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切勿一“实”了之

2015-12-01 09:11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网络实名制切勿一“实”了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另据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介绍,除了即时通信实名制之外,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包括微博、贴吧等均实行实名制。对此将加大监督管理执法的力度。网络“虚拟世界”不再成“法外之地”?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网络实名制步伐加快,再度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据此认为,垃圾信、骚扰电话、网络犯罪等将得到遏制,用户合法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护。要实现这样的良好愿望,网络实名制切勿一“实”了之。

众所周知,实名制是世界各国遏制不法行为、净化网络和通信环境的通行做法。不过,实名制并不意味着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犯罪等现象就会自然减少。我国从2010年起陆续开始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实名登记。但最近这几年,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反倒呈现上升态势。腾讯手机管家的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户有关垃圾短信的举报数量就超过前年全年的总和。除网络实名信息泄露问题外,一些形同虚设的实名制度也让人担心。例如网络游戏账户需通过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著名的戒网瘾专家陶宏开表示,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买身份证号,轻松地绕过系统,让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的举措根本是形同虚设。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实名信息的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监管存在漏洞。网络实名制距离真正发挥实效,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们期待网络实名制,但也有忧虑。首先期待的是,网络实名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网民的虚拟心理、无序心理、侥幸心理和随意心理,能够把网民的心态拉向现实和理性,能够提升网民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能够减少网络上的造谣、侮辱、诽谤、恶意人身攻击、欺诈等行为,能够压制网络戾气,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文明,增进网络健康。其次忧虑的是,网络实名制也是一柄双刃剑,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比如,网民身份信息的泄露、网民遭受打击报复、虚假身份注册的增加,等等。在一些网络实名制的国家,还出现一个尴尬的现象,即被称为“身份证伪造器”的作弊软件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络实名制还可能给网络黑手大开方便之门。那么,网络实名制真管用吗?搜狐新闻一位副总编辑表示,对门户网站而言,网络实名制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在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方面,起到一定监督作用,限制偏激的言论;另一方面,如果普遍推行实名制,可能影响网民的讨论积极性,用户的评论量会减少。

最让人纠结的是,在网上填好的实名制信息,不仅保护自己的效果有限,反倒容易成为安全隐患。2014年12月25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发布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裸奔”局面,引发用户的担心。12306泄密事件,只是近年来网络用户信息泄露问题的“冰山一角”。2014年5月14日,乌云网爆出某著名科技公司论坛泄露用户资料,涉及800万论坛注册用户,并建议用户修改密码。随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确认,数据泄露事件确有发生。2014年3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4年)》。报告统计指出,2013年,在网络钓鱼问题上发现的仿冒中国网站的页面URL地址,超过3万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65.5%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2013年中国网民在网上损失近1500亿元。

因此,网络实名制只是为打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犯罪等提供了现实条件,要真正实现良好初衷还需要配套的监管措施,以及不折不扣的现实执行。人们相信,那些疯狂的房地产和美容短信广告,以及开发票等违法广告短信,就算不是实名也胜似实名。更有媒体报道,近年日益泛滥的垃圾短信,其中不少就是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合谋的结果。可见仅有实名制,根本遏制不住不法分子的逐利冲动。为此,全面实施网络实名制固然重要,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犯罪等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反为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网络犯罪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有专家认为,在目前不健全的网络实名制规定之下,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等风险,直接威胁社会及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监管的短板亟待补齐。另有专家表示,目前的网络实名制下易发生为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盗取和非法使用个人信息数据的现象,以及恶意利用个人信息数据进行诽谤、陷害等侵害行为。为避免网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大批量偷窃或泄露,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形成全方位的监管。但目前的监管形势仍然严峻。

基于此,我们应该构筑好网络实名制下的公民信息防火墙,保护好公民的身份信息,维护好公民在网上批评、举报、监督的权利,避免公民因此受到打击报复,应该努力屏蔽遏制虚假身份信息注册,可以仿照驾驶积分管理对网民进行积分管理,并建立网络信用机制……当这些条件都完善成熟,网络实名制的推行就容易成功,才能更安全,更让人放心和满意。目前个人对于自己信息遭泄露的追查和追责能力都较弱,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用户信息收集方信息保障的监管。同时,对于因泄露用户信息造成用户损失的行为,要根据法律进行严厉惩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