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民谣的七个梦

2014-07-28 09:03 | 作者:第七感 | 散文吧首发

假如我生活在七八十年代——这是不现实的事。可是这是一个离不开假如的时代,从小我们就离不开,这个时代需要。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能再做一回学生。假如我卡里面有上亿的资产。假如我喜欢的人也正好喜欢我——好吧,就此打住,我现在不是用假如来造句的。因此,请你不要断然否决我的假如,不然我会很难过。

假如我生活在七八十年代,那时的校园民谣指点江山,就如同一股徐徐而来的暖流蔓延了整个大江南北,到处都是微风舒缓,露润泽的馨香气息。我穿着白色的校服,背着我心的木吉他,嘴里哼着刚刚灵感涌现的曲调,骑着单车,想念我喜欢的那个女孩。日复一日地穿过学校那片被茂盛的香樟簇拥的水泥路,阳光透过头顶的香樟树缝然后零零碎碎地使劲拍打我的头发和肩膀,最后溅满我全身,嘴角藏匿不住的笑容,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我单薄的剪影。我一定幸福得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然而,我生活在九十年代,这个校园民谣被遗失被冷落的年代,那些曾经标志着校园民谣的歌手,在岁月神经病一样的失去理性的打磨中,逐渐老去。他们像是随着部落的迁徙,带着校园民谣昔日的光辉,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并且在他们的迁徙过程中力量日渐削弱,种族濒临灭绝。他们就像是一个个迟暮的英雄,留下了落寞的背影。而我看着这些,眼睛湿润。

假如我生活在七八十年代,那段最为奢侈最为珍贵的青,有着校园民谣的陪伴。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天真的孩子,穿着洁白的校服,眼神明亮,露出洁白的牙齿,幸福地对着天空灿烂地傻笑。你一定会怀疑,怎么会有一个孩子,笑得这么漂亮和无所顾忌。你揉了揉眼,最终发现,那确实是真的。因为校园民谣,是属于青春的,是纯粹的,是透明的,是温暖的,是善良的,是在兵荒马乱的世界里的坚守。那些歌手在黑里掌灯,照亮那些几乎陷入迷惘的年轻人,他们用歌声,唱出了青春的无畏不惧和自由洒脱。唱出了离别伤感,唱出了对青春的不舍,然而,流下的眼泪是那样的纯洁和温暖。他们就像是顾城那样守护着泡沫,爱着画笔的,任性的孩子,不过他们是拿着吉他,弹着钢琴,唱着歌,幸福而任性的孩子。黑夜同时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它寻找光明。

那时的我,我的青春,也会和校园民谣一样,渐行渐远,从少年迈向青年,再由青年走向未知。我用整个青春陪伴着校园民谣,或者说是校园民谣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所以,我渴望生活在七八十年代,我羡慕那些被校园民谣深情拥抱的学子,他们是幸福的。我也崇拜着那些校园民谣的歌手,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但是,我生活在九十年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校园民谣逐渐被那些在繁华纷乱的都市里、在人性被考验的社会里孕育而生的音乐取代,他们杂乱而肤浅,这个社会不再单纯。我在这样的世界里惴惴不安。于是我一遍一遍地听着他们的歌——属于那个时代的歌,然后做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校园民谣的梦,感怀着我渐行渐远的青春,怀念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因为我错过了它们,所以我愿在梦里与它们相见,然后深情歌唱。而我也希望,它们能带给我勇气,他们也能为我掌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让我能找到自己的未来的方向。

第一个梦·快乐

——叶蓓《B小调雨后》

这绝非是一场寻常的雨撒向这个躁动不安的人间,我们所有人会蒙受赐福,像是虔诚的教徒接受神的洗礼。我们是那么地需要在这雨中沉静下来,我们需要感受那许久未见的单纯的快乐。

