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2篇)

2014-08-22 12:57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五四》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

【目标依据】

相关课标陈述:

总目标最接近表述: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学段最接近目标表述: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相关学情简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七组“爱护周围环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围绕着“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备课时考虑到:虽然有些学生通过课外书或者电视知道保护环境的一些情况,但没有刻意去观察、去研究它,也无法理解树木与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之间的联系,也没法理解“大雨没喘气儿”与“什么都没有”。

因此在课前,教师利用搜集的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欣赏、文字品读等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领悟课文中描写乱砍乱伐树木带来惨重后果的段落,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利于各种图片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生成,为学生营造充实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认识8个二类字,会写生字13个一类字,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某些段落。

3、积累 “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等词组,会模仿说几个类似的词组;能用“谁想……就……”说话。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消失的原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培养学生批注的能力。

5、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为人类服务,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读中品词析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演讲——“有话大声说”:(3分钟)

演讲主题:说说我们的周围环境。(由学生主持,教师根据学生演讲及评价情况进行总结。)

一、导入新课,常规检查(5分)

1、导入:同学们,第7组课文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在26课,我们感悟了人类救助燕子的感人故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本组的第3篇课文,来,伸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常规检查

(1)小组展示汇报预习情况(预习作业中“必做题”:一、我会读 二、我会写)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时抽查,关注中下游学生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交流,练练学生认为有些难度的字(1——2个字)。

(3)交流预习疑问,生生互答,提炼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学生提问,让他们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结合我校的“差异教学”实验研究,在预习作业中我设计的是“必做题”:我会读、我会写,“选作题”:我的发现、我的疑问、我会搜集,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小组长的检查及课堂中的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调控,适时进行检查、纠错、强化、写字等练习。】

二、再读课文,交流、感悟(5——8分)

1、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3、读后交流、感悟,随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随着学生交流,课件展示小村庄的变化,以及第一自然段、最后一自然段的文字。

(2)填空: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气( )。

(3)理解词语: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4)再读词语,积累词语。

(5)看图想象,那里一定还有很多令人怀念的美丽?

野花—— 蝴蝶—— 小—— 流水—— 鱼儿——

【设计意图:通过词组的反复朗读、模仿练习,进一步体会到小村庄的美丽,同时体会词组的结构,积累词汇。】

(6)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及交流,使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乱砍树木,破坏植被,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遭到了毁灭命运的故事,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看图想象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阅读批注,深入探究。(15分)

1、小村庄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有深刻的原因,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老师送给你们的“智慧背囊”,再次走进小村庄。

智慧背囊:

1、默读课文,找出1-2处感受深刻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分析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写写批注。

2、同位交流。

要求:(1)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2)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有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

3、重点理解:

●(谁家 谁家 拎起)变颜色,点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仿句式说话:谁家想 ,谁家想 ,就 。

●(点击出现文字投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同学们,“一年、一代”和“一年年、一代代”意思有什么不同?

(2)读读,你体会到什么?

(3)“出现裸露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看图理解——多媒体出示一棵棵被砍倒的树木,裸露的土地,体会环境遭到的破坏。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1)比较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朗读。

(3)50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就这样——(引读,出示文字片: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美丽的村庄不再美丽——(文字片:山上的森林不再 ,村前的河水不再 ,天空不再 ,空气不再 )。

(4)就这样,(文字片: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过了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联系上文说说:什么没有了?(房子、家具、工具、森林、小河、蓝天、生命……)面对这无言的结局,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采用批注式阅读,可以以读促悟,以思促情。新课标指出,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全班朗读,配乐齐读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领悟到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4、根据教师板书,把小村庄发生的故事再讲讲。

四:拓展阅读,实践活动(10分)

过渡语: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1、学生阅读28课《路旁的橡树》。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读一首保护环境的小诗。

4、设计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总结: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无限的希望再次回顾本单元导语:(师生同配乐朗读: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设计意图:《路旁的橡树》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表达的是人们对待树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作业:

必做题:

1、继续找本课意思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2、阅读自读课本128页《失踪的森林王国》,完成后面的“学以致用”。

选作题:继续完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保护绿色家园”为题,准备编写手抄小报。

【设计意图:本次拓展,引领学生课内外相结合,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课内体验得以提升。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关注学生差异,保护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