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一辈子

2014-11-30 21:24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父亲这一辈子

作者:王革新

父亲71岁那年走了。

毅然地回故乡去了,到生他养他的父母身边去了,到他朝思暮想的关中平原去了。他是去看望,陪同,他那些苦难的祖先去了,他是去告慰,安抚,他那些不幸的灵魂去了。也许只有这样,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得到平静,一生才能得到圆满。

父亲有一个无比苦难的童年,十分悲惨的少年。可是他没有屈服,没有失望。

1934年秋天,父亲出生于陕西咸阳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一大家人,三世同堂,住在草房,无钱无粮,缺衣少食。寡妇曾祖母,带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艰难度日。男儿出门当长工,女儿早早出嫁做童养媳。由于长年劳作不停,出力过度。父亲的三叔成了盲人,家里养活不了,只有出家当和尚,混口饭吃。七叔半盲半聋,到处讨饭,让国民党抓了兵丁,生死不知。六叔又聋又傻,继续在外扛长工,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粮食回家。大伯身体不好,无力干动重活,只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凉粉,卖烧饼,养家糊口。自己的父亲,因为长年钻在地底下,给地主挖掘地道,藏储车马粮食,热人受了凉气,成了瘸子,被地主扫地出门,留在自己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在万恶的旧社会,父亲一家,实在是走投无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无声。为了活命,父亲的几个姐姐,十二岁也都卖给人家,当童养媳了。父亲十三岁,也去给地主干活,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常常受冻受饿,挨打挨骂。就如此,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解放。分了田,分了房,分了牛,分了粮。父亲,白天又高高兴兴去学校上学,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跟工作组批斗恶霸地主,跟团支部学习革命道理。父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顽强挣扎,大胆探索,终于寻找到了革命工作的机会。