再也不是那个拿块糖哄一哄就会笑若桃李的年纪;再也不是那个梦想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的年纪;再也不是那个笑容是透明的,眼泪也是透明的年纪。这是一个把谎言当成口头禅的年纪;这是一个深陷在欲望的泥沙之中的年纪;这是一个带着面具彼此隐瞒的年纪;这是一个快乐变得奢侈而逐渐缺失的年纪。

叶蓓在《B小调雨后》里深情地唱着欢快的曲调,热情而洒脱地跳着、叫着,清纯的脸庞满溢着内心的愉悦,还有她单纯甜美的笑容。这些都让人着迷。高晓松说这是他写过最难唱的歌之一。他在专辑的文案里这样写道:九五年天写成此曲,无词,半年后夜在家摆文字游戏,无曲,突然灵机一动,翻出老曲一配,竟然严丝合缝,乃哈哈大笑曰:天赐我也。很多人唱过这首歌,可都没有叶蓓唱得那样恰如其分。就像词和曲一样,她的声音和音乐严丝合缝。她唱得那般得好,不仅唱功难以挑剔,还因她仍然有一颗单纯的向往快乐的心。当歌手纯粹地去炫耀他的唱功,而内心却是空洞时,可想而知,音乐只不过是一场自以为是的哗众取宠。

我突然很想念那一段时光。风筝线握在手中,然后迎风奔跑,我看着风筝终于飞上了天,我尖叫的声音吓跑了在旁边吃草的山羊。每当夕阳西下,大人陪着小孩在家乡曾经那条清澈的河水里游泳,调皮的小孩子把水用力地击打在伙伴的身上,耐心的家长一遍遍地教会小孩子怎么游泳。经常一大群人跑到对面的山上,躲迷藏,打野战,追逐打闹。那段时光我快乐着。时常忘记时间的存在。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年龄与环境无关。可想而知,快乐是随意的,是神来之笔。还有人说:微笑只是一种表情,与心情无关。笑的时候心里流泪,流泪的时候心里偷着乐。我们学着怎样能笑着面对一个自己讨厌的人,并且做到天衣无缝。

我们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我们也同样发生着变化。有的人走得慢,会说这个世界怎么变成了这样,有的人走得快,会说这个世界怎么还是这样,而跟时代同一步伐的人,会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常常责怪那些变化把我们变得面目全非,但所谓的面目全非并不是被时光砸碎了脸,被岁月打折了腿,而是我们在变化中把心给蒙蔽了。同样,我们也活在一个不断受伤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不断发生地震,海啸,洪灾,决裂,谩骂,打杀,我们是弱小的生命,死亡,伤痛,疾病,常常让我们痛不欲生。但是我们的心却是自己的,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因为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在我们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一旦我们看不清方向,便需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支撑着我们,我们要时常保持着心的明镜,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的光,而有了这种光,我们就可以好好的活在这个不断变化不断受伤的世界里。我们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我们都需要快乐。

第二个梦·久违

——老狼《久违的事》

像是一首歌唱到一半便戛然而止,像是一篇诗写到一段便罄竹难书,像是一次告白触到嘴边便难以启齿。我们给自己许下的一些承诺挤在某个时光轴的点上,被囚禁于无人问津的木匣子里。木匣子在等待它的主人,故事在等待它的完篇。

可我们都陶醉在时光惊世骇俗的流里,或忙碌,或迷失,结果我们都在遗忘,遗忘那个在等待你的掌心的木匣子。

记忆像一盘沙,在等你的日子里,它却等来了风。一层一层随风而逝,在你努力捕捉的过程里,当你看到露出的木匣子时,你恍然若梦。你陡然间如坐针毡。你确乎是有许多未曾履行的承诺。

这被称作久违的事是——

你拿起那本只看过序言的书,洁白的封面被尘土的火辣熏黄了容颜。繁忙让你忘记了它的存在,你姑且说,若有时间必将其拜读,可言语被证明,它并无多少价值。你失信于你的书。

落下的笔墨,有一天会变干,执笔的手,有一天也会颤抖。出现在你文字里的山水诗情,仅仅陪伴在已逝的日夜里。从你停笔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文字抚慰过你的心,你有多久没有尝到个中滋味。文字是个调皮的孩子,你不理它,它如何理你。倒是演出了一段相忘于江湖的苦情戏。

