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雄关采风

2011-10-06 16:06 | 作者:柯雨田 | 散文吧首发

长期生活在南诏故都巍山城,不了解道雄关为何物,别人看来很滑稽,觉得很另类,其实不然,像我这样生于斯长于斯,对地方的县情民情知之者少的不止我一人。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己主观上努力学习不够外,更多的是职业上没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搞调查研究。为此,我常常自责。

然而,不久前,受朋友邀约有幸到鸟道雄关采风,才圆了我多年的幻,沉重的心里包袱才放了下来。

仲秋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位文友从县城出发,驱车十几公里,来到鸟道雄关半山腰,巍山县五里坡沙塘哨鸟类环志站,也是云南省第一家鸟类环志站。幕降临,秋风阵阵,浓云密布,我们一行八人在环志站工作人员小刘的带领下,前往捕鸟现场出发。一路上沟沟坎坎,泥滑路烂,但大家又说又笑,在微弱的手电筒光下,爬行在深山密林中,一个也没说劳累,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小刘说,浓雾,没有月色,最容易捕到鸟。经过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隆庆关垭口,看到了路边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鸟道雄关”四个大字,这时大家都欢呼起来,都说“胜利了,我们到了目的地了!”,于是大家,一个个躺倒在地上,像是打了一场胜战一样,格外兴奋。

隆庆关是古代“西南丝绸古道”人马驿道的重要通口,海拔2700米,这块石碑是明代万历年间刻写的。鸟类专家们认为,这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最早、最古老的关于“鸟道”的记载。在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鸟道雄关”浓雾缭绕,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迷失了方向,它们相互碰撞,发出各种鸣叫声,形成“鸟吊山鸟道雄关”奇观。

我们在此暂停留几分钟后,沿着茶马古道往前行走了一百多米,就到了捕鸟现场。山洼里搭着两个帐篷,屋里挤满了人,巍山县林业环志站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欢迎我们让座,中间烧着一笼熊熊的大火。外面相隔五十米处挂着两张网,地下分别放置着两盏照明灯,显然是捕鸟用的。天上月亮时隐时现,远处的弥渡县城灯光影影绰绰,凛烈的寒风呼呼刮过,吹得捕鸟网上下摆动。

环志站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要来,为我们准备好了许许多多可以烤制的食品,比如青包麦、黄薯、土豆,还有包谷酒。我们在帐篷里围着火塘,烧着包麦和土豆,喝着酒,聊着天,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约十一点钟,听到唧唧喳喳的鸟鸣声,我们走出帐篷,看到鸟网上空飞着一群鸟,不知何故全部飞走了。工作人员说,鸟开始过路了。于是我们一起站在帐篷外看鸟的落网。不久,听到有人说,“落网了,落网了”。我们朝着鸟网一看,果然有一只翠鸟落到网里,看着它挣扎的样子,我心里隐隐作痛,凭什么我们去剥夺他的自由。几分钟后,我才醒悟过来,我们是在为他们服务,为他们环志,给他们落户,给他们名分。到凌晨两点,共捕获四、五十只鸟,时间已晚,我们连夜返回环志站。

第二天上午,吃吧早点,我们参加环志工作,一百多只鸟,环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环志过程中,林业环志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进行登记,测量鸟的身高、身长、体重,然后编号,最后小心翼翼的放飞,让他们回归大自然。只得一提的是,在环志中,有两位环志工作人员的手被鸟咬破,负了伤。但他们毫无怨言,默默的工作中。他们夜里工作通宵,白天还继续工作,这种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11-10-6

作者简介

田,原名左岐洲,1962年11月生,云南省巍山县人,彝族,大学学历,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巍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讲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炎黄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约编审。曾任小学教导主任,中学校长,乡党委委员兼宣传委员,乡人大主席团秘书长。现任巍山县文学协会理事,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学学会创作室副主任,中国北京炎黄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省巍山县区域经理。著作有:《柯雨田诗选》、《浮云》、《微笑》等诗集,《怪圈》(短篇小说集)、《牧马村》(长篇小说)等作品。部分作品入选《云南诗人诗选》,《当代青年诗人诗选》,《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精粹》,《笑脸》等十多部选集。本人入选《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鲜红的党旗》(人物系列),《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云南作家50年目录荟萃》、《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等传集。联系地址:云南省巍山县南诏镇文新街3号。电话:0872-6350090。邮编:672400。邮箱:kyt20042001@yahoo。com。cn。

所属专题:2011国庆节诗歌散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