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

2015-04-26 20:33 | 作者:故乡的少年 | 散文吧首发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是彬州“大佛寺”逢庙会的时候。南来北往的香客和“佛”的“弟子们”不远千里齐聚在大佛的脚下祈福祷告。

年年三月初八的佛会也因此衍生了彬州 “大佛旅游节”,今年是第六届。

大佛的寺院外有前来捧场的专场大戏和各种游玩设施,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彬州特产和的香烛商铺沿寺院门口南北方向依次延伸到人海车流中。

时间大佛脚下一派盛世华年,整个一极乐世界。

因大佛位于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主干线上,因而“古豳圣地,丝路佛都”已然成了今天彬州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的一张新名片。也因而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对于彬州人来说也是一个大日子,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小的时候从表姐拍的生活照上知道县城往西的清凉山上有一尊大佛,名曰“大佛寺”。照片上能看到需要拉着铁索才能上去的那么一个陡峭的“坡”。一下子就觉得那个地方肯定很好玩,心里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去看看大佛长什么样子,看有传说中真能把天顶开那么高吗,看大佛的右手无名指微曲能真的把泾河的水压着不让河水泛滥灾民吗,一时间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关于“大佛寺”的传说很多,尤其是傍山而凿刻的大佛主身,神态各异的“千佛洞”,依山而建的“明镜台”护楼和周边的佛龛等等都是出盛唐时期的能工巧匠之手,堪比鬼斧神工之铸。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直以来没有机会去过,小的时候是因为没机会没钱,要坐车要吃饭还要喝汽水,出门在外总觉的除了汽水别的都不能解渴,这些都是要钱的,那时候的钱很值钱的。

后来等有了喝汽水的钱和机会却发现时间越来越少。记得去过一两回,也都是纯粹的游玩,去过个节,看个新鲜,好像从来没有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朝拜大佛,去真正的祈愿过,不然早就飞黄腾达了也不一定。

对“佛”的概念还是从母亲每月初一和十五那虔诚的香烛中感知的。

我觉得那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寄托,一种虔诚的坚持。每每此刻我都肃然的不敢说话,只是看着母亲把一根根香烛小心翼翼的插在香炉中,焚烧过三张黄表接着合掌于胸前膜拜毕轻轻的叩头,不知道把多少的愿望俯首在那一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一下子喜欢上了这句出自《菩提偈》里的古诗。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参不透这些佛语。但我相信那肯定是一种莫及的深远,能像云一样飘起来的。

明镜台下炉膛里香火烧的很旺,人们都虔诚的供奉高香,青烟袅袅,氤氲缭绕在明镜台前的蓝天白云下,一下子给寺院增添了一股仙风道气。我退后在那棵刚栽下不久的松柏后,面向明镜台的方向放下相机脚架合双掌于胸前目视指尖叩拜,也虔诚了一回。

我亦求过佛。

就是不知道那么多人佛能不能记得住我的央求,会不会答应我……

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那一刻的那种信念和真切的希望,我合十的双手在胸前不由自己的在微微的颤抖。

我凝目,佛人相通,佛自在吾心。

明镜台下远远的看去“路觉”两个字很醒目,朋友辉拍下了这两个字,照片很美,真的很美。所以我也征用了这张“路觉”的照片。辉纠正我说,应该读“觉路”。按古人的书写方式应该是从左向右读。我调侃到你对我的《求佛》大有帮助。

是这样的,“觉路”乃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见<禅宗永嘉集>序:“慧门广闢,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跡晦名言之表。对于我们这些空门之外的人亦作“转迷开悟,走向正确的路”。因而“觉路”何尝不是一种点化和戒醒,亦然佛不在眼前,佛自在吾心。

我亦求过佛。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于彬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