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篇)

2014-08-20 08:36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俩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17 争论的故事

讲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赞许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2)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合作研读、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材解读: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作为三、四年级地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课文层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好好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教学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烟熏火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教时进行。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尤其要注意本课的标点符号(双引号、单引号)。结合“无字词典”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住论点,围绕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采用文中的插图和学生脑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积累“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这两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争论的故事》,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讲故事的难度。

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兄弟俩怎样围绕烤和煮展开争论?争论了几次?

2、直观教学法:为了帮助学上讲好故事,先让学生在脑中放电影,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难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同时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书、讨论、品味、背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同学让学生查“无字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

学习导航设计:

【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充分的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为下面课堂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更为其一生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争辩、辩论、为一件事各抒己见。)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补充板书:的故事)齐读课题。

3、释题: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围绕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哥哥和弟弟争论,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

【教学一开始,从理解“争论”一词开门见山地揭示了课文,并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了课文之后对文本初步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脉。

1.出示生字新词:

烤鸭、争辩、充饥、剖开、评理、建议、浪费、满意、真笨、时机、关键、赞许、又香又嫩、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认读词语,正音、评价。

2、分小节指读课文,正音、评价。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不能忽略对预习的检查、反馈工作,如上述字词的认读,课文的朗读检查,不仅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更为下文课堂的教学做了铺垫。】

3、读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个部分内容吗?读后交流:

(1)盛老师讲故事。同学们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师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读读这个故事,能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题: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找人 ,得到了一个 的办法,结果是大雁 。

(4)那余下的就是同学们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哥哥 弟弟

煮 烤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所有对话的前提。学生对所学的一切知识,总是要通过自己的头脑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所以,教师要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文、悟文必须从全篇着眼,本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朗读感悟中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为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打下基础。】

三、研读第一部分:

1、咱们先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理解“不以为然”。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他们都用了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画外音是什么?你知道吗?再好好读一读。

D、说的话前有提示语

师:这些词语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看来,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4、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同桌分角色朗读、评价。

5、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评理吧,老人说——

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1)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2)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6、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是本册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适时地抓住“不以为然”“很不服气”“大声争辩”,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巧妙地熔词义理解和情感体验于一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意思,并且走进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四、学习第二部分,领悟道理。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兄弟俩怎么样?

(可笑、无知、愚蠢……)

2、从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指导。

①做事要把握时机,因为机会稍众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②做事要分先后、轻重、缓急。

③任何事不能只说,要去真正地做起来。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还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把握时机,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俩说些什么呢?

4、文中听故事的同学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读,好吗?

出示:学生们的体会,师生对读。

5、难怪盛老师听了不住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什么叫“赞许”?盛老师赞许同学们的什么?(同学们谈得好,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老师讲故事的目的。)

6、同学们想说的还有很多,课文里没有写,只用一个删节号来表示。

(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12个小圆点来表示)

7、其实,课文里省略的内容,你们刚才已经讲了。老师也要表扬大家,你们谈的也很好,也很有深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既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感受,促使学生领悟到其中道理。】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兄弟二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时机,关键要做起来。(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2、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齐读这二句话,加深体会。

【通过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把学生带到那个情景中,从而吸引学生对下文的阅读、感悟。】

六、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二猫争功》,读后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体会。

【阅读对话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更不能受40分钟的课堂所羁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语言,感悟到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后,适时地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教师利用了《同步拓展阅读》中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这样延伸性的阅读设计,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七、作业。

1、小练笔: ,我想对你们说

选择《争论的故事》中的兄弟俩或《二猫争功》中的两只猫,写一写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2、把《争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好朋友听,相信他们会有所启迪!

【本环节是认真落实由读到写的重要环节,更是把读和写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文本,体会了文本的深刻含义之后,会产生说话的欲望,这里的练笔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想对文本人物说的话写出来,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

板书:

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