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九渡

2016-11-21 10:30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九渡,它把自己掩藏得很深,地名就令人费解。

相传,远古时候的星宿江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每拐一个大弯进一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从第一个村庄至第九个村庄共有九个弯,也就有九个渡口,九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在九渡的河岸找到一处渡口、一条渡船。渡口是渡船的家,渡船是渡口的翅膀。是渡口忘记了渡船,还是河流忘记了渡船?没有渡口的河流就失去停船靠岸晚的一轮明月、一泓秋水,渡口是一条河夜的驿站,河流是一条渡船温暖记忆

据我所知,对“九”的理解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周而复始,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佛语有“九九归一、终成正果”,自渡、渡人,来往穿梭江岸,渡到彼岸。九渡,它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槃,一个新的起点。

九渡毕氏,彝族人,其来源可能是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帝国推行的羁糜政策、改土归流中,彝族改为汉姓,世代相传至今。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祖先赐予后辈的群体记忆,姓氏的血液里应该流淌着祖先的血脉情亲、殷殷哀告。一个“毕”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人事的毕摩。毕摩,是洪荒之力。

曾经访问过九渡一位年逾古稀的毕氏长者。当老人得知我们一行人专打听九渡彝族民间轶事时,他很是意外,也很是高兴,一面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一面吩咐儿女们杀鸡待客。

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不难看出,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标准的彝家汉子,有着与众不同的气场。

他的手是“火把节”上阿表妹们跳脚时中想拉住的手,他弹的弦子又脆又响,他吹的笛子悦耳多情,最能打动阿表妹们的心,他的彝族小披肩是昨晚竹林深处那个阿表妹亲手递送的定情信物,他俩的悄悄话说了一个夜晚,拉着他衣裳跳脚的那个阿表妹是他生生世世爱着的姑娘,他们的婚礼获得好多人的祝福,婚礼的夜晚很喧响,醇香的米酒喝了一坛又一坛……

我问老人:“村中专司神职的人怎么称呼?”

老人答:“朶西!1952年以前听父辈们讲过,我是没有见过,现在绝迹了。”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问:“您们的家庙在哪儿?”

答:“没有。”我有些茫然。

问:“有石碑或是彝文书籍吗?”

答:“乜。”我开始有些失望了。

但有幸的是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丁郎刻母》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家彝族母子俩相依为命,战争来了,彝族汉子成了一名戍边保家的兵丁,家中留下了阿嬷一个人。儿子一走就是数年,阿嬷思儿心切,爬上九渡的最高山峰,天天翘首东望,等待儿子归家的身影。日日思念儿回家,朝朝不见儿归来。阿嬷夜夜啼哭,最后哭瞎了双眼,死在高山上。二十年后,战事停歇,彝族汉子终于回来了。家乡的山依旧,江水依旧,门前那株儿时栽种下去的榕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家园破败不堪,但是不见阿嬷的身影。乡邻告诉他,他的阿嬷因为思念他已经死在野外,他沿着乡邻所指的地方漫山遍野寻找阿嬷的遗骸,山野,苍苍茫茫,除了扫把竹还是扫把竹。

他对着山野喊:“阿嬷,您在哪儿?”山谷回响:“阿嬷,您在哪儿?……”

江涛,发出高一声、低一声的呜咽。 忽然,他发现有一棵扫把竹使劲地摇晃起来,他想:那一定就是阿嬷的魂灵吧!阿嬷,儿子回来了,咱们一起回家,回家……哀恸欲绝他把那棵扫把竹连根刨了出来带回家中。他用扫把竹的根雕刻成阿嬷的头像。他把头像当作自己余生的敬献、供养,头像成了他的图腾。

我问:“老人家!您为我们讲了这么多本民族的密事,该不会遭到彝族神灵们的惩罚吧?”

“瞧你说的,不会!你们信这个?”老人朝我一摊双手。他的腔调、手势惹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也该回去了,辞别了老人一家,我们蹑手蹑脚往回赶,这样也好。沉重的脚步声,我怕会惊醒沉睡千年的彝族先辈们。

这里真的好安静!

有的植物曾经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行走方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考方法。据说,烟草让世界上瘾,茶叶掀起了战争,甘蔗导之人类大迁徙,土豆养活了世界,黑井的盐赋予黑井“千年盐都”的美誉,湘妃竹铸就了湖南人的血性,毛主席曾赋诗称赞: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九渡的竹,挺拔洒脱,清秀俊逸;九渡的竹,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九渡的竹,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星宿江畔的九渡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毛竹资源丰富,材料易得,民间有竹编凉席、扇 、箩 、筐 、篮 、箕畚、摇篮等生活日用品,竹编实用,在民间广为流传。善良、聪慧的九渡人还以毛竹为原料,经过泡料、踩料、洗料、晒白、打料、抄纸、榨干、焙纸等十多道程序变成纸,这种纸称土纸。据说,这种土纸造纸方法是四川省会理县的造纸师傅张杰和他的三个徒弟来云南时,向当地群众传授的。星宿江河畔的九渡有千亩竹海,土纸制造技术扎了根,传承至今。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杀青》就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记录造竹纸的技艺流程。九渡土纸制作技艺是数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农业时代”的九渡人将自己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商品生产中,以制造土纸为主要副业,土纸成为当时九渡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滇中茶马古道上书写旧时代农民的“发家之路”。