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要经常浇浇水,滋润滋润才能维持长久。距离所带来的陌生感,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被视作情比金坚的友谊。我们低估了距离的张力。你道别时说的再见,它的含义甚是微妙。凤凰花开的路口,没有熟悉的身影,它在独自地花开花落。一起唱过的歌,只能一个人唱。我们为了生计,彼此生活。某一天,你拿起泛黄的照片,你竟然泪流满面,而你也确乎要如此,才能给你些许的安慰。

远方,总是给人一种无尽的想象,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你向往过很多地方,所以你想去旅行。然而,我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落得个口是心非的恶俗。我们在金钱的诱惑下,三番四次地对远方放手。还生生地编织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段时间加倍工作,努力赚钱,筹够钱必将刻不容缓出发。这样的承诺又是有待考究其真实性。

你只是给自己台阶下,于是很多事情不了了之。所以打开木匣子的时候,每一个人脸上都惊恐万分,羞愧难当。你终于下定决心,把那些久违的事,一件件去履行自己的承诺。承诺不是用来搪塞的,没有欺骗自己的必要,因为我们本来就举步维艰,我们何不做一个诚实的人。你说,希望还来得及。

然而这些事都该归罪于太忙吗?这也不尽然。如果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把它们变成一种久违,恐怕那时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吧。很多人都开始信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事再不做,恐怕就没有机会再做了。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最初的理想很重要,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承诺。

去真诚地面对你的久违之事吧。

第三个梦·情书

——老狼《模范情书》

少男俊秀的脸蛋,少女灵活的腰身,清纯的爱恋在校园里升温,如同午后甜腻的阳光,轻轻地跳跃在你的肌肤之上,让人心醉,让人沉迷。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年们,在爱意的驱使下,动笔给自己心仪的那个人写下一封又一封情书。这似乎成了那个时代流行在校园里的一个标志。情书,如同两地间架起的彩虹。然而随着校园名谣的拂袖而去,似乎也带走了许多让我们唏嘘不已并且向往的东西。

从未写过情书给某个女孩子,并非没有对象,也有过暗恋的人,只是没有动辄要写情书的地步,当时对文字也未有如今的敏感度,心思也未有这般难以控制。连日记都写不好的我,怎能写出一封好的情书呢?况且情书几近在学校里灭绝,几乎没有听说有谁给谁写过情书。并且我如此胆小的人,如何敢做一个走在最前面的勇夫,可想而知,当时是羞于此番作为的。

我从小就不优秀,长着一张轻而易举就被淹没在人海中的脸,而身高总是让我无地自容。诸多原因,也自然没有哪个女孩子写情书给我。不得不叹一句,这次第,怎一个哀字了得?

听着老狼的声音,仿佛回到那个时代,而我又会写一封怎样的情书呢?

我的爱:

夜色浓不浓,思念重不重?

我等候着你的到来,像晴天需要光,像鱼儿需要水,你是我的未来。

我的心刺痛我的耳,使我不听;我的心遮蔽我的眼,使我不见。我的手欲唤醒你的手,我的发根根都结满了相思豆。

这花明明没你笑容美,这水明明没你响声甜,这柳明明没你青丝柔,这月明明没你眼睛亮。它们这般的出现,只不为贪恋你的回眸?