父亲在如火如荼的青壮年时代,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把壮丽的青年华,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父亲16岁考上了西北财贸干部学校,是全村唯一的幸运儿。当时国内战事初停,政权还不稳固,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管理人才。父亲仅仅在学校,上学一年多时间,就踊跃报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广袤无垠的新疆,投身到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战斗当中。后来听说,他历尽千辛万苦,有时骑马坐车,有时步行翻山,冒着黄沙风,顶着饥渴寒暑,一会和国民党残兵打仗,一会与土匪强盗交火,一直走了几个月,才进入乌鲁木齐。有些人中途就跑了,坚持到终点的不多,最后他们一起来到塔城的,只剩下三个人了。塔城地区管辖,乌苏,沙湾,和丰,托里,裕民,额敏,塔城共七个县。父亲最早被分配到,塔城行署合作办事处工作。那时塔城很小,人口很少,各民族杂居,汉民族不多。这里说的是塔城县城,距离前苏联边界线只有十八公里。一条中心路,两个十字街,,三个清真寺,五条小河流,土路土墙土房子,马车牛车爬力子,下天泥泞满地,刮风时灰尘四起。大街小巷的道路两旁,到处都长满了大树野草,牛羊就在大街上,路两旁,乱跑吃草,遍地都可以捡到牛粪马粪。一个县城没有电灯,家家都用马灯,没有几个小食堂,户户门前都是囊坑,没有大商店,有几个货郎担小商小贩。没有自来水,人人都在渠沟里挑水,做饭洗衣。没有煤炭取火,户户都烧牛粪块,阿萎干,住的苏式房,睡的是热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火车汽车,山珍海味都是空想。后来有一个顺口溜,形象的概括了当时的塔城旧貌,“牛粪块,芨芨草,二转子丫头满街跑”……这两年,父亲时常到和丰县去,任务是筹建县供销社。当时的和丰县城更小,一个喇嘛庙几十户人家,就没有个正规的街道。他一般都是骑上马,走山路,要赶几天几的路程,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和丰县城。在路上被马摔过,被蛇咬过。有时遇见大风沙大风雪,还经常迷路,缺粮断水,饥寒交迫。晚上就怕碰到狼熊虎豹等野兽,担惊受怕不用多说,一路同行的人就怕天亮少一个……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父亲正式被调到托里县供销社工作。那时托里县城,一条街半里长,吃水都去一个泉里挑。众所周知,托里比塔城的条件更差,汉族人口更少。父亲说,刚到托里县这个,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地区,生活困难多,语言交流难,进货不容易,送货更是难。天下乡,冻死冻伤,有可能随时发生,天支农,毒蛇咬死咬伤人马的事情,也遇到不少。特别是春秋,父亲常常跟着马车,上山下乡,为群众送货,不知都翻过多少次车,伤过多少次人……就这样,父亲也从来没有退缩。还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惜生命代价。在托里一干就是三十年,染了一身的地方病,高血压,气管炎,关节炎,肝包虫。由于肝包虫等病,开刀动手术,输血,给父亲传染上了丙肝,这种病就是最终夺去父亲生命的真正元凶。父亲退休以后,尤其是搬到奎屯没有几个年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以后越来越差,直到病故。屈指算来,父亲在世行走71个春秋,从1951年进疆到1994年退休,工龄43年,再到2004年病重回陕,在疆53年 。七十一年,在宇宙的长河里,仅仅只是弹指一瞬间,而在人生的旅途上,又是多么的漫长啊。尤其是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几乎等于是从地球的一个起点爬行到了地球的另一个终点。父亲始终不渝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的奋斗着,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艰难的跋涉着。从不言苦,从不叫累,从不怨天,从不怪人。他一个人从遥远的故乡来到新疆拼搏,就好似一个探险者一样,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把生死置之度外,伴随着日起月落,风停雨过,终于走到了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事业高峰,也走到了自己伟大而珍贵的生命的归宿。父亲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由一个贫苦青年,转成了国家干部,由一个共青团员,成为了共产党员,由一个财务会计,升到了商业局长,由一个人来到新疆塔城工作,发展成儿孙一帮遍及全疆各地。父亲一路走来,即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成就了儿女的辉煌,即报答了共产党的恩情,也报答了新疆各族人民,即没有辜负自己贫困的祖宗父辈,也没有辜负自己可怜的父老乡亲,即经历了一个一个风云时代,也保全了一个一个幸福家庭。父亲,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你是我们的领路人,拓荒的创业者。天下国家,你顶天立地,平凡一生,你造就伟大。我们永远崇拜你坚强的性格,我们无限敬佩你执着的追求。

回望父亲走过的漫漫长路,聆听父亲经历的坎坷故事,有多少艰难困苦,有多少暴风骤雨,有多少天灾人祸,有多少妻离子别,已经都成为了过去,变成了他的一头白发,变成了他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父亲从来不愿意提起,也从来不会忘记。就是海枯石烂,他所经历的磨难也不会改变,就是灯灭油干,他所刻骨铭记的事件都不会走样。仿佛就在昨天,好像就在眼前。父亲过去也曾经给我们说过,当他登上开往西去的汽车,路过家门口的那一刹那,望着远去的村庄,望着自家的草房,望着年迈多病的娘,望着追赶汽车哭喊的弟妹。心如刀绞,肝肠似断。但是他下定决心,舍小家,保国家,一定要抓住这个革命机会和自己的穷命抗争到底,坚决走出苦海。父亲坚定的走向光明美好的新社会,走向高歌猛进的新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最艰苦的岗位去。保卫红色江山,保卫胜利果实,建设崭新国家,报答党的恩情。父亲一生的成就,开启于他这一关键的抉择。事实证明,他的头脑是无比清醒的,抱负是非常远大的,追求是特别坚定的。跟着共产党走,这一步是完全走对了。

