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百年故居,传承伟人精神

2016-07-28 23:08 | 作者:单飞 小太阳 | 散文吧首发

走访百年故居,传承伟人精神——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追”实践团队参观周恩来故居,走访总理家乡

镇淮楼畔浮云白,驸马巷前夕阳斜。驸马巷位于淮安区镇淮楼向西一里远,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曾住在这里而得名。今天(7月23日)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追梦”实践团队来到的正是位于驸马巷中部,局巷北侧的周恩来故居。

早上8:30队员们来到故居,开始参观调研。故居大门上方的“周恩来同志故居”门匾,是由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题写的。进入故居正门,首先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从读书房向西跨过一个腰门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面南的三间房屋。据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的一间房屋里。屋里陈列着周恩来父亲周劭纲的照片和母亲万氏的画像。从诞生地再向西跨进一个院落便是周家的主堂屋,也是故居房屋中最高的建筑。故居院内有两株百年老榆树,高达20米。据传这两株榆树是周恩来童年时期亲手所植。

1907年,这年周恩来才9岁,却一年之中失去了两位妈妈。1910年天,在东北奉天(今沈阳市)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请三伯父周贻谦接恩来去东北读书,他这一别就是12年,到逝世时的66年中,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情况。周恩来曾为淮安县委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还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他多次要求县委的负责同志把故居处理掉。邓颖超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件中也极力反对建立纪念馆以及对周恩来亲属特别照顾。可见两位革命先烈清清白白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瞻仰完故居,队员们开始深入古窜巷走访当地居民。来到古小巷中,大约采访了一个小时左右,共采访了8位老人,2位中年人。面对这一群身穿绿色衣服有活力的青年,大家都很积极的配合采访。据了解,当地民众都比较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大街小巷“努力做好总理家乡人”的牌匾随处可见。作为总理故乡人他们待人和善,团结邻里,诚实守信。教育子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践行周恩来精神。“周恩来精神,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卖部的谭女士说道“只有继承和发扬好周恩来精神,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淮安人!”淮安人民始终以周恩来为楷模,把“学恩来风范,传恩来精神,扬文明旗帜,建和谐家园”作为全体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价值追求,建设全面小康新淮安。 “文明关、扶弱济困”工程,“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等像春风般滋润着城乡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享受着幸福生活

今天的淮安经过百年历史沉淀,成为一座颇具现代风韵的秀美古城。呈现给队员们的不仅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恩来精神,还有简单淳朴的风土人情。一天的行程结束,他们背着行囊,继续向下一处精神源泉进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