我等候着你的步履,你发里的清香,你嘴角的浅涡。我等候你,如同等候将来。

你若不是天使?你来,这花便开满了希望,你去,希望便降下霜。你若是天使,为何不顾念我的虔诚。

痛早已不是一两回,是百转千回,是秋天里落叶的纷飞。恐将这般痛,展于地狱十八层,也叫他们蒙羞。你怜悯的,你何不当我为一个苟延残喘的乞丐,只教你赐我一个微笑,便是一剂灵丹妙药。或者,我再贪恋一丝,你赐我一滴慈悲的泪,如同赐我一片海洋。

我等候着你,直到眼里无光;我等候着你,直到鼻里无息;我等候着你,直到嘴里无味;我等候着你,直到耳里无声。直到,我只剩下思念这一条路。

你如一杯醇厚的美酒,只消一呷,迷醉便千日不醒。漂流,失去掌控地漂流。刚刚从远古森林里探出一条活路,如何又冒出个万丈深渊。

迫切,像是沙漠里的逃生者,想望绿洲。我迫切你的步履,你的发香,你的浅涡,我迫切你从我身旁经过,带给我的整个世界的春暖花开。

不来的真相已然揭晓。昨日岂能倒流。

你若是这样,何不开枪判了我死刑,兴许我舒服多了。可我不忍让你遭此罪过。恐慌是你无心的诅咒。炮烙在夜里行刑。我心上印的痴字,足以阐明我的忠诚。你不来,我如何能责怪你?你真当如此狠心也罢,箭已离弦,水已泼洒,话已离口,镜已成碎,运命何以这般波折?

情人如我,我至多只消你的笑,你的发香。慈悲的,你的拥抱。我是虔诚的教徒,我的主,我的神。

我够不着你爱的星星,够不着你爱的月亮,我如何够得着你。你我之间的距离,是铁铮铮的存在,是时光的不息。

在夜里叫嚣的夏虫,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听着心里烦躁,像是碎心的丧钟。可这一切与他们又有何干?

我爱你,只需我和你。若是比一场地老天荒,你未必胜得了我。

追随者

第四个梦·校园

——小柯《冬季校园》

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而我们告别的方式,大抵都是举行一场集体的狂欢,给同学送去美好的真挚的祝福,同时给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而后就是把它当做一段珍贵的记忆用来回味。

睁开眼回头再见,陡然发现昨天我们还在校园的香樟树下走过,今天,我们与校园的关系就被强行地烙上了一个前缀——曾经。从拿到毕业证书那一刻起,油然而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陌生感。你的背影渐行渐远,身后的学校,也越来越模糊。回头张望,而这一次的张望,什么时候才会有一次照应。

人生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无论过程是津津乐道,亦或是乏善可陈,结局却总是唯一。人和人之间的告别,和某个日久生情的地方告别,甚至和过往的时间告别。这些事情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并且还乐此不疲地发生着。

尤其是我们离开了自己的校园,从此的身份将发生质的变化。这个象征着青春,任性,活力,梦想,知识的地方,这个充斥着欢笑,泪水忧伤,浪漫的地方。偶然间我们也会触景伤情,然后回忆的欲望像积聚多时的雨水一样,猛兽一般袭来。我们总是会意犹未尽地想起某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总是让我们荡气回肠。

记忆里,还是会有香樟出现,起风了,叶声簌簌,像是成千上万的掌声,对我们的经过献上最忠诚的迎宾,在地面上撒下了一块又一块斑驳的剪影。一到秋天,笔直的杨树就大片大片得像是满腹愁绪似地落光了所有的叶子,偶尔还有一两片叶子在彰显它们的倔强,可终究抵不过声势浩大的季节,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它们自以为是的力量。

六楼的那间教室,一到夏天,不单单是我们,连头顶的八台吊扇都相当的绝望,因为它们必须得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不停地旋转,直到人去楼空,然而它们奉献的价值却微乎其微。还有那些像是听觉不好使的声控白炽灯,虽然让我们讨厌,但还是要感谢它们。最后一次考试,最后一节课,最后的相守都不及离别时的沉重和深刻。

如今寝室里的东西几乎都搬走了,留下一片狼藉,就如同我们搬进去的那天一样。站在窗前看着路上过往的女生,漂亮一点的多看几眼,偶尔还会犯病似的,大喊一声,引来周遭人的注意。有时寝室里会举行小型的个人演唱会,当然这是自己自作主张的事情,同寝的同学自然而然就成了听众,虽然他们也是迫于无奈。隔壁男生**着身子,肆无忌惮地跑到我们寝室,幸好我们都不是gay,这真是一场华丽丽的人体艺术。

