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

2011-12-07 16:24 | 作者:坳上行 | 散文吧首发

在外务工多年,看山是一种奢侈,爬山更是一种奢侈。在这平阳之地,即使看见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尔有幸爬爬山也要付出门票的代价,这种遭遇往往使兴致荡然无存。

我所务工的小镇有一座山,其名曰“披云山”,听其名极富诗意。即披云彩于其中,欲与云端试比高,有着不可一世的傲气。其山上有庙宇,有亭台楼阁,好像在彰显其壮观和秀美,我想则不然。好好一座山,一些人为景观,恰好在破坏其应有的灵气。我也不认为它是一座山,孤零零的耸立于小镇中央,健步小登不用二十分钟,就从山这头翻到山那头。

由此,我想起了故乡的山。

故乡多山,有“山之王国”的美誉。“开门见山”这个成语,就是对故乡山国最完美的诠释。

走在故乡的田间坝头,四面群山环绕,一片翠绿,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举目远眺,山与山相连,峰与峰相依,且形态各异,让人惊叹万分。有的似雄鸡报晓,有的似静卧醒狮,有的似坐坛弥勒······置身于此,群山犹如慈祥母亲的宽大臂膀,紧拥着你,温暖着你。在山脚抬头仰望,山拔地而起,层层叠叠如天梯,直插云霄,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甚有狂想,这就是通天之路。

在田间坝头看山,只觉得自己细微渺小,无所适从。如果去爬爬山,山的纯真、朴实,让你体会到它的大度与包容。当然,不同的季节去爬山,情趣也不尽相同。

在故乡爬山游玩,要择晴日,也要轻松上阵,不像城里人背啥登山工具等重重行囊,那倒是一种累赘。至于乡亲们每天往返山上山下,且大担小挑还从容自得,那是日久练就而成,这就不消说了。

盎然的阳,山坡披上绿的衣裳。你看,杉树、青松、油桐、香樟,它们在争抢着吐新芽发新枝;杜鹃花、刺梨花、山茶花,一簇簇,一丛丛,,争奇斗艳,互不相让;小路边不甘寂寞小草,也争先恐后破土而出,淡黄色的两瓣嫩芽享受着春的阳光······如爬山累了,路塝已成熟的山莓,信手可拈,放到嘴里细嚼,那甜甜酸酸的汁液散开,让你精神倍加。口渴了,摘一片宽大的树叶折叠成锥形小水杯,去接那清澈山泉畅饮,那份爽口的清凉和甘甜让你倦意顿消。

春是绿的时节,也是最忙碌的时节。行走山间,看那山梁层层梯田,犁铧刚翻的新泥散发着沁人的气息。还有,田间抖擞的阿哥,婀娜的阿姐,矍铄的阿,她们在忙碌着,这无疑是山中田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都说天酷暑难耐,而在故乡爬山,凉风是你忠诚的追随者,你到哪它到哪。以前听阿妈说,在山上如没有凉风光顾,只要吹吹口哨,山风就呼呼而来,这倒没什么推理。但山高树多,小风轻吹,树随风势摆动,风也愈大,那一路上有风相伴,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山必有山坳,这是山的特点,也是山不可或缺的景致。山坳是爬山的必经之路,也是过往行人小憩之处。因为山坳矗立山与山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纯天然的风口,当然也成了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抓一把野草铺地为席,或躺着闭目养神,或坐着环顾坳两侧的美丽风光,那种大自然赐予的恩惠,真是惬意极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大饱口福的季节——山上的野果都熟了。看——看那金黄的刺梨,形似鸡爪的拐枣,还有野山楂、火把果、山葡萄······应有尽有。在秋风的吹动下摇摇欲坠,好像热情在等候你去采摘,真让人垂涎欲滴。

都说梧桐叶落便知秋,然而行走在山上,常绿乔木依然葱绿,虽叶梢稍有泛黄,但绿意仍浓。如不看田间一片金黄,还疑身处阳春呢。

故乡的天并不是那么寒冷。在沿山脚小路而行,你还看见一路干燥,至山顶却泥泞不堪,且山顶上的树叶、树梢早已挂上了晶莹剔透的冰凌。即使下,那笔挺的杉树,苍劲的青松,仍傲立风雪之中,不折不挠,让人陡生敬意。也让人不然而然想起陈老总的绝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其实山上山下温差约有五度,在山下而居的乡亲是感觉不到那份寒意的。这刚好应征了“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话语,这也是山最大的魅力所在。

故乡大山之美,虽没有三山五岳雄峻壮观,也没有三山五岳处处点缀人文历史,但故乡的大山养育了大山的儿女,给儿女们山一样的情怀,山一样的气魄。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故乡的山,虽高虽陡虽贫瘠,但大山却挡不住山之子走出外面看世界的步伐。如今大山之子遍布大江南北,他们无时无刻在想着大山,念着大山,因为大山里有他们的家。