三月,刚变硬的嫩竹是最好的制造土纸原料。砍回来的竹子根据“料槽”的宽度被劈成一截一截的,刨去表面青皮,破开成片,和着石灰浸泡四个月,等到嫩竹片已浸腌透即可用来生产土纸。造纸的许多环节都是技术活,比如往纸浆中加入用植物叶子煮成的“滑药”,加少了成不了纸,加多了纸又太粘,抄不起来,成了一堆竹泥。这就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阿才讲,现在九渡熟练掌握制造土纸技术的人,除了他还有三人。200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从事这个行业了,关键是利润太低,并且非常辛苦。曾经有复旦大学的师生连续三年来考察、调研过九渡土纸制作的工艺流程,但是没有下文。 我说,有一种桑皮纸,制作的工艺流程跟这个差不多,但是价格与土纸有着天壤之别,还进入故宫博物院装裱字画,据说,这种桑皮纸可以千年不朽。也许是“千年不朽”这几个字深深地触动了他,阿才唏嘘不已。

阿才领我到他曾经的造纸作坊观看。我们在废弃的造纸作坊外驻足,逡巡。笨重的石碾子、陈旧的石槽在颓废的竹棚架疏影里奄奄一息,时间成了被冻结的清单,记录石碾子的衰老、石槽的累累伤痕,任凭风吹雨淋,一点点风化、一点点被淋湿,一点点被风雨侵蚀,渐渐地消逝。石碾子寂静地横卧在石槽上,石槽沾满历史的尘埃、岁月碾压的伤疤。

时代变了,九渡土纸的市场越来越小,变得日趋没落,土纸制作技艺也面临濒危。造纸作坊里昔日昏暗的灯光、泛黄的纸水、冒着浓烟的柴火,让人联想到的除了怀旧、惋惜,还有感伤、凄凉。究竟是时间?还是环境?一点点地吞噬九渡土纸仅有的一点矜持,以及它和人们之间的信任。什么能够地老天荒?谁也没法回答,与许多事情相比,九渡土纸的延续、传承也许是不堪一击。

2005年4月24日,费通先生辞世。有一个梦想是富民,有一块土地是眷恋,有一种使命是担当。费老走了,带着他一生富民的梦想;大师离去,满怀乡土中国的赤子之情;先哲远去,饱含多少“行行重行行”的家国情怀。 他在诗中叙述自己“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的富民情怀。富民,让农民富裕起来,是费孝通先生毕生的梦想。

江涛咽,

望乡台上伤心月。

伤心月,

故国山水,

龙乡土地。

星宿江畔竹海碧,

禄汁江头红土地。

红土地,

炼五色石,

遂富民志。

望乡台上望故园,家国千里两茫茫。正值“强敌压境,家乡沦陷”的抗战初期,费孝通先生在云南省的内地农村(易门、禄丰、玉溪)进行社会调查,使他进一步看到在一个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的国家里,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重点应当放在发展“乡村工业”上,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费老李珍庄的田野调查是《禄村农田》中永恒的一页。

九渡并不是一块寂静的土地。九渡处亚热带河谷地带,季霜期,气候温差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土壤渗水性好、植物光合作用条件优越。村民除了用大棚种植辣椒、番茄、茄子等反季节蔬菜外,有的人家还种植甘蔗、西瓜、洋芋、早黄豆、甜脆玉米、西葫芦、珍珠瓜等特色农产品。有的人家还自己搞起蔬菜长途贩运,既提高土地的收益,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还长了不少的本事。风险与利益共舞,忙碌与赚头齐飞。龙城、鹿城、春城等地的餐桌上或多或少有了九渡的特色农产品的一些味道,缺少的仅仅是九渡的特色农产品的商标这味调料罢了。有的人家办起规模不大的酿酒作坊,有的人家养殖黑山羊,有的人家种植园林苗木,有的人家办起养鸭场……有正确的路子,这些人家的事业干得是风生水起,煞是热闹,日子煞是风光。其实,每一个光鲜靓丽的外表背后都有一个不屈不挠的灵魂。他们是这块土地的终结者,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开拓者,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守望者。他们:登高一呼,江鸣水应;举目四望,天高地厚。

我在九渡竹林的幽径里踽踽独行,心情平适。日近中午,这里依旧静谧,静一点也好,这里历来平静,很少有人打扰。喧嚣的都市太嘈杂,清晰的思路很容易被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车辆碾碎,浮躁塞满开朗的胸襟。只有这里,浮华才会从心灵的禅院退场,心性倏而变得清朗,具有张力,生机盎然,增添三分自信,一分豪气。都市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使我听命红、绿和黄三色的劝导,我不会迷失在九渡竹林的清幽里。沿途的风景,我只能忘记。每一个终点都会成为重新出发的起点,每一次出发都会有新的目标出现在路的一头。

我行走在九渡的山水自然、历史人文之间,轻轻地抚摸它柔软的颜色,细细地品尝它回荡的声音。我在九渡的民间故事里漫游、追溯。九渡,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九渡就会变得狰狞、干涩。我试图探寻九渡人艰难跋涉的心路历程,将结论交由时间来审阅,还九渡真实,还九渡一个心甘情愿、痴痴相伴的过程。“愿你是那只刺猬,我予你温柔的拥抱,你予我鲜血淋漓的爱。”好在九渡学会默默承受,变得无坚不摧。咫尺天涯的遥远是一种绝望,天涯咫尺的企及是一种梦想。九渡的山虽然固执,江水却快活、圆润。九渡人是热情的,热情的人追求梦想潜力巨大。九渡的未来是自信的,自信让它超越。九渡的土地质朴,质朴的土地容易生根。

九渡春天的十字路口人群来来往往,江风轻轻悄悄地吹过竹林,竹林含笑抖落了亿万个问候——渡口愿意是一条渡船,渡船愿意是一个渡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