父亲一贯是非分明,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父亲身为托里县供销社主任,不怕引火烧身,就在全县公然贴出去一张大字报,严正声明,本人不参与派性,不参加文攻武卫,不挑逗群众斗群众。红卫兵,造反派,看到后十分不满,冲到家里和单位,穷凶极恶的揪出父亲,压着他到处游街示众,大会小会不停批斗,后来叫他白天打扫垃圾,晚上在机关看夜,再后来叫他下乡劳动改造,直至关进五七干校。对此,父亲没有屈膝求饶,也没有逃跑自杀,更没有说假话,捏造事实,讨好坏人,陷害好人。他始终相信群众相信党,相信乌云过去有太阳。他在这个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的紧要关头,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利益,单位安全。那几年他日夜不停的巡逻查哨,看守库房,站门市部,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看见他一手拿个木棍,一手拿个手电筒,保护公共财物,不被坏人抢劫,保护广大职工,正常工作生活。父亲,你就是你,你从不信邪,从不怕鬼,从不贪生怕死,从不随风摇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坏人看见你退缩胆寒,好人盼望你撑腰壮胆。最让广大干部群众佩服你的是,文化大革命闹得那么凶,打死打伤那么多无辜领导,许多人只求自保,“不敢乱说乱动”,更不敢站出来伸张正义,批评错误,有的人连工作也不要了,跑到外地躲藏起来了。而父亲却不怕孤立,不怕坐牢,不怕打砸抢,坚持工作,坚持抗争,坚持讲真理。为了国家利益始终站在风口浪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了荣誉就让,见了困难就上。做到说的少做得多,责人少律己多,不搞团团伙伙,不拉帮派体系。我们明白,父亲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之所以没有被坏人整死,得益于他的贫寒出身,得益于他的为人处事正派,得益于他的一身浩然正气。我们做儿女的,只能望其项背,永远不可能超越父亲。

