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节日,盛满童年的欢乐(散文)

2016-11-02 09:31 | 作者:素墨清风 | 散文吧首发

中秋,微凉。

阵阵秋风夹着细,吹淡了节日的欢乐和喜气。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幕渐沉的野外,任风雨吹打窗帘,怀旧的心思随着苍茫的暮色追逐遥远的时光,人仿佛回到了童年

清楚地记得,儿时中秋的天空不似今年这般暗淡飘渺,儿时节日的天空总是特别的明朗,月儿从来都是等不及十六夜里圆,便银盆似的在十五的傍晚趁着太阳下山的机会,早早地从东山顶升了起来,照得地上如同白昼一般。

我的童年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父母们天天忙着“抓革命,促生产”,但忙碌之中的父母还是关自己孩子,每每临近换季节,都照例请来裁缝师傅,在家中为自己的孩子们做起新衣裳。

童年时的我知道,大凡节日来临,我们小孩子都有一两套适合季节的新衣穿,还有美味的食品吃。五月节是天的新衣和粽子,八月节则是秋天的衣裳和月饼。

那时的我毫不掩饰内心的自私和快乐!每逢节日临近,总是在父母跟前表现得百依百顺十二分的乖巧。生怕一不小心惹了父母生气就没了新衣裳穿,就没了美食吃,特别是八月节怕没了月饼拜月亮姑姑,要知道八月中秋的月饼,它可是洒满了我整个节日的欢乐哟!

虽然衣服是用三五毛钱一尺的布做成,可那是崭新的。新衣服是没有母亲手功补的难看补丁,不缺扣子不露肉,穿在身上舒舒服服的,对着镜子照照漂亮极了。

我的家乡是在长江南岸的彭泽县,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逢年过节的鱼,不管大小多少,反正总是有得吃的。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傍晚放学回来,我便大人模样似的吩咐妹妹到自留地里摘菜,而自己则在家拿只畚箕与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守在生产队的仓库门口等生产队的保管员分鱼。

早晨就知道,生产队长清早站在我家门口,叫父亲去仓库里驼水车到水塘里车鱼。妹妹可不想一个人闷闷的到菜园子里摘菜,嘟着嘴哭着脸。做哥哥的我便学着父母的口气说:“你小不懂事,待会大人骗了你小孩,分少了怎么办?”妹妹这才不情愿地一个人提着篮子摘菜去了,我跟小伙伴们便一直守在仓库门口的道场上,两只眼睛来回地扫着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鱼,然后死死地盯着我认为稍大的一堆,心想这回总能分到吧。

当然,也有我们小孩子不敢逞能的事。那就是生产队在养猪场杀猪分肉。如果拿回来的一份肉是肥的多准不会挨骂,因为肥肉可以熬成油留着炒菜,如果拿回来的一份是骨头多,那肯定要挨父母的骂,特别是母亲会气急败坏地数落:“这么傻,骨头你也拿着就走?多块骨头就少吃口肉?”

虽然是过节,但生产队开工从不例外,依然要等到太阳下山才收工,大人们这时一点都不考虑我们小孩子的心情

我和妹妹都很乖,早早地烧火做好了饭洗完了澡,双双坐在大门槛上,四只眼睛齐齐地注视着门前的路口,焦急地盼着母亲早点收工回来给我们煮好吃的,然后就可以从父亲手里接过新鲜月饼(不是现在几百块钱一盒的月饼,那时的月饼是五毛六分钱一斤四个的发饼,这种饼子没有馅,跟发馒头一样发酵好,再在月饼弧形的表面洒上几颗白芝麻,烤松即成。),蹦蹦跳跳地跑去跟小朋友们一起到祠堂大门口,在明星朗月的夜空下拜祭月亮姑姑。

儿时中秋节的夜晚从来都是亮通通的,圆圆的月儿照得地上亮,连影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月亮姑姑可喜欢我们呐,她总是一副微笑的样子,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天空上等着我们小朋友拜祭。

我们都是平时三两相好的小朋友,白天在学校里就约好,每一伙人都占着一个旗鼓墩,捡些瓦片来,小手不停地在旗鼓墩上一圈一圈地往上叠瓦片,慢慢地堆成一个尖顶宝塔,然后将月饼放在宝塔门口,虔诚地拜祭月亮姑姑。

这时有顽皮的大孩子,存心想骗吃我们小孩子的月饼,突然跑过来,惊奇地指着天上的月亮姑姑说:“你们看,月亮姑姑下来了!”大家都一齐抬头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乘此瞬间,他便迅速地将我们摆在宝塔门口的月饼咬上一口,当我们回过头再看自己的月饼时,还真以为是月亮姑姑显灵吃了。这时,只有这个大孩子捂着塞满月饼的嘴,偷笑着得意地离开了。

我的童年有些苦涩,但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时光依然璀璨。童年里的天依然明朗,童年时心依然单纯真切,童年里的日子无忧无虑充满快乐。想着想着,爬上皱纹的脸,挂了一丝甜甜的笑意。

2016.09.26于彭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