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

2016-05-31 20:02 | 作者:忠珍 | 散文吧首发

母 校

文/胡兴观

千亩白茶碧波荡漾,万山柑橘甜果飘香,这便是我的故乡。在故乡,有一个人见人、精神充实的地方,那就是我的母校。母校更是一个传承文化、人才辈出的发祥地。我爱我的母校——普安小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多年过去,可我在母校生活工作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我在这里读小学,上初中,当民办教师,考入师范……

母校,令人刻骨铭心。那时,学校由一栋寺庙改建,中小学在一起。大柳树、天井房、狮子门、木黑板、过小溪上厕所,上下课时挂在大柳树的铜钟“咣、咣咣”回响在校园。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记忆,极大地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和经验。

上小学时,我们总不爱走大路,总喜欢爬田埂、跳水田坎。天,秧苗绿油油的,我们沿着田埂坎、小沟上学回家。青蛙“扑通、扑通”纷纷跳入水中,有的漂浮在秧苗中,跳来跳去。男孩子下田总要抓几个,看看青蛙白鼓鼓的肚皮,摸摸软软的脚蹼爪子,然后又扔进稻田。秧苗可遭了秧,偶尔惹下大祸,遭到父母的严惩。

现在,那一望无边的水田,变成了满山遍野的白茶和柑橘。

在母校,我们温习过“北京”、“天安门”,歌唱过“东方红太阳升”,背诵过“老三篇”、“乘法口诀”,经历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羊子岩”种豌豆,贯彻“五七”指示。学习没有压力,无忧无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学会了劳动、知道了辛苦,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七五年我回母校当民办老师,在“下乡知识青年”和老教师的帮助下,工作了三年。七八年我考入师范学校。可以说我的今天是离不开母校的培养,离不开母校的影响和启迪,离不开家乡人民的帮助和期望。回忆那段时光,我无比兴奋和欣慰。

改革开放以后,原来的母校经过三次搬迁和重建。现已是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走出的学生很多考上了大学,成了国家有用之才。母校有很多学子拼搏的足迹,有很多学子奋斗洒下的汗水,有愉快也有欢笑,有难过也有眼泪

一百多年来,学校传承文化,传承道德文明,给人以鞭策和鼓舞,给人以启示和引导,充分展示了教育的魅力。在思想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立德树人,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来引领,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行动迈向未来。

2006年,母校成立了“兴山县普安教育发展促进会”。十年来,会员已发展到100多人,募集资金达数百万元。每年援助在校大学生数十人,在校生衣食住行费用全免。母校不忘学子,学子不忘感恩学校的风气正在形成。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宽敞、平坦、厚实、干净、光亮的白油路马路直通校门,高标准花园式母校更加美丽、高雅、漂亮。教师队伍更加精干、专业、团结,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出大山,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为实现中国而努力奋斗着。

百年校庆祝词说得好:“100年铸造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光耀一个世纪。”母校随着时代的变迁,穿越了100年的时空,为普安这片热土开启民智、启迪民德、发展民生、繁荣民俗和传承历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信我的母校一定会越办越好,未来更加辉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