父亲的眼光总是远大的,胸怀总是宽广的,态度总是乐观的,希望总是充满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从来没有见到他流泪,从来没有听到他骂人。但是当他知道全县所有的学校停课闹革命,孩子们上街参加武斗,许多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以后。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在家里一边骂娘,一边立即召集全家会议,通过所谓的“民主决定”将妻儿送回故乡,去读书生活,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拂晓,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父亲看着心的妻儿,依依不舍的坐上货运汽车。当开车的汽笛忽然拉响,汽车缓缓开动,听着孩子们的哭喊声,看着孩子们挥动的小手。你不忍心目睹,这个生离死别的场景,猛然间转身,进了自己的屋里,偷偷留下了痛苦心酸的泪水。从此,父子天各一方,谁死谁生两茫然。我们天天盼,夜夜想,等着你回老家来接我们回新疆,一等就是十个寒暑。我们从儿童时代,等到了少年时代,又等到了青年时代,我们从城里娃,变成了农村娃,马上就要变成老农民了,也没有等到你回来。那时你只有不断的给我们写信汇款,你的每一封书信都是一种牵挂,你的每一次汇款都是一种亲吻,你的每一次探亲都是一种鼓舞。每一次收到书信和汇款,我们都象亲眼见到你一样高兴,飞跑回家报告母亲。然后,我们把书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传来传去的看,眼泪打湿了同一页信纸。当我们看见纸张上的旧痕新泪,我们知道那是父亲牵挂儿女,儿女想念父亲的泪水。我们至今没有忘记,你在自己生死难料,性命不保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日积月累,将每月仅有的70元工资,分成三份,一份邮给爷爷奶奶,一份留给自己,一份准时寄给妻儿吃饭上学。由于祖上贫穷,没有什么家产,更没有宽裕的住房。我们刚回故乡,借宿于爷爷奶奶家里,没有自己的住房,你就到处举债买木头,买门窗,买砖瓦,自己动手拉土和泥,打土坯。最先,勉强盖了两间厢房,几年后又盖了两间厦子房,我们总算学习生活,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远在新疆,大哥又去当兵。村里冬灌,一些人不负责任,洪水把我们的新房子冲坏了。我们没有靠山,我们没处讲理,我们母子只有忍气吞声,在北风呼啸的寒冷冬天,搬进生产队的场房,蜷缩了一两个月。村里的老人都说:咋不叫你孩子的爸和哥哥回来。母亲却说:回来又能咋样,乡里乡党的,也不是故意的。父亲,当你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以后,又是给乡里打电话,又是给村里发电报,又是给我们写信,把你都急坏了,也没办法。因为文化大革命还处在高潮,你也不自由。母亲顽强的带领我们,终于熬过去了这一大难。唐山大地震那年,陕西也闹得挺厉害。从秋到冬我们和全村一样,都住在街道的临时帐篷里。由于特别担心老家的老老少少,加之政治形势稍微好转,你身穿一件旧衣服,肩挎一个旧书包,回到村子和我们一起共度难关,有些人背后取笑说:还以为你是邮电局送报的来了。当时虽然阴雨连绵,风餐露宿,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但是你却镇定自若,彻夜不眠的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小伙伴们,好像这时才知道,我们是有爸爸的。便一齐问我们:你爸爸在新疆放马呢?后来他们才知道你是一个局长,不久附近的村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此时此刻,我们多么自豪,我们有爸爸了。我们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父亲一生遇到大事不糊涂,头脑清醒,洞察细微,善抓机遇,处事果断。就说打倒王,张,江,姚“四人帮”以后,举国欢庆,天下太平,大部分人们,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父亲却在默默的深思,国家的前途命运,新疆的发展稳定前景。他自己慢慢想,和别人悄悄议,党和国家今后怎么办,人民就这样穷下去吗?他在困惑的时候,看到了光明日报上,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他敏锐的感觉到,党中央很快就要正本清源了,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了,要搞改革开放了,要大搞经济建设了,要平反冤假错案了,邓小平有可能重新出山了,挽救我们的国家了,新疆也有希望了。所以,父亲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在第一时间里,毫不犹豫的,将我们又从陕西迁回了我们出生的地方,他奉献了青春年华的热土。我们回到新疆,积极投身于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当中。日月如梭,时光如箭。我们亲身经历的三十年也过去了,不但全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效,神州处处莺歌燕舞,大江南北旧貌换新颜。