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写信的感觉

2016-02-29 15:16 | 作者:孤舟簔立翁 | 散文吧首发

很久很久没有写信了,当然也没有收到一封回信,心的钢笔不知在抽屉里沉睡了多少年,上学时老师所教的汉字,与墨水瓶里的墨水一样几乎蒸发殆尽。自从家里装了固定电话之后就再没有写过一封信,从那时算起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尽管现在已经不需要在稿纸上舞文弄墨了,但我还是很怀念当时写信的感觉。

记得写第一封信的时间是在小学三年级,由父亲口述我执笔写给家在远方的大爷,当时不知道写信的格式,也不会遣词造句,父亲说什么你就写什么,不会的字就用拼音代替,父亲识字不多,也不计较写的好与坏能够表达意思就行。写第一封信的时候,不仅手心冒汗就连鼻尖上也挂有汗珠,其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不久大爷回信了,夸我上学有出息了能够认字写信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从此以后家里写信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从那时开始,就特别留意写信的格式和用词造句,慢慢的就熟悉了怎样写信,等到小学毕业,不用父亲口述就能顺利的把信写完,写完之后再读给父亲听,父亲多数情况下都表示满意,代父母写信的任务伴随我到中学毕业,交给了弟弟才算告一段落。

到外地上学之后写信的频率多了起来,不仅要给家里写信而且要给同学写信,每个月平均要写两到三封的信。给家里写信大都是关于生活方面的内容,如伙食如何,生活费是否够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等等,其主要目的是向家里报个平安,不让父母惦记。给同学写信则内容丰富了许多,谈学校活动、谈所学专业、谈未来的理想,往往一封信要用两三页稿纸,写一封信经常要花一两个小时,看了不满意还要重头再写,尽管耗时费力却是乐此不彼。参加工作之后,写信的次数少了许多,待到家里装上了电话,几乎就再没有动笔写过一封书信。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把笔和纸拒之于门外,微信的崛起似乎彻底终结了纸和笔的使命。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无需冥思苦想,更不需要引经据典,只要轻轻地触摸一下键盘,就能做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在这里文字显得苍白无力,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

是的,便捷舒适的生活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人们在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同时,发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了,不仅仅是不愿意动笔,就连大脑也懒得思考。老师用微信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则在网上查找答案,秘书在网上忙着挑选稿件,记者们则忙着打假曝光,百姓在微信里谈话聊天,学者们则一声不响的转载别人的大块文章,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不得而知。有人感叹,现在的人们物质上越来越富有,但精神上却越来越贫瘠,除了权力和金钱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不敢苟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们对书写和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在中国,到一个城市找酒店商场非常容易,想找一家书店则非常困难,记得上学时常去的一家新华书店,它的店面非常大,不仅可以在里面买书也可以看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店面越来越小,到最后干脆关门歇业,若大城市所剩的书店只能以个数计算。或许,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图书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是我想最终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改变,人们买十几万元的汽车毫不犹豫,看几十元钱的一本图书却不肯出手,有时间赶赴一场又一场的饭局,却无时间看书学习,大家都不需要了书店自然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时代的进步,犹如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滚滚向前,新的事物不断产生旧的事物快速消亡,谁也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没有阅读习惯,没有思索精神的民族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2016年3月1日

评论

  • 鬼書童:很喜欢这篇文章,不知道可不可以刊登在学生社团出版的无盈利性的期刊上面。虽然没有稿酬,但可以寄送一本书。…
    回复2016-04-13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