自若,继续重复以前的话说:“你是知道的,我的特长是玩笔杆,不是当官的料,我不去受那般罪。”又补充道:“你的犹豫是担心我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我理解你的关心。”

这时,段先生舒缓了一口气说道:“你呀!遇上了了解啊!”

遇上"了解",一句多么意味深长的话呀!一位德高望重,位置显要,但温文谦抑,不事张扬;一位才华横溢,声名赫赫,但心平气闲,不随流俗。两位志同道合,相识相知,情同手足。一次纠结心灵的碰撞,含蓄而温暖,清澈而深刻。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遇上,可是遇上"了解"太难了。被人了解常常在身外,遇上了解只有在心里。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这是孟京辉在话剧《柔软》中的一句话。

肖怡然老师,湖南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不一般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