而且新疆这个昔日的不毛之地,今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四通八达,飞机南来北去,工厂星罗棋布,城市高楼林立,农村粮棉成山,牧村牛羊满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幸福生活。特别是父亲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塔城,托里,和丰,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城市面积都比解放初大了二,三十倍,群众生活水平超过改革开放初十几,二十几倍。人们都可以看见:小县城的白天,绿树成行,高楼成群,电杆成排,线路成网,道路硬化,广场美化,彩旗飘扬,喇叭声响,门头商场四处都有,市场繁荣热火朝天,各种车辆跑来走去,各族人民欢歌笑语,文明单位越来越多,五好家庭处处可见;到了晚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夜市酒店人员爆满,老老少少休闲锻炼,男男女女唱歌跳舞,卡拉OK响彻云天,电视手机五洲相连,电子邮件说到就到,电子汇款不等上班;真是和谐社会,幸福人间,人人发展,机遇无限,这么许多许多的变化我一时也说不清,道不完。再说一说我们全家的生活,也是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兄弟事业有成,姐妹家庭美满,收入年年增长,住房不断换新;大哥开办了公司,小弟买了私家车,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看来,当初父亲是看准了政策,抓住了机会,行动快,办法好,从客观上,为我们升学成才,努力工作,一家人团圆,一起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看今天,忆当年。我们返回新疆时,家里一贫如洗,买不起床桌子凳子,母亲在家养猪养鸡,大院里还种了各种小菜。父亲领着我们,去捡旧砖块,用自行车包装板,烂木头硬纸盒,给我们搭床铺,做桌凳。家里买不起煤炭,就烧煤炭渣子。冬天买不起牛羊肉,就吃便宜的牛羊杂碎。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父亲也没有忘记,由农村到部队当兵的大孩子,和在农村就订婚的大媳妇。先是给大哥寄钱寄物结婚,后是把他的一切手续转到塔城民政局。大嫂随大哥复转迁回新疆以后,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父母亲克服人多房少,家具少,经济困难,吃不好,关系难处,矛盾多,开支又大,收入少,等等一切困难,给大哥大嫂最好的房子,床铺,家具使用。大哥工作以后和大嫂搬到单位上面去住,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新式家具都给了他们,自己房子却留的是旧东西,看书写字都没有桌凳。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亲对我们一贯是十分严厉的,从不娇生惯养,掩盖恶习。父亲对我们更是无比关心爱护的,从小发现缺点毛病,就不放过,经常严厉批评教育。他有一句名言:给孩子一个好心,不要给一个好脸。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怕父亲,其实他也从不动手打人,随便骂人。父亲,你为我们尽了心,流了汗,担了惊,受了怕。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那为我们流干了泪水的眼睛,你那为我们劳累的骨瘦如柴的身躯,你那从不愿诉说的愁和恨,你那从不想讲出的苦和累。父亲,你把我们送回老家农村没有错。尤其是我这个最调皮的孩子,不然我们在新疆就惹出大事了,也可能对全家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说,你的果断决策非常英明,你不但挽救了我们的学业,也保护了我们的生命,你不但让我们紧密联系了父老乡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的艰辛。回想我们在农村生活的十年,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看到了城乡的很大差别,体验到了农民的辛苦,知道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了。这是苦难也是财富,这是苦闷也是喜悦,这是个小村庄,也是个大学校,这里有祖宗传下来的经验,这里有金钱买不到的教诲。父亲,你把我们及时接回新疆,投身改革开放更是非常正确的,不然我们就在农村娶妻生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不可能早早有所作为。你的大智大勇流芳千古,你的大恩大德永世难报,你不但对我们有血肉之躯的生养之恩,而且对我们也有思想灵魂的再造之恩。我们永远不会辜负你,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父亲,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你都没有走过错路,在重大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你都没有决策失误,自己的命运让你紧紧的扼住了咽喉,自己的风险让你慢慢的变成了机会。