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说课稿(2篇)

2014-08-19 15:33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说理性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做事应抓住时机”。

二、说思考:

课前我们有意识对学情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这篇文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自行理解。字词的意思、故事内容的理解、寓意的解释都不能作为教学重点。像这样学生一读就会、一读就懂的文章,我们老师该怎样教、教什么呢?这是我们这堂课研究的重点。在多次教研活动后,我们根据《争论的故事》这篇教材的特点,把这堂课的类型定位为“言语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堂“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收获一些语文知识、锻炼一些语文能力呢?

三、说目标: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根据课文的自身特点,这堂课打算教给学生两大语文知识,三大语文能力。

两大语文知识:一、标点:引导学生认识双引号和单引号的作用,认识一个新标点——省略段落的十二个点的省略号。二、反问句强烈的语气适合表现争论的激烈。三大语文能力:一、把长故事说的概述能力;二、生动、形象的讲故事的能力。三、把零散的观点整合成规范文字并加以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兄弟俩的辩论的对话。理解表现争论激烈的两种方法:提示语和反问句

2、认识引号,能根据引号分清故事叙述部分,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概括完整;

3、学讲故事,能完整地讲述故事,根据提示语的提示较动听地讲述故事高潮处;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丰满。

4、评价学生的观点,发展自己的见解。了解…………的作用,能根据句式整合学生的感想,完整地表述学习这课获得的收获。

四、依据规律科学安排教学程序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把课堂分成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三个块面。

一、读故事。 为了实现较动听地讲述故事这一目标,就要先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读故事是讲故事的基础,“批文入情”地读好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任务驱动朗读的深入。

1、一开始,教师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说了这个故事。”这一问题导入教学,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引号的作用,能根据引号分清故事叙述部分,初步认识双引号、和单引号的运用,教给学生关于标点的语文知识。

2、为了达成有感情地读好争论部分这一目标,我采用了各种形式指导朗读,每一次朗读,都要达成一个小任务:通过同座练读、同学互助,体会提示语的作用,根据提示读出争论的味道;通过对比朗读读理解反问句表现争论激烈的妙用,进而发现表现争论激烈的方法。

二、讲故事:这一块面着重训练两个目标.一、把长故事概述成三句话的概述能力;二、把一句话扩成两、三句话的扩展能力。在概述能力训练时老师先总结规律“不管多复杂的故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这是起因。第二句:怎么争论的?这是经过。第三句:争论的结果如何?”然后让学生自行说一说,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说,最后放手让学生连成完整的一句话。由易到难,阶梯推进。把故事说生动的讲故事训练也是如此,教师先引导学生把哥哥的话说生动,再启发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言语再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最后请学生推荐班上的故事大王展示练说成果。诸种方法指导,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三、议故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议故事”这一块训练,以论促思,通过评价同学的观点,发展自己的观点,教师设计了一个句子训练,教学生整合成规范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所得。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三、四年级地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课文层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2、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B、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C、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处事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好好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烟熏火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教时进行。

4、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尤其要注意本课的标点符号(双引号、单引号)。结合“无字词典”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住论点,围绕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采用文中的插图和学生脑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积累“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这两句话。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争论的故事》,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讲故事的难度。

二、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兄弟俩怎样围绕烤和煮展开争论?争论了几次?

2、直观教学法:为了帮助学上讲好故事,先让学生在脑中放电影,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关键的画面,降低难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

同时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书、讨论、品味、背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同学让学生查“无字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体验理解“烟熏火燎”;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抓住论点,切入主题)

通过初读课文,你能用一、二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吗?

1、指名交流。(兄弟俩为大雁是煮的好吃,还是烤的好吃而争论。)

2、板书:煮

从这两个字的字形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抓住论据,反复朗读品味)

(1)、兄弟俩是怎样围绕“煮”和“烤”而展开争论的?自由地、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读完后,请学生看多媒体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②围绕“煮”和“烤”兄弟俩几次展开争论?指名交流

③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弟弟反对“煮”的理由是什么?

④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哥哥反对“烤”的理由是什么?交流“烟熏火燎”查“无字词典”的结果。

⑤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不服气,认为对方说的不对。A在多媒体上点击“很不服气”B师重复“认为对方说的不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点击“不以为然”,C用反问句强调了不服气的语气。

⑥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弟弟或哥哥,读好他说的话。自由练读。

⑦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多指名几组)

(2)、他们谁都不服气,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兄弟俩都满意呢?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完第一句后)点击“争论不休”,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休”的意思。

②读完整个一段,点击“两全其美”,

③这个办法,哥哥满意了吗?弟弟满意了吗?

教师总结: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这个办法称得上两全其美了。

④可事情的结果让人满意吗?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过电影(抓住重点画面,帮助学生记忆

1、争论结束了,故事也学完了。苏老师也想学一学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在脑中放一遍电影。交流:你的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① 多媒体演示

② 教师相机点评:A这个画面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B这是故事的高潮,这是故事最重要的画面。

C这是故事的结尾,这个画面也不能少。

2、看着画面,讲讲故事,讲不下去了,可以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名交流讲,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定格在画面2上,如果你是其中的哥哥或弟弟,你会怎么做?

(四)学习同学们的感想

1、指名交流

2、读读同学们的感想

3、老师要赠送大家几句话;

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②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五)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