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

2014-06-20 10:28 | 作者:云的天空下 | 散文吧首发

北方的天是有些寒冷的。

立了冬,入了九,那日子却渐变得了起来,连带着天也冷了许多,仿佛一之间,风就失去了日的灼热,还没有来得及秋日的柔凉,就如同刀子般强劲起来,扫过脸的时候,会将眉毛拧的生疼。

寒冷的日子确是延长了些,从农历十一月直持续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就通了那句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屋子里炉火要烧旺,炕要烧暖,出门穿方口棉布鞋、戴棉手套、厚棉帽子、围厚围巾,穿棉衣棉裤,裹厚裹严实方可。自然,这是以前,现今都被各式各样的保暖衣裤、皮鞋替代了,如今的冬天,零下二十度的严寒,照样有美的少女只穿着打底裤、丝袜就敢出门。

自然是要下的,或轻舞飞扬、或狂风肆虐,一个隆冬隔三差五总是要下上那么好几场。

下雪的日子,有时是有征兆的。天会开始变冷,风在多加了强劲之后,会在吹过脸之后如刀子刮过般生疼。这时节,字眼里便成了“北风卷地白草折”。大块的云,像是被泼了墨,布满天空,天色也是阴暗地让人心情愈发压抑和沉重。等到开始下雪的时候,那雪就变成了沙子,随着风到处肆虐,带着呼呼地声声怒吼,打在身上,打在脸上,走路连眼睛都无法睁开,这就比较糟糕,让人不喜欢。

但有时候下雪是毫无征兆的,明明天黑之前还是晴空万里,睡觉的时候看天还是星星眨眼,但是睡中那雪就悄无声息地来了,正可谓是来如梦了无痕呐。记得大学时最后一个冬天,有一天在睡梦中听到有人在楼道里大声唱歌“你那里下雪了吗”,等睁开眼隔窗一看,果然,外面早就一片银装素裹了。这是很让人欢喜的,没有风,灰蒙蒙的天要稍微亮堂一点,雪花一片一片,垂直的落下来,飘飘洒洒,一小会就能在地上砌下厚厚的一层。站在雪地里,伸出手,让雪的冰凉轻吻掌心,然后顺着血管悠悠然直通心里,那感觉煞是通透,宛如炎热的夏天咬了一小口冰棍,一直凉到心底。抑或着躲在阳台上,透过玻璃看雪,想起某个飘雪的日子,有人偷偷送给自己一副针织的手套或是围巾,为雪平添了几分浪漫,那心里自然也是多了几分温暖

最是雪后天气放晴,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阳光照在雪上,倒反射出点点的七色光芒,赤橙黄绿青蓝紫,煞是好看,抓起一把雪,用力抛向空中,那雪花却便一路翻飞,点点闪烁,耀的直晃眼睛。这时节,字里行间都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是瑞雪兆丰年的诗句。

记忆里有两场雪是无法忘怀的,一场是小时候,大概五六岁,下了有三四十公分厚的雪,没过了大人的膝盖,那是有记忆起见过的最大的雪了。还有一场记不起是哪一年了,只记得是大年三十下了一场雪,正月初一早上天放晴,踩着皑皑白雪挨家挨户给全村人拜年。

北方的年味比南方要浓厚,这是相宜的。许是跟北方的冬天,总显得颜色单调有关系。北方的冬天,万物皆枯,花虫草都躲在地下修养生息,舍不得显身,一片枯黄,合着脚下的黄土,单调中透着凄凉。但眼睛是需要鲜艳和色彩的,于是,红的鲜艳的头花、粉的可爱的羽绒服,红红火火的春联、金光闪闪的倒福字。人头攒动买年货,红苹果,黄柑橘,红辣椒,绿辣椒,真的是红红火火过大年,因了这阙红,年就要更加热闹。

闹社火是北方的年必须要有的节目。一个“闹”字和“火”字,概是因寒冷而起。因了寒冷,人们才会抱团、围着火堆取暖,当驱除了寒冷,再转头看的时候,说话间声音嘈杂就会觉得闹了。在南方,许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社戏”了。闹社火要有大鼓、大锣、大嚓,要有五彩旗、香案,要有花丫头、棒槌、敲小腰鼓的、蛮婆,要有高跷。话说这踩高跷还是要一点功夫,一般高跷是用木头做成,长一米五左右,在一头约二十公分处楔进去一个二十公分的横杆,与主杆呈垂直九十度,是用来放脚的。踩高跷时,小腿贴着主杆,脚放在横杆上,用绑腿绑好,这就能走了。这是要保持好平衡的,否则跌倒了,想再站起来就要难很多。不知许是什么原因,每次看踩高跷,会让人联想到沙漠里的骆驼赛跑,奇怪得很。

唱戏也是不能少的。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秦腔》里说,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 剧不同腔。在北方,东北好二人转,京津好京剧、华北好豫剧、山西好晋剧,陕甘两地最好的,则是这秦腔了。唱秦腔是有点不准确的,应该是吼秦腔,底气中足、声嘶力竭,大声吼出来,嗓子像要迸出血,耳膜像要被震破,锣声越来越紧,唱腔越来越快,台上唱的貌似上气不接下气,台下听的仿佛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唱的和听的都已是浑然忘我,血脉喷张,大汗淋漓。突然发一声喊,一声锣响,台上唱一个长喏,台下抹一把脸上的汗,长出一口气,通体舒畅。因着,这秦腔就是爱者爱得要死,恶者恶的要命。要让吟惯了楚辞离骚的江南秀士听秦腔,怕是要堵耳朵逃跑的。

北方的冬天,阳光慵懒,被寒冷的风裹挟着横扫过一旷无际的大地,吻过古旧的街道、喧闹的人群,追逐着行人脚下斜长的影子,行走于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梦魇,恹然欲睡。

想念北方的冬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