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感慨多

2011-12-27 15:05 | 作者:老师 | 散文吧首发

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读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那是一段新中国最最饥饿艰难的岁月,物资严重匮乏,市容萧条,衣食困窘,每天饥肠辘辘;最期待的美食,就是星期天到街上的小饭馆,花八分钱、二两粮票,吃一碗飘着葱花酱油的阳面(有时钱粮不济就两人分食一碗)。虽然肚子空虚常常饥饿难耐,精神世界却很充实。那时我们都坚信这样的教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困难是暂时的,幸福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因此苦而无怨,以苦励志,坚持勤学苦练,期有更大收获和进步,以后为人民做一份贡献,也为自己创造一份幸福。毕业后我怀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报效祖国的热忱回到家乡泗洪县农村任教,一干就是四十年,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其间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和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时代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发生了,虽然历经坎坷,受尽辛苦磨难,但结果却比理想更加美好圆满。感谢改革开放,感谢新时代让中国结束了贫穷和动乱,变得日益安定、民主、文明和富强,让我们这些经历沧桑之人老有所养,衣丰食足,晚年幸福。

随着老之将至我从教育岗位退下来,因为子女在淮安(淮阴市因周总理故居淮安已更名淮安市)工作,遂迁来居住。暮年又回到当年读书求学的地方,旧地重游感慨良多,特别惊叹于淮安的巨大变化。走遍市区,旧时的印象现实中已荡然无存,举目所见到处是高楼大厦,琳琅锦绣。宽敞整洁的街道珠树琪花,车流如梭,人们身着时装,昂扬自信,步履匆匆追赶着时代节拍。街道两旁排列着商场、银行、酒楼、宾馆和各种娱乐场所,各具风格情态,精美豪华的装饰彰显着文明、时尚、富贵和潮流趋向。一个个居民小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温馨舒适。楚秀园、清漪园、钵池山公园、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广场,一处处山青水碧,绿树红花,场阔草平,风景秀丽,游人如织,谈笑风生,热情踊跃。尤其是老人的乐园,他们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做操跳舞,挥拳舞剑,吟诗作对,散步游赏,意趣盎然,活力四射;此时此刻,最大愿望莫过于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周总理纪念馆、周总理故居、名人亭、吴承恩故居、《西游记》馆、总督府衙故址、漕运纪念馆等诸多纪念馆地,装修一新,皆开发为旅游景点,充分展示淮安的悠久历史、人文景观、伟大贡献和丰富多彩的江淮文化、运河文化。如今三淮(原淮阴市、淮阴县、淮安市)连为一体,把三淮文化、名胜古迹也连为一体,统一规划建设,发扬光大,使淮安这座历史名城、运河明珠、漕运之都更加灿烂辉煌;从而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慕名而来,频繁穿梭于诸景区之间。每天奇装异服不绝于途,南腔北调不绝于耳,多元文化、异国风情相融合,一片开放盛世的兴旺和繁荣。旅游业的兴旺也拉动了淮安的经济腾飞,商贸、餐饮、手工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迅速发展,高速公路、铁路、飞机场应运而生,洪泽湖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扬菜系名扬天下;加之淮河、京杭大运河的水运,淮安真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威震淮海,闻名天下,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商贾如云。

啊!这就是我青年时代读书的淮阴、今后将安度晚年的淮安吗?我无限惊讶,惊喜,感慨,感叹。但是我深知,今日淮安是昨日淮阴的发展和延续;更坚信,明日淮安定会更加繁荣繁华,灿烂辉煌。只是我依然忘不了旧时的淮阴市,忘不了母校淮阴师范那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平房教室,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安贫敬业的老师和勤学上进的同学。此时此刻我更加想念他们,期待着和他们再聚淮阴,故地重游,再续前缘。于是我写下一首《回淮安》:

一别淮师四十年,萤窗旧事魂牵。同怀壮志兴家国,各秉丰功圆夙缘。

春风滋幼树,燃情红烛照新妍。飘萧白发痴衷在,无限诗思上笔端。

所属专题:2011国庆节诗歌散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