你辩证法学得好,生活阅历丰富,理想远大,自学成才,业务能力强,领导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你仍然担任商业局长,管理八大公司,打招呼的多,走后门的多,权利很大,人人眼红。本来你可以四平八稳,坐享其成,吃香的,喝辣的,应付上级,拉拢下属,混到退休,但是你却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爱岗敬业,顺应潮流,不怕麻烦,不怕艰难,顶着压力,排除阻力,不讲面子,不顾干扰,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最早在商业系统,开始大力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一举扭亏为盈,国家集体职工三方得利,在全区树立了典型。党中央提倡使用“四化”干部以后,你就带头在机关和八大公司选拔年轻干部,走在了全县组织工作的前头。父亲,你就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不甘寂寞,勇于创业,这就是你的天性。因为工作搞得好,人人都得利,一些人为了报答你,送来烟酒牛羊马肉,都被你拒之门外,一些人为了感激你,请你吃饭喝酒,都被你一一谢绝。父亲,你一辈子走的端行得正,上级满意,不寻私情不搞特权,群众公认。你有理论修养,你有实践经验,党校经常请你去上课,商校定期叫你去讲话,书记通知你去汇报成果,县长安排你去调研创新,地区让你在大会上介绍经验,自治区派你出疆参观学习。那时,你很红火,很走运,干劲大,思路新。上级考察你当副县长,负责经济工作。谁料你却推荐你的下级,说别人比你年轻,比你文化高,比你能力强,比你身体好……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亲爱的母亲,身患肠癌,一病不起。五个孩子,各奔东西,忙于工作,勤于学习。记得大哥是五金公司经理,我调到陕西公安局工作,妹妹结婚,三弟小弟在北京上大学。怎么办?一头是工作,一头是家庭。父亲一生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不请假休息,称病疗养,从不对工作马马虎虎,应付差事,从不借工作之机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同样的,父亲一辈子对待自己的家属子女也格外负责,一贯是有福同享,有难自己先当,从不抱怨家庭拖累,从不嫌弃儿女累赘,忠实妻子,抚养儿女。在这两难之际,在这万般无赖的情况下,父亲选择了退休。县委领导舍不得你这个干才,政府领导也不同意你这个业务尖子早退,实在无法,你只有一边照顾卧床的母亲,一边指导走马上任的年轻干部工作。自己退到了二线,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组织上才正式给你办理了退休手续。多年以来,父亲先后陪同母亲到西安,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额敏等地诊断治疗,都无效果。春节快到了,我刚从陕西又调回新疆工作,母亲病情又加重了,心情很差,叫她吃药打针,她都拒绝,她说看不好了,白花钱,她也不想活了。我,大哥和父亲好不容易说服她转院治疗。后来二儿媳单位建设局派车,把母亲送到奎屯州医院,才查出病因,原来不是萎缩性胃炎,而是肚子长了一个瘤子。由于母亲当时身体十分虚弱,奎屯医院设备条件差,我们连夜把母亲转到新疆医学院动手术,才救了母亲一条命。这次多亏姑表哥和大哥了,刚开刀时先由姑表哥和大哥陪床,一周后我和姑表哥照顾母亲。记得当时我刚结婚没有钱,为了我们三人吃饭开支,我把一身毛布衣服和皮大衣都卖了,每天只吃两顿饭,才勉强维持到母亲出院。为此,父亲过意不去,几次给我们说,你是咱们家第一个工作的,工资一直都交给家里了,本来你们结婚,家里准备三千块钱,现在你妈又病了。我说不要了,妈妈病好了我们都放心了。那一刻,我们看到父亲松了一口气,他从心里感谢儿子和媳妇体谅家里的困难。他经常说二儿媳有文化,懂道理,顾大局,对人好。父亲那时,即经济困难多又精神压力大,即当爹又当娘,做饭洗衣,照顾母亲,还经常遇到,不高兴的家务事。但他从无怨言,从不给亲人诉说,从不跟母亲发火,从不影响儿女工作。天大的事,都一个人扛着,一直到母亲基本恢复健康,父亲脸上才露出一点笑容。三弟调到奎屯以后,夫妻分居,工作忙碌,两个娃小,没人照看。父亲当时刚查出丙肝,身体还可以,就跟着一同前往奎屯,母亲后来也去了,小弟一个人留在托里,守护着父亲一辈子,创下的那些家业。两个老人在奎屯,一人照看一个孩子,上学接接送送,回家吃喝洗涮,非常尽心,十分辛苦。没过几年大哥的儿子,也到奎屯上中学,吃住在爷爷奶奶家里,二老操心劳累不说,吃苦受罪不怨,有苦有泪往自己肚子里咽,从不和孩子们吵吵闹闹,媳妇儿子,谁耍脾气,他们都一样对待,都是保持中立,默默无语。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父母就这样辛辛苦苦的,直到大孙子考上大学,才感到轻松一些。这时父亲病情已经加重,从一般的打针吃药,转成了住院治疗。开始一年住院一次,后来一年住院两次,再往后来一住进医院就不出来,出来几天又要住院。我们兄妹人人平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不计较父亲帮了谁,从不说父亲偏谁向谁。儿女们能如此顽强和大肚,即是父母亲优秀品质的遗传,也是父母亲从小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

