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狱中八条》有何现实的警示意义?

2015-12-02 07:34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重温《狱中八条》有何现实的警示意义?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两周年前夕,11月13日晚起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解密“狱中八条”系列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今天再看《狱中八条》,仍令人不禁动容。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放到当下,仍熠熠闪光,值得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审视与警醒。

众所周知,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专门用来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兴奋不已,在狱中关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觉得“死,也要死得其所”,许晓轩提议一出在狱中引起强烈反响,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也参与。1949年11月27日,特务开始了最后的屠杀。由于渣滓洞关押人数较多,白公馆的枪手后来被调到了渣滓洞帮忙,白公馆只留下看守班班长杨钦典独自看守尚未屠杀完的19位志士。经过攻心工作,杨钦典同意打开牢门,19人全部安全逃出,渣滓洞也有15人逃出。

65年前,重庆解放前3天,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绝大多数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屠杀。鲜为人知的是,烈士们在牺牲前留下了一份用血的教训凝结成的、从未完整公开的秘密文件。那是他们留给未来执政党最后的心里话,这些话,被一位从大屠杀中逃出的革命志士记录在了一份报告中,报告最后一章对党提出了八条意见,即“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

时隔65年,我们重温这《狱中八条》,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现实而写的。白色恐怖时期,考验革命者的是生死关、毒刑拷打关、威逼利诱关。和平年代、市场经济时期,考验共产党员的是名利关、权力关、情色关。诸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充分显示出意志薄弱者过不了名利关、权力关、情色关等这些关,在生死考验面前,叛徒分子最终要原形毕露;身处花花世界,腐败分子注定要败下阵来。《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和他的战友们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党的事业,是总结经验教训,有朝一日能够向党奉献一片赤诚。胸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为我们所知,如何防止党内出现叛徒?看过《红岩》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江竹筠、陈然、许云峰等革命烈士在渣滓洞、白公馆里曾对如何防止党内出现叛徒,做过严肃总结。《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从歌乐山下那个人间魔窟突围脱险出来后的第28天,即1949年12月25日,就把一份2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了中共重庆市委。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凝聚了先烈们在牺牲前集体讨论的结晶,报告的最后一章就是狱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即《狱中八条》,也是他们最后的嘱托。

可与《狱中八条》媲美并启发我们深思的,还有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清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我“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可是,如今有些人一提起信念、理想就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似乎进入和平年代、市场经济时期就可以将其全部抛弃。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共产党员、甚至某些党的领导干部也不再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套。在和平年代,在我们党执政并且将长期执政的年代,“叛徒”一词已经很少见到,但是,细究起来,那些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违反党的纪律,损害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影响恶劣的腐败分子,已与叛徒无异。他们失去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抛弃了当年党旗下的誓词,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分析这些人的堕落之路,不难看出,泄露机密、叛党叛国的背后,是金钱、女色、贪欲,而要再追深一层,从根上讲,是理想信念的倒塌。习总书记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时时刻刻影响决定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如同人的精神之钙,如果一个人缺钙,则其骨头必然不够硬,骨头不硬则行不正、坐不直,直至百病可侵。

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不管走得多远,记忆深处兴许都镌着一株老树的影像。它通常伫在村头的石碾、巷角的水井旁边,或是槐树、梧桐,或是榕树、白桦,或是榆树、胡杨,或者就是一株银杏。“银杏”之成,若是经受不住风霜、时光甚至“营养”的考验,则有可能蜕变异化为“病树、烂树”。病、烂之“树”,画其影,图其形,有信仰迷失、信念垮塌的“无根树”,有精神缺钙、“三观”不正的“歪脖树”,有缺了德行、没了人形的“烂心树”,有腐化蜕堕、染病招虫的“朽蠹树”,更有自孽孢菌、祸及“树林”的“害群树”。幸有清风劲涤千山绿,且看病树前头万木,随着纠“四风”、治“病树”、拔“烂树”的渐行渐笃,更多健康挺拔的“银杏”将走进人们的视野。浩浩流光里,一株苍劲的银杏,即可照亮一爿乡野。那么,无数“银杏”般的公职者并肩生成的“银杏之林”,所立起的,不惟三万里山河、五千年家国之葱茏风景,所撑牢的,也必将是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坚韧脊梁。

诚然,共产党员也要食人间烟火,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越穷越光荣的观点早已被证明是荒谬的。问题在于,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做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在转轨变型时期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时候,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牺牲在前、享受在后,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想一想我们曾在党旗下宣读过的誓言,想一想先烈们用热血写就的《狱中八条》,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