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之变

2014-07-17 12:50 | 作者:资水渔哥 | 散文吧首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得深沉”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湘水西北,洞庭之南,曾经是银城益阳一个贫穷落后而又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在这片贫穷却又肥沃的土地上,我耳闻目睹了家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雷激荡的三十三个春秋,是党的好政策决定了祖国的腾飞和家乡的巨变,是家乡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汗水浇灌出了和谐幸福生活之花。在新时代的风云中,家乡人民挥别了贫穷落后的旧貌,将满目疮痍化作了过眼烟云,脱胎换骨般创造了惊人奇迹和灿烂容颜。

和祖国很多地方一样,我的家乡在几十年前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思想保守,破破烂烂地藏在群山的皱折里,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是典型的“三不通”地带。虽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只有一排排破旧而低矮的农家小屋点缀在这青山碧水和纵横阡陌之间,稻草盖顶,报纸糊窗,木板钉门,简陋寒碜之至,天蛀虫叮咬,天四壁透风,天屋漏如注,烈日酷暑难当,比起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飞檐画角,颇有点“青砖灰瓦皇家殿,绿水青山百姓窝”的凄楚和无奈。或许是山太高阻挡了的世界的精彩,或许是路太窄隔断了外界的音讯,生活在这里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却终日是缺衣少食,仅能满足最低的生存需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贫困像村里的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大家只能望山兴叹。到了晚上,整个乡村显得十分荒凉,偶尔只有流星划过天际,远山近屋处时而传来几声狗吠鸡鸣,却更增添了乡村的清冷寂寥。小屋里昏黄的煤油灯形同虚设,我们兄妹几个趴在书桌前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或坐在奶奶的跟前,听她讲那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诸如“龙女牧羊”、“李逵救母”的故事,但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快意的爱恨恩仇却使我们始终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以致于对我们后来的人生和性格都有较大的影响。

就拿道路来说吧,那时我们村仅有一条坎坷不平又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行在田野、丘陵和山脉之间,但却是乡亲们的一条“主干道”。一到雨天,小路泥泞如泥滩,人走在路上颤颤兢兢,如临深履薄一般,自行车、平板车根本无法通行,到田间劳作的大人,到学校上学的孩子,翻车绊跤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小孩子,上学放学总是背着一身泥,有的甚至连爬带滚到达学校时,已是难见其庐山真面目,我上小学六年都是穿梭在这条路上,吃尽了颠簸的苦头,没少绊跤喝泥水。如果小路被冰雪覆盖,那就更难走了,有如过雪山草地一样,后面的人只能小心谨慎地踩着“前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进水坑或滚进水田里,带来一天的后悔。在有的路段,若是有人狭路相逢,就只能拥抱着相互让路。我清楚地记得有年夏天,家乡开始了争分抢秒、热火朝天的“双抢”。由于下了一场雨,父亲在挑着两筐稻谷回家时,摔在离家不远的田埂上。这一跤摔得很重,两筐稻谷倒在水田里作了肥料,父亲的腰也重重的地撞在田埂上,痛得站不起来,最后是由二哥背回家的。路啊,路!路从此在我心底打下深深的印记。那时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宽阔的马路,能让我们少吃苦,少遭罪呀?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有的家还买了黑白电视、缝纫机等“家用电器”。然而,家乡泥泞狭窄的小路却已越来越承载不起生活步伐的快节奏。

社会的发展终于给家乡建设带来了转机,政策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沃土。2006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很快吹遍了广袤的神州大地,滚滚前行的岁月的车轮使人民群众的观念发生了急剧转变,全国各地包括我的家乡碰到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弹指一挥间,交通发展就像上了“宽带网”,在城乡之间迅速延伸。在“乡村公路村村通”思想的指引下,修路大军顶烈日、冒酷暑,开始了开山造路的大行动。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他们起早贪黑,连续作战两个月,一条八米宽的环湖水泥公路终于从摇头河沿黄家湖岸延伸五六里地,接上了镇政府到市区的一级公路。近几年,政府部门又加快了修路的步伐,使我们邻近几村的几条原本泥泞狭窄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路隘泥深苔滑的“行路难”从此成为了历史。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公路修通了,以前好多令乡亲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慢慢变成了现实。农田灌溉方便快捷,插田用抛秧,打稻有收割机,三轮车、拖拉机也取代了肩挑手提,隆隆的机器声和往来的汽笛声渐渐送走了父辈们渔舟唱晚的闲适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厄,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我漫步在家乡的公路上,心驰神骋,感概万千。放眼望去,一幢幢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富丽堂皇,一片片长势旺盛的庄稼郁郁葱葱,随风起伏,在远处座座青山的映衬下,一丛丛绿的树、一排排红的字、一堵堵黄的墙,显得色彩缤纷,宁静和谐,好一派绿野田园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散发着乡村韵味,真可谓收山水风光于一体,集南北雅韵之精华,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看到这些,使我真正深感大自然造物的伟大和更加理解人定胜天的哲理。在阳光的照射下,公路如一条随风飞舞着的银灰色缎带,亮光闪闪耀人双眼,蜿蜒地连结着城市和乡村,各种农用车和小轿车往来穿梭,到处能看到乡亲们的开心的笑脸,要不是亲身经历和目睹这一切,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曾经生我养我的家乡。

