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生成与残诗的存在

2014-06-08 15:18 | 作者:June Yang | 散文吧首发

诗的生成与残诗的存在

杨于军

一、研究背景

(一)个人经验:

笔者1982年开始写作。发表多首、篇诗歌散文诗论。1992年至2002年基本缀笔,保留下来的作品寥寥可数,只是十几本断续的日记。火山休眠期。

1986至2006年的中英文文字收集在《天的花园》里。近期整理个人近十年的文字,准备第二部双语文集

两次整理过程中,都发现日记本和电脑文件里,有很多文字片段,有时是一句,几行或者十几行,甚至只是一个标题。感觉不完整,但事过境迁,无法继续。比如:

十二月

十二月

总是让我不安

就像可能的离别

我这样习惯你的存在

一年将尽

恍如昨

时间

都无法用感觉衡量

本来符合流水的比喻

却被划分成一段 一节

情感也因此受伤

自在2

我拿开伊搭在我肩上的手

如同拉开门栓

然后起来继续阅读

另一个男人的灵魂

(二) 其他事例:

1、说到残诗,你一定会联想起纳兰性德《沁园》中的一句:“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原词为: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2、徐志摩也曾在《晨报•文学旬刊》发表过一首原题为《残诗一首》)

残诗

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润,赶明儿,唉,

石缝里长草,石上松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

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

要不了三五天准翻着白肚鼓着眼,

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

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

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箫唱歌,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您叫去!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

3、敦煌石窟出图文书中也抄有窦昊的一首缺题七言残诗。

4、古汉语音韵学、训诂学专家黄灵庚教授于 2007年05月17日《金华日报》黄灵庚在2007年4月21日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和浙师大联合举行的全国“李清照及南渡词人” 学术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惊讶和思考。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黄灵庚自己戏拟的后四句是“离乱经年望北阙,思乡永夕怀沈侯。梧桐叶落伤心地,道说天凉总是秋。”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陈祖美说,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仔细一琢磨,《题八咏楼》是首残诗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清照集笺注》收录她现存的五十二首词和五六首诗中,许多都是残句,有的只剩一联,有的只余一句,那么,《题八咏楼》同样可能在流传中缺失了后半部分。

5、古今中外诗词歌赋都有不少属残缺。

古有东晋郭璞,南宋陆游, 外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柯勒律治《忽必烈汗》 和《克里斯德蓓》 就是两首残诗。

6、“我想将来总有一天,会有人记起我们。”据说,这是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两句残诗。

但是我个人认为,也许并非残缺,而是只有这一行。

二、残诗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说,存在即是合理。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和《小逻辑》中“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 sei alles Wirkliche vernünftig und alles Vernünftige wirklich"(德文)"What is rational is real, what is real is rational”在他的那里,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而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

(一)艺术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人在这里不想详述人们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联想到的维纳斯,斯芬克斯等具有残缺美的艺术, 而是以多才多艺的巨匠和天才达芬奇为例。

1. 达芬奇被誉为人类智慧的象征,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他的生命就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一路撒满崇高的未完成的艺术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辛酸地说:“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

由此我写了一首短诗:

未完成的

——给达芬奇

我知道

想找到你

一定要看你未完成的作品

大师

你的灵魂一定还在那里游荡

2. 再看席慕容的一首《雨中的了悟》 :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短短的五行,其实只是一句,已经完整。当然不能算作残诗。

各种原因造成现存的不少艺术品都是半成品。同样,诗歌创作也应该有一部分属于未完成状态,而且部分因此而独具特色。

(二)诗句的形成

赵缺《无咎诗三百序》中有“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中指出:“ 诗人就是自然; 自然在他身上促昂早产品。”

同时,他揭示了艺术创作的两种模式, 即心理学创作模式和幻觉式创作模式。前者加工的素材来自人的意识领域, 后者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陌生的东西,仿佛是来自人类史前时代的深渊, 又仿佛来自光明和黑暗对照的超人世界。《人类极其象征》中揭示了人类的艺术的历史积淀性,集体性等。

我个人写作经验可以用影片Finding Forrester 中Forrester 所说的一句话来概括:

You write your first draft with your heart; and rewrite it with your head. (初稿是用心写的,修改才是用大脑)

既然写作依赖于人的心理能力,即感觉,直觉,情绪,情感和思想。那么这些因素的特点也决定了诗的特点。

(三) 个人创作过程:

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词。比如我喜欢多音节的英文单词Inaccessible 和Unrecoverable等。读起来有一种节奏和乐感。于是有了以这个单词为题目的英文诗。

围绕着这个核,其他的词汇聚集,层层包裹,延伸,便形成一首完整或不完整的诗。

所说创意思维一般经历的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也就是一首诗或一篇文字的构思过程。

下面一首英文诗就是描述了的生成:

My Poem Writing

By June Yang

Always an image or a sentence to begin with

Like some dark matter appearing in my mind

Invisible but true

Attracting matters alike

Like those particles gathering

Around a core or a nucleus

Or dew on a web

Forming an organic body

Under certain weather conditions

Condens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Fused with passion and thought