图书馆里总是给人一种凉嗖嗖的感觉,晚上坐电梯会有一种演恐怖片的气氛,可能是这类型的电影看得太多。夏天到时却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所以每到期末复习的时候,人气汹涌,相当热闹,也不乏有滥竽充数之辈。要说平时图书馆的光景,我就只能心照不宣了。图书馆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学习,还是一个恋爱的地方,像是进入一个情侣套餐店。二楼的电子阅览室成了合法的网吧,价格便宜可是网速像是在不停地打嗝。这就是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可是生意就不得不叫做一个奇观,太多的人来这个地方上网——或者说学习,座位总是应接不暇,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而我们又不好投诉。

篮球场总是人满为患,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成了一场节奏紊乱的交响曲。在学校生活的前半部分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篮球场上,而后半部分我的运动范围几乎都在乒乓球室,乒乓球倒是文雅轻松多了。极少去田径场跑步,我这人对跑步提不上兴趣,于是每到体育课上的跑步测试的时候,就实为吃力。

校园广播里的男生声音浑厚但毫无生气,女生的声音却是甜美,可不知道长得是不是好看。广播里的内容枯燥乏味,歌曲的选择上总是时好时坏。幻想着什么时候播音员能铿锵有力的把我的名字传遍整个校园,让所有人都认识我,就怕是被批评通告,惹得一阵笑话。

去食堂吃饭的情景真是叹为观止,就跟那个追着古天乐满街跑,就为要他手里的那瓶可乐喝的广告差不多,难怪国策里会有计划生育。打饭菜的人永远也无法中规中矩的排队,而站在前面选菜的学生就跟女生逛街挑衣服一样,迟迟不肯离去,又迟迟下不了决定。最痛苦的当属中间的人,前有厚墙堵路,后有穷兵追杀。邀几个人一起吃的好处就是可以尝几口别人的菜,这是不是叫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校园最热闹的当属那条后街。虽然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人潮不断。两排的店铺靠着学生的往来而赖以生存,学生的观光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学校一旦宣布禁止学生出入,这不仅惹得学生恼羞成怒,那些店家也会奋起反抗,很有合伙搞一出起义联盟军的趋势。一定能上头条。去快餐店吃饭,去的次数多了,偶然还会和老板闲聊几句,自然就熟络了起来,所以也会适当的特殊照顾。几家网吧里也是生意兴隆,何等情况也不必名声。我经常去的报刊亭的老板已经对我记忆深刻,每次碰面总会打声招呼。能有一家报刊亭也真是一件幸事。还有理发店,打印店,化妆品店。各有各的tempo,说实话,学生倒是挺享福的。

而今,那些跟我们都没关系了,说得文艺点,就是彼此的过客,相处一段时间,一起看看风景,到了时间,就要毅然决然的离开,即使再多的恋恋不舍都于事无补。

我们的离去并不会带去多大影响。我们走了,又有新的学生进去。就跟做公交车一样。有人说:大学,就像校门口的公交车,坐上车去了又回,那是又开始了一个学期,坐上车去了不回,就毕业了。车子会因为我们的离开而不再载人吗?学校会因为我们的离开而成为废墟吗?就因为我们不想变老,时间会因此而停止或者倒退吗?

