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感怀

2015-10-24 10:36 | 作者:心随缘 | 散文吧首发

边境线,长又长,弯弯曲曲绕边防,战事争端人心慌,全力守边势力强。

站在中蒙边界354号界碑前,看着那略有点脱色却依然清晰可见的“中国”和鲜红的国徽,心里禁不住升起浓浓的敬意,莫名的多了几分感动。突然觉得“中国”两个字散发着中国人内在的骨气,即使条件再艰苦,即使经过多年风霜和岁月的洗礼,也依然骄傲的昂起头!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地平线中央耸立着一座座石碑,铁丝网从两边由近向远无限延伸……此时此刻让人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祖国960万来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由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防线和1.8万多公里的海岸边防线紧紧围拢。漫长的边防线与陆地上的14个国家和海洋上的8个国家相邻。仅新疆就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像巨龙一样的边防线,跨高山,越平原,穿岭谷,把祖国紧紧守护。当我们第一次踏上中蒙边境线的时候,心中久存的那份神奇化为了真切的现实,当我们在山顶抚摸那刻有鲜红“中国”字样的大理石界碑时,爬山的艰辛与费力化为了对社国的无限敬仰,当我们沿着中蒙边境线一个挨一个踏查界桩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化为了守边护边的使命和力量。假如我们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绕祖国的边防线转一圈,就会发现中国是与俄罗斯并列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边界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仅三国交界点就有十六个。全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六个在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二十五位的国家中,有八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八个国家,其中四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的中东、中亚、朝鲜半岛等在中国周边。祖国边境战事连年不断,从50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60年代初的中印自卫反击战,68年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70年代南沙群岛之战,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80年代初老山、者阴山反击战, 以及后来的南沙之战,再到后来的中菲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

面对慢长的边防线和复杂的边防形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自古以来边防安全与稳定一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安危,旧中国的边境防御能力比较弱,防不住蒙古人的骑兵,后金的铁骑,甚至倭寇的木头船。建国后,边境防御能力不断加强,加上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正规军,预备役部队,民兵及各种防边力量,对付任何一个侵犯边境的敌人都足够了。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边防和谐宁静,保障边境和平稳定。

辛苦建边国情,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石一碑界线明,一桩一线心连心。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踏查了46棵界碑,其中31棵界碑桩体和基座完好,只有8棵界碑桩体有破损,3棵界碑基座表皮脱落、破损,4棵界碑桩体字迹有点模糊。一边又一边核对数据,一次又一次校正图片,面对这花费一个月时间和经历收集整理的资料和图片,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当年制作、埋设界碑是何等的不容易!

界碑,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那是国土分界的标志。埋设界碑,以精确为第一准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仅危及神圣国土的完整,也将给两国边境的和平安全埋下隐患。按照国际惯例,界碑通常安放在边界线走向转折处;边界线与公路、铁路的相交处;人畜易越界的边界地段;内河与界河的汇合或分流处……

蒙古国与我国的共同边界线长达4670公里,仅与哈密地区边界线就长达500多公里。中蒙两国早在60年代就勘定了边界。两国签订的协议规定,两国定期进行边界联合检查。2002年联检时,双方将中蒙边界全线界桩都换成花岗岩碑体,使中蒙两国边界线更加清晰、稳定。新界碑由花岗岩制做,一侧刻有“中国(中文)”,一侧刻有“蒙古国(蒙文)”。此外,还有醒目的“2002”字样和界碑的编号。祖国陆地的版图,就是由这样的界碑手拉手圈成的。中蒙边境哈密段就有界标200多棵,并由西向东按序排列。这些界碑界桩从戈壁到沟谷,从悬崖到峭壁,从山腰到峰顶,随着边防线的走向蜿蜒穿行,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既是中蒙边界的标志,也是当年修建这些界碑界桩辛劳的见证。

我们步行、爬山,一条几十公里的山坡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腿像灌了铅似的,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上山不带吃的喝的不行,但多带一瓶水都会增加负担。和当年修建边防界桩相比,我们的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据当年参加过界桩修建的同事说,那时候为了建这些界桩,他们一帮人,分组分段,吃住在边防线上,平地上还好一点,山峰悬崖上就费劲了,沙子水泥和石碑都需要手扛肩背,可以想像他们当年是多么不容易。听说当年有一界碑位于一个山顶上,山势陡峭,直上直下。官兵们把花岗岩碑体用麻绳捆住,放到两根1尺长的钢管上, 10个人一齐拉,界碑只移动了两三厘米,再拉,等拉到尽头时把后面的钢管挪过来放到前头,如此反复几十次,才把半吨重的新界碑拉上了山顶。祖国绵长的边防线,就这样一石一碑,一桩一线全部围笼,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和物力,曾经有多少人为此付出艰辛,流下汗水。

一棵棵坚固的界标,或立于山顶,或站在谷底,各个精神抖擞,伟岸、威武,经历着风吹日晒的磨练,饱受着孤独寂寞的煎熬,始终不渝地坚守阵地。曲曲折折的边防线,蜿蜒在山脊,爬行于沟底,似铜墙铁壁,把一切外来进犯统统阻隔,像钢铁卫士,把祖国大好河山牢牢守护。一个标使两国国土界线分明,一条线把两国人民紧紧相连。

如今行进在中蒙边防线上,亲眼目睹边防的巨变,界碑下的中蒙边境线,和平而繁荣。

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界碑会走进历史博物馆,整个地球会变成一个大大的自然村。那时,边防人用青浇铸的界碑,会长成一棵棵参天的大树!