Integral but fastidious

Eventually reaching an equilibrium

Coming into existence

As a poem

A concentration of words

A celestial body

Aug 19, 2012

同样,一首中文诗也是文字在心里形成以及写作状态的写照:

间歇喷泉

你来在地心

时而冷静

时而炽烈

有人说你心如止水

有人说你热情似火

面对世界

你默默无言

或滔滔不绝

积聚内涵

形成力量

潜藏越深

就喷射越高

每个人都自信地以为了解你

其实你都说不清自己

生当如花之绚丽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活

仿佛只是守候和等待

因为不知何时再见

2011.5.18

可见,似乎是灵感和闪念的文字,其实长期的经验和阅历的积淀,情绪的酝酿,思维的整理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和集中,求同和求异,正向和逆向的综合。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等。

(四)《周易》思维,突出地显示为“象思维”即“观物取象”。这种“象思维”,正是在卜盆中形成的,经常表现为“象的流动“:

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

你是我的单曲循环

你是我的

睡莲

我的

星空

我的

云雀

我的

湖畔水仙

你是我的

莫奈花园

普罗旺斯

我的

伦敦酒吧

我的

撒哈拉

瓦尔登湖

普希金庄园

你是我的

吉檀迦利

我的

乞力马扎罗的

你是我的

奇异恩典

你是我的

单曲循环

2014年6月2日

开始在我脑海里盘旋的只是一个句子——你是我的单曲循环,然后如同流动的溪水,飘荡的音符,一个个形象和象征展开,蔓延。

全诗没有一个形容词,每个名词都给人美好,浪漫的文学艺术气息的联想:

莫奈的睡莲,梵高的星空,雪莱的云雀,华兹华斯的湖畔水仙,在莫奈花园徜徉,陶醉在普罗旺斯薰衣草的花海里,在伦敦酒吧清酌,撒哈拉流浪,想象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在瓦尔登湖邂逅梭罗的灵魂,普希金庄园写下自己的童话。献上泰戈尔的献诗, 仰望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把这一切美好作为奇异的恩典,让你在循环往复的梦境中安享时光

三、残诗存在的必然性

(一)在情绪上,

就像纳兰性德所说,残诗不需要续写。当然那会引出他更多伤怀的文字。

我们知道,情绪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产生的。时过境迁,如果没有恰当的环境重回那种心境,是很难继续的。有时,即使回到相同的境地,也未必有相同的感受。所谓物是人非是也。比如:

接近大师

曾经那么渴望

接近大师

在大师身边

你却渴望离开

2014.5

写在灾难之前

文字先于灾难

先于盛典

先于所有预感和反思

2013

(二)意念上

如果一句就足以表达,又何必多写。比如:

二十年

日积月累的雪

等待你说些温暖的话

2009.12.

而且,人类思维本来就是带有跳跃,发散,有时转瞬即逝。所以有时是不想续写,有时是无法续写。

(三) 审美上

毋庸置疑,残缺的美给人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冰裂纹的瓷器,破裂,也是一种美的存在形式。如:

冰裂纹

破裂

从什么开始

可能以美的形式存在

2014.2

(四)思维的连续或不连续性

有些文字

我的文字

在哪里

我的文字

无法查找

没有标题

甚至没有关键词

没有标点

它们只是彼此连接的

水流

2013.10

春夏之交

总是这些模糊的季节

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在等待中所做的

是拯救还是毁灭

就像一朵花对风雨

拒绝得这样无力

又答应得这样犹豫

只当是命中注定

2014年3月

仿佛已是结局,又似乎意犹未尽。很多文字都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觉。

由此可见,残诗的存在和诗的存在一样自然,合理和必然。

四、有关诗的生成的其他思考

京报网讯曾报道: 提交几个关键词,电脑就能在几秒钟里作一首诗,还署上你的名字,这就是正在网上风靡的“诗歌生成器”。仅仅是一个“猎户星免费在线写诗软件”,上线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制作了24万余首诗歌。而其他类似的写诗软件,也在不断创作出难以计数的“诗歌”。

软件制作者“猎户”坦言自己并不懂写诗,只是把“诗歌生成器”当作一个好玩的“填词游戏”而已。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这种文学创作速成和快餐式,是耻辱,玷污。

我认为, “诗歌生成器”这样的怪物,就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不可能写出真正的诗。

当然,作品的形成可能带有偶然性,但是文学创作应该厚积薄发。

自然形成的一定是形态各异,比如冰川,比如云朵,比如有三叶草也有四叶草。不可能按照什么标准,整齐划一,不可能批量生产。

不知在哪里读到的这个比喻,觉得很形象:

发散思维,就像一棵树。思维本身就好象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迁移类比”的能力。如果说事件是“树”的主干,那么它的枝桠、叶子、根茎等就是思维迁移的结果,迁移类比能力越强,枝桠、叶子、根茎等就越茂盛。

养分来自人本身在生活中积聚的见识和认知,自然这种积淀越深厚,迁移出来的深层认知就越正确,包含也就越广阔。

因此,不论完整或残缺,诗,只能发自内心。正如上文引用的个人诗句《间歇喷泉》所描述的那样: 来自地心,积聚内涵,形成力量——

2014.6.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