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是我写作的源泉

2011-10-13 16:41 | 作者:旬竹笛韵 | 散文吧首发

2004年以来,经过热情文友的极力推荐和介绍,我先后参加了县文联领导下的(诗词学会、作家协会、楹联学会)3个文学团体。参加了这3个文学团体后,我时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督促着我。俗话说的“在其位,谋其事”。我也常想,既然参加了这3个文学团体,就要在这3个团体里尽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此,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开始了我的业余写作生活,并且一发而不可收。2004年至今,我在文学写作上先后获得省、市、县各类(诗词、诗歌散文等)文学奖项9个;其中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5个。所创作的楹联作品全被刊物采用。2008年在北京开展的迎奥运《党旗耀中华》征文中,我撰写的盛世感言警句入编中国团结出版社《中华精英盛世感言录》,并颁发了获奖证书。2007年,我撰写的工作调研文章“心系群众解民忧排难解困显真诚”,入编中央编译出版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实务全书》。现在,每当我无意间看见放在书橱里的这一本本获奖证书时,就老回忆30多年前初学写作时的往事;就像在观看电视连续剧样,一幕幕在眼底浮动、走过……。

我的业余写作是从蜀河高中七三级毕业后到原蜀河区观音公社前旺四队插队第3年开始的。当时想学写作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因为农村文化生活落后,我想练练笔,以免以后连文章都不会写了。我成为下乡知青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题为“四人帮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罪责难逃”的批判文章。写好后,我立即步行走到公社,把稿件寄到了县广播站。那个年代讲的是阶级觉悟高低,写的稿被采用后没有稿费。一周后,我终于听到了女播音员播出这篇稿子,当时我那种高兴和激动的心情,不亚于现在的小学生期终考试得了满分。从那次以后,我除了练习写新闻稿件外,还学着写诗歌、散文等,也不管刊物、报纸、广播是否采用,我只是在劳作之余一个劲儿写稿,一个劲儿投稿。也许是我的真诚感动了记者、编辑们,一个个对于我的业余写作有帮助和提高的机遇一次次向我走来。也可以说,1976年既是我从事业余写作生涯的起步年,也是我业余写作稿件采用率较高的丰收年。

1976年4月,我在蜀河街道邂逅了原县委宣传部陈欣明副部长,当时他在县文化馆工作,我们并不相识。一见面,他就问我:“你叫龚建华吧?”我说“是的”。当时他身着便服,戴着一顶八角帽。他对我说:“我在文化馆经常收到你的稿子,文化馆办了个刊物叫《旬阳文化》,这样吧,县上7月份要召开故事创作会,10月要到省上参加故事演讲会,就算向你约稿吧,你写一篇故事,7月份到县上参加故事创作会。”接受了这个写作任务后,我一回到知青组,便在劳作之余写了撕,撕了写地耍起笔杆子来。半个月后,一篇题为《山村新苗》,反映回乡知青生活的约有近5000字的故事被写了出来。7月份,我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县文化馆举行的故事创作会。在这个会上,不仅使我学到了更多的写作知识,同时也使我结识和相逢了一个个像我一样热爱写作的文友,如现安康日报记者袁治强,在教育战线从事着园丁工作的孙多山、马志军等等。在这个会上,我写的这篇故事几易其稿,最终被审查通过并确定由同是下乡知青的孙文慧同志担任演讲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写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陆续在《安康日报》、《旬阳文化》上发表,其中有一部分诗歌被县文化馆推荐到县广播站在本县文艺节目时间里由播音员朗诵播出。县广播站也经常播出我写的新闻稿件。

1976年11月,机遇再次向我走来。我被县委知青办推荐参加了安康日报社和安康地委知青办联合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知识青年通讯员培训学习。尔后,我又被共青团安康地委和安康日报社聘为新闻写作通讯员,并发了聘书。1980年10月16日,我写的简讯“旬阳县沼气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由我省著名女播音员海茵在省广播电台农村节目时间里播出。1984年和1985年,我先后参加了省《长安》文学青年写作讲习所和安康地区汉江文艺讲习所举办的文学创作(函授)培训学习,使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受益匪浅。1983年,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后,我写的诗歌《你,希望之光》在5月24日的《安康日报》上发表,6月18日,我写的这首诗歌在安康商业系统学习张海迪诗歌朗诵会上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职工段新康朗诵演出。6月22日,《安康日报》以“海迪,听我发自肺腑的诗句”为题,对这次诗歌朗诵会做了跟踪报道,并对我写的这首诗歌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进入20世纪后,也可以说是我在写作上的旺盛时期。一则我在搞好工作之余,要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完成诗词学会、作家协会、楹联学会安排交办的创作任务,二则要完成我所在单位安排交办的对外新闻报道宣传的写作任务,三还要间断接收和处理外省一些杂志社、出版社寄来的参加某某会议的邀请函和约稿信等等。虽然有时觉得忙、累,但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的业余生活很充实,我的精神生活很丰富。在我写作的道路上,我的家人对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我的爱人,曾经是位教师,她也经常和我一起探讨写作上的一些问题。我的作品一旦出世,她总是第一位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9月,我作为县文联组织的文艺采风团成员到铜钱关乡采风以后,创作的文学作品和拍摄的铜钱关乡的旅游景点照片,一个(篇、幅)不少地全被《今日安康》网站采用,《旬阳宣传网》也采用了我的部分稿件,点击率也比较高。另外,我把这些作品和照片发在我自己建的Q和新浪、网易博客里后,每天都在增加点击率,评论的外地网民也很多,还有一些网民向我提出要到铜钱关旅游观光,要到我的家乡太极城来走一走,看一看。当然,我都一一表态同意,并表示愿意作他们的向导,当他们的导游。

谈起写作,不论是新闻写作或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一要多思考,就是写作要有目的或目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自己给自己出一些难题对写作是有益无害的。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就是要深入实践,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写出好作品。反之,写出的作品是空洞无物索然无味的。三要多写日记或生活随笔,就是对所观察出来的人和事进行语言加工,写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实际上写得好的日记或生活随笔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四要多读书看报,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一本书很破烂,是这本书因为读的人太多了,所以才破烂。如果一本书新的像才印刷出来,说明这本书写的不好,没有人去读它。如果有人想学写作,我建议应先学一下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一些中外名著,用正确的文艺、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好作品。

回忆我的写作生涯,我非常感谢《陕西国土资源》、《陕西统战网》、《今日安康网》、《旬阳政府网》、《旬阳宣传网》、《太极城》杂志、《文联艺苑报》等媒体。特别要感谢安康市作家协会以及县文联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也十分感谢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语文老师,另外还有现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工作的肖重声老师,安康日报社的倪嘉老师,原县委宣传部的陈欣明副部长和原县广播站老一代编辑们。同时,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我写作的道路上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人;他们都在我的写作历程中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是将我扶上写作“战马”上的人。当然,如果我说的这些话对现在的写作爱好者有一定帮助,我会深感欣慰。

“敢问路在何方?就在脚下”!今后,我将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

2011年10月13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