经济搞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乡亲们自然而然就动起了发财致富的心思,有的投资办起了养殖场,有的开起了窖砖厂、铸造厂,还有一些外出打工的,几年回来时都是披金戴银,开着各式跑车,好不潇洒。口袋里有了钱,大家又忙着盖楼房,置办家具电器,闭路电视、电冰箱、电冷暖设备、3G手机等逐步进入家乡人的生活辞典。生活富足,劳力轻闲的乡亲们开始自发地关心和投资起村里的公益事业,年轻小伙子们在上班或农活之余义务修补路,拉东送西,扶老帮幼,忙得不亦乐乎;很多中老年人自发地组织了秧歌队、广场舞、戏班子等。“乐声一片入云衢,人影灯光满地铺”,每到晚上,我们村小学的操场上就人声鼎沸,华灯如昼,锣鼓声、二胡声、歌声,优美动人,缭绕半空,足可传出十里之外。孩子们已不屑于去听那些不知被演绎了多少遍像被水泡淡了的馍馍那样无味的故事,随大人们一起融入到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社会的大潮中纵情地放飞着各自的理想,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蒸蒸日上,其乐融融的新农村生活图画,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政策,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创国家森林城市,建绿色文明益阳”的口号今年在我市骤然响起,市委、市政府确保要在两年时间内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益阳是全国首个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生态林业的建设自然要走在全国的前列。政府部门本着“保持原生态,做好水文章”的宗旨,在这方面加大了招商引资和扩建的力度,家乡的黄家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在历史机遇中应运而生,这是继周立波故居之后我市着力打造的又一生态旅游景点。黄家湖是洞庭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市区以北7.5公里处,资水尾闾,南洞庭湖之滨,水域横跨五个乡镇,面积11.67平方公里,多条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航道可直达江海。黄家湖湖面恢弘辽阔,湖汊众多,水草丰茂,湖水清洌甘甜,宜养宜饮宜游,两岸群山环绕,丘陵广布,茂林修竹,农业、渔业、畜牧业发达兴旺,是富绕的“鱼米之乡。湖北岸一带修竣了环湖公路,通了公交车,沿湖开发了垂钓乐园、皮划快艇、农家乐、酒店、宾馆等旅游项目,还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盛大的龙舟赛事,确实是乡亲们尤其是外地游客休闲避暑的绝佳去处。“青草湖边留客处,绿杨堤畔落酒家”,置身如此美景画图之中,邀三朋五友或湖中泛舟,或岸边垂钓,或饱尝大闸蟹,或煮酒话家乡,与天地融合,赏无边秀色,体验那种忘机脱俗之感,岂不快哉?湖区历史文化积淀也十分深厚,如岳飞练兵蚂蚁堤、关云长单刀赴会遗址、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军驻营等都是久负盛名,“三周一叶”更是扬名海内。这里还有丰富的渔耕文化及民俗活动,如湖汉扳罾、麻网撩鱼等,沿湖人文景点、古迹遗址充满神秘色彩,可令久居城市的游客耳目一新,留连忘返。昔闻洞庭天下水,今看黄家天下湖,往者可鉴,来者可追,目前的黄家湖风景区只是初具规模,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未来的黄家湖必将以更加华丽的姿容,更加秀美的身影呈现于世人面前。

道不尽的家乡情,赞不完的家乡美,家乡变了,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令人心醉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乡是祖国的一分子,家乡的变化不正是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缩影吗?我深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这片土地,爱我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湖南 肖友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