守边不容易,责任重于山,守牢边防线,共筑中国

我们这次踏查的46棵界桩都在梧桐沟边防连队防区内,一个月的踏查活动,我们对梧桐沟边防连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边防官兵的生活有了近距离的体验,对边防战士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

梧桐沟边防连三面环山,开门见山,抬头望山,出门爬山,常年守山,这是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一位边防战士在微博上感叹:

我们守卫的哨所是中蒙边防线上很普通的一个哨所,三面环山,站在哨楼里,视野很是开阔,边界内外尽收眼底,我们除了观察边界上的情况外,最多的时间就是看山,戈壁大漠中荒芜人烟,难得发现一线生机。寂寞难熬的时光,看山于是就成了一种享受。有一次,班长收到了家中来信,看完后,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悄悄的把信藏了起来,独自走到哨所外,静静地观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后来听人说是老父病重,让他火速回家,但那时哨所正缺人手,他硬是没向组织啃一声。我听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们这地方,虽说艰苦,但只要自己调节好心态,其实也是很美的”。

边关虽说是荒凉的,冷酷的。可对戍边人来说,它却又是有情的。在你快乐时,它和你分享快乐;在你悲伤时,它也会为你分担忧伤。山已成为戍边官兵不可分离的伴侣。兵与山相守相伴,铸就了戍边人无私的境界,坚强的性格。山的伟岸,兵的尊严,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风景线。

在梧桐沟边防连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梧桐沟防区在崇山峻岭中,界碑大都在陡峭的山脊线上,需要徒步爬山才能到达。

某号界碑位于边境一座海拔2900多米、坡度70多度的陡峭山崖上。遇到大风天气,碎石就顺山落下。因此每次巡逻,官兵都要系上背包带,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安全系数。有一次,指导员带队巡逻,一名新战士爬到半山腰时突然脚下一滑,顺着山坡向山底滚去,幸好身后两名战友死死拽住背包带,他才没坠入深谷,但胳膊上划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战友们劝他原地休息,他却让军医简单包扎后,再次把背包带拴在了腰间。一个小时后,他和战友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当他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抚摸到界碑上鲜红的“中国”二字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到青石峡沟巡逻,背包带同样必不可少。这条巡逻线往返全程150多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气候变化无常。有一次,巡逻小分队在这里突然遭遇崩,官兵们赶忙向沟口撤退,一名战士却落在了后面。好在他身上拴着背包带,才被大伙从雪堆里拉了出来。

梧桐沟边防连的历代官兵身处寂境不失意,沙海荒漠戍边关。以 “三岔口精神”为支柱传递, 把“守土,国土不让一寸;卫国,尊严不减一分”,作为戍边的信条,一代一代的官兵唱着军营版的《愚公移山》,像钢钉一样铆在中蒙边防线上,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

从梧桐沟到中蒙边界,从中蒙边界到祖国的整个边防线,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群军人默默无闻/也许已经被人遗忘/从军,原不是为了获取功名/戍边,也不是最初的期望/但,国徽顶在头上/责任抗在肩膀/任凭暴风骤/也要确保边防固若金汤……

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动,除了赞叹,更多的是赞美。这一刻,在我们眼里和心里,守边人像一尊永远的雕像,落日余辉下,背着行囊在边防线上巡逻的形象无比伟岸,就连那警犬的身影也如此的高大……

无论是诗歌还是故事,都道不尽边防官兵守边护边的艰辛与不易,不管是语言还是画笔,也叙不完边防官兵守边护边的职责与奉献。如果在边防线上住一天两天还行,要是常年斯守就让人无法忍受,我们的边防官兵,一年四季坚守岗位,坚守信念,坚守和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中蒙边防线上的武警官兵们却在这里留下了永恒。但守边的信念不变,职责不变。

边防踏查激发起我们对边防工作的极大热情,更加提升了我们做好边防工作的正能量,让我们由衷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边防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边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边防和谐稳定平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评论

  • 心随缘: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5-12-01 11:15
  • 心随缘:无论是诗歌还是故事,都道不尽边防官兵守边护边的艰辛与不易,不管是语言还是画笔,也叙不完边防官兵守边护边的职责与奉献。…
    回复2016-05-13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