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活着

2014-06-27 17:24 | 作者:梅兰 | 散文吧首发

王表叔,今年68岁了,皮肤黝黑粗糙,脸上满布着条条沟壑,可身体很敦实。

今天,天气晴朗。王表叔不知从哪里带回两根粗壮的竹子,放在院子里。吃过早饭,他悠闲的吸着旱烟,用锯子将一根竹子锯成一米多长的竹段,再用小刀将竹子削成很均匀的竹条。一看那架势就知道王表叔要编背篓了。

只见他用那精致的削竹刀慢慢的打理每根竹子。把每根竹子削成均匀的篾片,再细细的打磨,整理好了,端上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一角,一边编背篓,一边把家里的VCD开到最大音量。有时还五音不全也跟着唱几句,惹的满院子的人笑。

编底、编整体、插花、编口。竹条很听话的任他摆弄。最后一道工序是打背系,经过这样几个环节,傍晚时,一个背篓就在他边说笑边干活中完成了。

其实,王表叔最擅长的活是打铁。他是家乡有名的铁匠。

现在铁匠铺少了,所以他的铁匠铺经常聚来四面八方的人。有人来了就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打起铁来。人们纷纷拿来用坏的农具,主要就是锄,镐,锨,豁子头等

王表叔没有徒弟,也不让人帮忙,一会儿功夫,用坏的农具几下就修好了,不成规矩的铁块很快变成了人们想要的农具,

王表叔的铁匠铺生意红火,听他说,有时候活多,一天能挣300多元呢。问起王表叔的生意经,他很自豪的说,人不能把钱看得太紧了。有时候别人差你几块钱不算啥,无外乎费点力气,力气用了还来,人得罪了,坏名声也就传远了,生意就熄火了。

王表叔打铁,还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老人,残疾人来打铁,从来不收钱。他说,尽管自己年龄也大,但有手艺,随便就能挣几个钱,可那些老人,残疾人挣钱难啊,挣他们的钱是缺德。

说起钱,王表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钱够用就行了,不要整天想钱。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累死累活挣那么多,没道理。

和王表叔聊天,问王表叔还会些啥手艺。王表叔笑笑说,说起手艺,都会,但不是很精。他说过去他的看家本领是打木桶。别人打的木桶,要么不圆,要么打好还要用木屑轧才能装水,可他打出的木桶不需要。他打出的木桶圆而且不用木屑轧就直接装水而且滴水不漏。

说完这话,见我露出不信任的眼神,王表叔就急忙把他家里的一个木桶搬了出来,而且让父亲作证。看见这个陈旧的木桶。我相信了,他为了检验的话很真实,就要往木桶里放水。见王表叔那认真的样子,我笑了。

听旁人说,王表叔还会石匠,泥瓦匠。一次我问王表叔,你师父是谁。他笑着说,没有师父,都是些手上活,别人干就在旁边看,有时候帮师父们打打下手,自己没事了就琢磨,久而久之就会了。

问王表叔为啥不代弟子。王表叔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聪明,都想到大城市去挣大钱,那看得起这些小生意。看来,我一生的手艺一套失传咯。说这话,还有点伤感

邻居有几家在修新房,王表叔也没闲着。哪家修房他都要去帮几天忙。他不会砌砖,可他会削原木。他手势好,削出的原木很端正。主人家满意,要感谢他,他总是再三推辞。他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多帮帮别人,当你有事时,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帮助你。

远近的人都喜欢他。他还有很多手艺没有露出来,在我看来没啥农活能难住他。让他帮忙,他再忙,也停下手里的活,乐呵呵的来。活有时候做得粗糙,可他乐于接受批评。

王表叔很会享受生活。听说电磁炉、电饭煲做菜做饭方便很干净。他紧忙叫上父亲陪他去买。家里的电器多,说这些都是他买的。

他常说:人要活得有精神,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