阳光照进窗户,碎在了床边,可不再是我的床。墙角偶尔看到的不知名花,寂寞地生长,往后我也不再见。那条被香樟和杨树簇拥的路也许再也不会留下我们的脚步。广播每天三次,照常进行,那个女生漂不漂亮不再深究。图书馆还是那样适合演恐怖片,只是遗憾没有经历过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男女同时选中同一本书,就这样偶遇一场爱情的际遇,看来电影就知道哄人。还是那些被我借过的书,又会印上更多人的指纹。

我们有幸能成为别人的故事本来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这段故事被贴上有效期限也正常不过。倘若时光真能倒流,也只是把现如今觉得没做的事情,给添补进去。可是谁又知道会不会又增添许多想做而没去做的事情。然后又再次想时光倒流。如此反复,终究也不是个办法。

我们只能盼着,在某一天突然想起来,是要聚一聚的时候,那时我们再坐到一起,把记忆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摊开,整理,像看一场剧情不紧凑的电影。喝着酒,唱着歌,聊着天,说着说着就笑了,说着说着就哭了。我们能够在一起做这些事情,。如果我们能再围着校园重新走一遭。如此甚好。

第五个梦·流浪

——刘欢《好风长吟》、零点《荒冢》

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是会到头/马不是好马/那就能走就走/马不听指挥/那就随处停留

——顾城

我对热衷于流浪的人怀有一股敬畏的心情,他们似乎是这个世界的另类,甚至会让我有一种敬而远之的距离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驱使着他们?有种仗剑走天涯的江湖气概。

是他们不甘心墨守成规,做一只井底之蛙?还是生活逼迫他们必须远离?或者是他们心甘情愿地沉浸在路上的感觉?

流浪,是身体的一次远航,是灵魂的造梦。

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并且路途并不算远。其实心里默默暗许,以后要去很多的地方好好领略一番。有几处心仪已久的去处,时常会像被挠痒一样,心里的欲望增添几分。自己一个人或者带上自己所爱之人,人太多滋味反而不好受,更像是一时兴起的旅游。我总是对美好的东西怀有崇高的敬意,以及对它们有着怜爱之情,还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动不已。

若能回到古代,立志做一个游侠。走遍天涯海角,看过千山万水,路途中还要行仗义之事,绝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哪里都可以是家,哪里又都不是家。笑傲江湖。

身边有朋友去过不少地方,着实把我羡慕了一阵,只是都称不上流浪,很快就要回到最初的地方。

真正称得上流浪的人,大抵对自由有非常浓厚的向往,他们坚信远方才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们往往很多人却生活得如同一只风筝,无论我们飞多高,身后总有一根线紧紧捆缚。我们只是看似自由罢了。

安妮宝贝笔下的人属于永远的漂泊流浪,然而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失去,和理想中的自由大相径庭,就如同从泥沼中挣脱出来,满心欢喜的为自己感到庆幸时,殊不知又走入另一个死胡同。所以安妮笔下的人,让我感到绝望。

三毛和荷西造就了一场旷世之恋,而她的流浪却更让人着迷。她的流浪更像是回归于自然,她似乎感知到大地在召唤她的灵魂和躯体,从而她对人生有了觉醒的领悟。她生活在我们很多人羡慕又无法企及的境界里。

漂泊比流浪惨烈。漂泊是一种被动的屈服,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流浪却是一种寻找。找到自由的真谛,找到灵魂的归属,找到身体可以长存的地方。所以需要勇气和信念。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流浪。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行走,遇见过很多人,看到过许多风景,一路上跌跌撞撞,慢慢成长,然后苍老,最后死亡,仿佛回到了原点。所以流浪又是一种轮回,也许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轮回。

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流浪有异曲同工之妙,放下手头的工作,忘掉之前的烦恼,毫无顾虑地背上背包行走。我们总是顾虑得太多,所以错过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追求自由,却被如何追求自由的思绪阻挠。

我们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我有颗流浪的心,总妄想有一天去放浪天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念及此常常把自己感动得要哭,可悲剧的是,第二天照样乖乖地早起去上班。

没错,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实实在在的生活。

远方的土地一定会召唤那些渴望自由的人,如若我们暂时无法流浪,也要有一颗流浪的心。当有一天下定决心可以去流浪了——希望离那时候不要太远,不要等老得走不动的时候,才想起是不是要去流浪了。

