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说课稿(2篇)

2014-08-22 12:41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燕子说课稿(篇1)

一、 说教材

1、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 说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2——4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4大板块。分别是:一、谈话,引导积累,二、学第2段,感悟春天的美丽,三、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态。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第五板块——作业超市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体现语言的积累过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

四、说板书设计:

飞行的美(动) 停着的美(静)

掠 几痕细线

唧 几个小黑点

沾 象正待演奏的曲谱

【这个板书采用对比式板书,简单明了,紧扣文章内容。】

燕子说课稿(篇2)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 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 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 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 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 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 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 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 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八)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自由创作一张春景图,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绘出来。

【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停歇 (五线谱)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