父亲晚年,生活在奎屯是幸福的,心情是高兴的。首先是这里的气候好,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居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其次是我们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陆续搬到奎屯来了,住在一起,聚会也方便。父亲有病,出出进进到医院,有车接车送,来来回回到托里塔城,都是专车专人陪同。平时请他吃饭的人不少,过年过节约他串门的家很多,儿孙绕膝,高朋满座,父亲高兴,邻里羡慕。父亲最骄傲的是,几个儿子争气有本事,成家立业,没有让他破费操劳,几个媳妇漂亮能干,过门就白手起家,一个比一个会过日子,几个孙子养的白白胖胖,个子长得高,脑瓜子聪明,将来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超过儿子女儿。父亲年轻的时候,出差多,下乡多,东奔西忙,整天劳累,下班回家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喜欢安静,怕孩子吵闹。父亲年老以后身体多病,呆在家里多,出门少,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见面少,他又怕寂寞,喜欢子孙满屋,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父亲最喜欢吃二儿媳做的饭,住院几年大部分都是她走路打的去送饭。有时父亲和母亲,带上儿孙亲戚来到我们家,吃羊肉泡馍,臊子面等老家饭,一吃就是一天。父亲说二儿媳肚量大,不怕吃亏,性子直,有啥说啥,不调脸子。父亲虽然身患重病,不断打针吃药,但是思想十分乐观,为人处事积极向上,天天读书写字画画,每晚必看新闻联播,每早必听收音机,月月定有《军事天地》,天天都看《参考消息》,年年都买《读者文摘》等杂志,经常和儿女们谈论国家大事,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九八抗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奔走,八方参与,号召扶贫帮困,动员助人为乐,不但自己带头给灾区捐款捐物,还叫儿女亲朋去捐款捐物。疾病从来就没有吓倒过父亲,父亲还常常和儿孙们开个玩笑。一次他给母亲说二儿媳打扮的像个女特务,今天叫她在食堂摆桌子,请客吃饭。父亲把二儿媳当女儿看,想吃什么就要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点都不客气,她都尽量满足父亲的心愿,大包小包给买上去,经常自己动手,给父亲做可口的饭菜,还经常搀扶父亲一起到餐馆吃小吃。二儿媳把公公当亲生父亲看,父亲住院她跑前跑后,出人出钱,把发票快快带到单位报销。父亲母亲先后病危几次她组织老乡,在家里做老衣。听说父亲落叶归根,就立即寄钱给老家姑表哥,让给父亲母亲砖拱墓。父女之间一见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常常逗得父亲开口大笑,几天不见面,父亲就打电话询问,家里有什么事吗?父亲一生,总的来讲是乐观的,成功的。事业有成就,没犯啥错误,儿女都顺,亲朋很满意,生前身后事,有始又有终,自己一路好,儿孙几代福。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办了两件大事,特别漂亮。这就是,父亲晚年回到故里,一是给自己的父母立碑,说说心里话,一示纪念,二是大鱼大肉好烟好酒,款待父老乡亲,一示感谢。我们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的一生,在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我们做儿女的,非常支持父亲,出钱出力,高高兴兴,大事操办,风风光光,完成父亲的心愿。让父亲一生的辉煌,在此重新升华,让父亲祖先的灵魂,此刻得到安慰,让父亲走出的小村庄,召唤父亲如期走回,一路顺利。一件一件事情做完了,一个一个亲人都见了,所有的想都实现了,一点遗憾都没有了……冬去春来,一年以后,父亲果然坚定的踏上了回乡的道路。

父亲,当年你从这个小村庄走出,现在你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七十一年,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你从旧社会走向了新中国,从三秦大地来到了西北边疆,从黑发青年熬成了古稀老人,你又拖着沉重的病体,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你是那么坚强,你是那么坦然,你是那么清醒,你是那么安祥。你对曾经有过的鲜花和掌声,批评和斗争,顺境与逆境,疾病与健康看的那么自然平淡,你对待党的忠诚,对待祖国的热爱,对待人民的热情,对待工作的负责,对待坏人坏事的斗争看得那么崇高神圣。你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你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眼睛还要明亮。你把培养教育子女,看成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父亲,你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你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一样,经历了一个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代,用热血与汗水保卫和建设了,你一生都在热爱的伟大国家和光荣事业。虽然你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是你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丰收成果。人们看着你幸福的晚年生活,都兴高采烈的说父亲的命好,而父亲却经常谆谆告诫我们:不是命好,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你们一定不能忘本,要努力工作。

父亲,你的教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永远怀念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