流浪之后,也许生活又将是另一番别开生面,津津乐道的迷人景象。去尝试流浪吧,向自由致敬。

第六个梦·诗人

——叶蓓《白衣飘飘的年代》《回声》、老狼《月光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海子

理想的可悲之处,是撞上了现实这一克星。而海子的可悲之处,是他赖以生存的理想的覆灭。当他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撞碎,土崩瓦解之后,他终于醒悟到,再怎么粘合都于事无补,他的理想不容玷污,他也无法容忍自己与世界的污浊之气同流合污,所以,一个白衣飘飘的伟大诗人,在彷徨与思索之后,心灰意冷地迈向了铁轨。

可他原来也只不过是一个骗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很多人以为他真的会找到幸福,可他说的是明天,一个永远都不会到来的一天。他的梦境美好却又吹弹可破,他或许只不过是在紧紧抓住最后的救命草。也许诗人都有一颗纯真的心,所以海子总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逾越的事情。而往往死亡就是最直接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失去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大地,麦田,母亲,祖国的大好山水,他们都失去了一个虔诚的歌颂者。他在遗书中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可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时代造就了他,时代亦能毁灭了他。所以他的死是时代酿成的祸端。

实现他理想的地方,或许只在世界的另一处。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顾城

顾城不属于现实,他属于童话,童话怎么能在现实里长存。

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坚信他的画笔能带给他世上所有向往着的东西。他又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他在认认真真地勾勒自己的童话,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幸福。他又是一个偏执的暴君,所以他自我,外面的世界就算天崩地裂也与他无关,因为他相信童话就藏在他身边。他如同一条横冲直撞的流,要直捣黄河放肯罢休。他受不了委屈,他的世界里没有背叛,谁违反了他制定的规则,那么他就要去谴责他们,去惩罚他们。而终究由于他性格的多变,以及近乎病态的控制欲,他杀妻自缢的结局同样让人唏嘘不已,扼腕感叹。命运总是这么爱捉弄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无疑是对现实的强力反抗,是对理想与光明的向往,他也一直这样努力地坚持着。

可毕竟童话它只是童话,现实它总是冷不丁地从背后刺你一刀,来得猝不及防又难以招架。现实就这么昂首挺胸地矗立在所有人的面前,童话越真实,现实越残酷。我们要在梦中苏醒,就不能对现实置之不理,堂而皇之。谁又能长期生活在梦里,否则悲剧也会在所难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

大抵诗人都过不了爱情这一关卡,他们对爱情有些讳莫如深的关系,而世人也多因此而神魂颠倒。我们大概是从《再别康桥》里认识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身边也有女性朋友对他的婚姻状况表示不满,认为他是一个风流的诗人。

徐志摩是一个崇尚婚姻自由的前卫诗人,为了林徽因,他甘愿舍弃自己的妻子。正如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是一个穷其一生追求理想和爱情以及自由的诗人,他的诗充盈着爱的旋律,理想的音符,和自由的张力。诗人渴望一个灵魂的归宿,而归宿又架于理想之上的,所以诗人在人间是孤独的。人间若是找不到归宿,那就去天上寻找,而诗人徐志摩最后陨碎于天空,也许这就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戏谑的怜悯。

虽然徐志摩的一生暂如同流星一般迅猛地划过,就像他的诗中写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他却给天空留下了一道炫丽的光影,这道光影虽然一晃而过,但是却永久留存在人们心中。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才情值得我们为之倾倒。诗人们的心思世间有多少人会明了,而我们怎能以常人的眼光去断章取义,他们仿佛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谜。而诗人的离去,无疑是这个世界巨大的损失,和遗憾。很多诗人都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无功而返甚至走向死亡,这无疑是对理想主义有着破灭性的创伤,然而一定会有前仆后继的人继续为了理想而奔赴远方。

。。。。。。 。。。。。。

诗人是不平凡的种群,特别是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掀起了一个时代的潮流,冥冥之中他们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所以他们的死也是不平凡的。