评论

  • 玉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最美;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赞!
    回复2011-12-07 17:21
  • 坳上行:回复@玉兰:谢谢玉兰老师,我的文章你都在第一时间点读,那是我的万幸。认识你,以及众多老师真的很高兴。问安,祝好!
    回复2011-12-07 18:07
  • 坳上行:回复@玉兰:至于我爱叫文友为“老师”,有两层意思吧。一为:客气、尊敬;二为: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叫法,很随意的。所以诸位老师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回复2011-12-07 18:19
  • 晴の雲:故乡的山是心中的爱。问好,赞一个
    回复2011-12-07 19:41
  • 坳上行:回复@晴の雲:山,是我生于斯长与斯的地方,无论我走到哪里,大山永远是我的家。谢了,晴雨老师。祝好!
    回复2011-12-07 19:51
  • 汉茂油桃.NONGREN:山高水长,山景美好,山民纯朴,三多可爱!
    回复2011-12-08 07:49
  • 坳上行:回复@汉茂油桃.NONGREN:谢谢老师来访,在外七年了,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的大山,因为山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问好,祝安!
    回复2011-12-08 11:37
  • 梦蝶:触景生情,恋恋不舍的故乡,养育了坳上的才情。我喜欢你的文字。质朴,简练。赞赞。
    回复2011-12-08 21:35
  • 坳上行:回复@梦蝶:谢谢老师。论及才情,我谈不上,我只不过是踏着山的脊梁,数着前辈的脚印缓缓而行。如没有山的托举,我哪里有勇气到散文吧啊。问安,祝好!
    回复2011-12-08 22:46
  • 橄榄树:“那甜甜酸酸的汁液散开”,这句话真的很美!看了你的故乡的山,让我也想起了我的故乡!小子,你的潜力大大的!!
    回复2011-12-08 22:57
  • 坳上行:回复@橄榄树:橄榄树老师,我很喜欢你这句话——“小子,你的潜力大大的!”就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吧,让乏味的生活增加一份色彩!问好!
    回复2011-12-08 23:43
  • 子墨:呵呵,故乡的美在作者的笔下徐徐生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赞!
    回复2011-12-09 09:41
  • 白雪:写出了 故乡山的纯朴之美。问好朋友
    回复2011-12-09 10:29
  • 伤无痕:哥啊,欣赏了!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你QQ空间不管了,我们也跟你“改嫁”吧。祝你开心!
    回复2011-12-09 18:01
  • 坳上行:回复@子墨:是啊,“靠山吃山”,这是故乡人的口头禅。故乡再贫瘠,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谢谢老师的来访,祝好,问安!
    回复2011-12-09 21:49
  • 坳上行:回复@白雪:故乡是一生的眷恋。祝老师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2011-12-09 22:51
  • 坳上行:回复@伤无痕:呵呵呵,这里好玩,这里美文多多,友友多多。如不嫌弃,就“改嫁”过来得了。我的QQ空间要管的,那里还有很多事儿要打理的。问候兄弟!
    回复2011-12-09 22:57
  • 荷塘月色:我从坳上走来,一直走到美丽的大山,你的故乡很美,故乡的山清水秀,养育了大山一样稳健,虚怀若谷般的子孙。赞!
    回复2011-12-10 14:12
  • 坳上行:回复@荷塘月色:谢谢月儿姐,大山是我们苗家人的神,也是苗家人的魂,所以我爱大山。问好,祝安!
    回复2011-12-11 22:36
  • 青花瓷:问候三多,谢谢带我走进大山!有您这样一位热情钟爱心思细腻解说详细的导游下,我也不会迷路,看着山,向着山一路走下去!
    回复2011-12-15 10:14
  • 坳上行:回复@青花瓷:谢谢老师评阅,其实山的美,也不是我三多这样轻描淡写,它的内涵更值得我去挖掘。祝老师开心!
    回复2011-12-15 17:52
  • 雨后彩虹:你就是三多啊,哈哈,不到这里还不知道啊。故乡的山养育你这样的好儿子,是家乡的骄傲啊。祝福三多了!
    回复2011-12-20 18:04
  • 坳上行:回复@雨后彩虹:热烈欢迎浇姐光临!好儿子谈不上,家乡的骄傲更谈不上,只不过乱写一拙文,寄托游子的乡思罢了。冬好,问安!
    回复2011-12-20 22:00
  • 作家黄忠杰:故乡多山,有“山之王国”的美誉。拜读,学习.
    回复2012-02-19 18:41
  • 坳上行:回复@作家黄忠杰:欢迎作家老师的来访,望多多赐教!问好!
    回复2012-02-20 23:25
  • 为爱疯狂:思念是最美的,就像家里的山,愿你事事如意
    回复2012-11-01 21:05
  • 坳上行:回复@为爱疯狂:思念无边,在故乡,山是我的魂!问好朋友!
    回复2012-11-09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