这个世界需要诗人,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诗意。

第七个梦·青春

——叶蓓、老狼《青春无悔

当写下青春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心的确是被什么东西刺疼了一下,就像是我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突然发觉这个夏天竟然会这么寒冷。

这个时候校园里的香樟树一定在寂寞地生长着,而每当我经过它们身旁的时候,我总是会抬头仰望风把它们摇晃时的样子,然后默默地笑了。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记得我,正如我时常会意犹未尽地想它们一样。

青春如墨,时光如水,当水日夜不停地注入盛满墨水的瓶子里后,墨就一点一滴地被稀释,最终干净得如同一瓶清水。而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不断冲刷的过程中,融化成时光一去不返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有幸,就会成为别人的纪念,存在别人的故事里。

青春就像一节美术课,我们在印上青春字样的画纸上,画上了梦想与失望、笑容与眼泪、冲动与思索、勇敢与怯懦。我们画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遇见过的人,感受过的心情,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直到在某个漫不经心的时候,下课铃声突如其来地发出刺耳的声音。时间老人说:你们都放下手中的画笔吧,时间到了。可当我像是充耳不闻,想拿起画笔继续画的时候,我的画笔不见了。我怒气冲天想要翻脸,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所有东西都消失了,我的画不见了,时光老人不见了,身边的同学不见了,我的青春也不见了。那个晚上,我以为凭着记忆就能把那张画重新画出来,事与愿违的是我再怎么绞尽脑汁地想,那些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我都只能记起其中的一部分。而剩下的一部分,我发觉它们同样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而我终于在那个夜晚,惊恐地躲在某个角落里放肆地哭泣。

我以为生活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流逝,我以为青春会乐此不疲地昏死在悔恨之中。可当我在每个夜晚都在为过去的这一天悔恨时;可当我睁开眼没有笑容地看着新的一天到来时;可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要把胡须剃干净,而我竟然一无所有时;可当我总是看着现实中的自己大失所望,难过得想要流泪时;可当我听着“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苍惶的眼等岁月改变”时。我顿时感到心伤如同久未谋面的大雨,凶神恶煞地像是枪林弹雨狂扫我全身,同时伴随着电闪雷鸣,狂风怒号,我的心绞痛得无以复加。

青春真的可以无悔吗?而我看着青春的逝去真的可以不仓惶吗?我们面对离别真的可以不忧愁吗?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可我竟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在黯然神伤中无法自拔。我竟然躺在逐渐逝去的青春里终日卧病不起。我竟然在一边悲痛欲绝的同时,也一边不知悔改地搪塞所剩无几的青春。我竟然在不断地为做过的事情后悔,直到把我双眼蒙蔽。我竟然在失去的同时,欲壑难填一般地继续失去。我竟然把青春当做一整个生命去胡搅蛮缠,以为它一旦远离,一切都将荡然无存。

我们明知是错,却一错再错。我们把过错当成了错过,又把错过轻视为过错,然后我们原谅了自己,不晓得这也纵容了自己。“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谁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可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解脱。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真的算了吧,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就算我们把它融化在血液里,也会在某一天某个一不小心,随着伤口流淌出来。我们觉醒,最后我们痊愈。青春就算再不精彩,那也是属于我们唯一的弥足珍贵的那段时光,而生命也不止青春这一条路。

正像松下幸之助说的: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龄。

【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听完那些歌之后,我竟然奇迹般地做起有关的梦,我仿佛就是那个唱着校园民谣桀骜不驯的少年。可那个时代终究是离我们远去,因为梦总会有醒来的那一天。我前所未有地把这些梦都一一地记录了下来,也许只属于我个人的,或者也会有人以此有共鸣。很多事情再也回不去,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人也总有离我们而去的那一天,我们都开始为生活而奔波,我们会与那个书生意气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学生渐行渐远。我们虽然难免会缅怀以往的一切,但是我们更要珍惜身边陪伴着我们的人,更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为了理想我们要努力拼搏。我们永远都要有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