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的火把——记桐梓县黄莲乡安星小学老师周廷猛

2014-05-25 22:17 | 作者:王宗伦 | 散文吧首发

文/王宗伦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工作就是修行,越苦越累越是修行!”八年来,他靠一个人的工资,带着一家人来到在桐梓县最边远落后贫穷的一所只有一名老师的村小任教,决心扎根一辈子,实现自己的教育想。他,就是共产党员、黄莲乡芭蕉溪村安星小学老师周廷猛——《传递的火把》。

1.学校是他经营的“家”

2003年,周廷猛遵义师范毕业,2006年来到桐梓县黄莲乡某中心完小任教。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1年,黄莲乡芭蕉溪村安星小学老师调走,派谁谁都不愿去,你推我诿。周廷猛站了出来,说,我去!好心人替他惋惜——笨!

安星小学坐落在芭蕉溪半山坡上,三间土坯瓦房,年久失修,屋漏墙裂,门破窗损,早成危房。老师上着课,常常情不自禁地抬头看看裂口的墙缝,生怕倒下来砸着学生。周廷猛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租用了当地民房上课。农家猪圈就是厕所。这家人养猪多,学生不敢进去,只有跑到附近的山坡上、树林里、庄稼地大小便。

他一边教书,一边想办法化缘修建厕所。

2013年,深圳一个爱心团队捐赠给他8000元。他细细盘算着把钱用到刀刃上。实地查看,协商土地,规划图纸,拟定方案。一放学,他就甩开膀子平地基、挖粪坑、挖基脚,妻子帮他运泥土、打下手。能自己干的,坚决不请人,怕花钱。就这样,3吨水泥、8方沙石、500块空心砖、200斤钢筋、6方毛石,他一脚一手全部备齐。砖工师傅来了,他和妻子和灰浆、担砖块、运石头,忙完这头忙那头。一男一女两间钢筋混凝土平顶厕所,外加一间洗衣房,只用去7500元。剩下的500元,他设立了安星小学奖学基金。

厕所修完,他饱含热泪地给黎老师团队写了一封信:

感谢黎老师团队,是你们的关怀,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到光秃秃的山坡上上厕所了!是你们的关怀,我们在拉肚子的时候不再跑到森林中,谢谢!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更没见过你们的身影,但你们的光辉形象却烙印在我们心中,感谢你们。安星小学。2013.1.22.”

有了厕所,安星小学的师生们更加“安心”了。自从他来到安星小学,一下从全乡倒数一跃居全乡第一。他教学八年,六年统考全乡第一。奖状上全是心血!

2013年7月,黄莲乡党委书记兰玄德将安星小学搬到芭蕉溪村办公室上课,结束了租房上课的历史,学生人数也从25名增加到46名。学前班19人,一年级11人,三年级16人。复式教学。学前班15分钟,一年级20分钟,三年级25分钟。学生轮流上课,轮流休息,老师不休息。中午,学生写字做作业,他腾出一小时给学生煮营养餐。安星小学没有工勤人员,他就自己煮。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干脆把妻子接到学校,帮他煮。妻子没工资,纯属帮忙。没工资没关系,只要有利于学生,就值!

除了煮营养餐,妻子还经常帮他掏厕所。

新搬的学校厕所只有一个蹲位,门坏了,关不上。男生上完,女生再去。女生上厕所,两人一组,一个进去,一个站岗。茅坑小,每隔十天就要掏一次,否则,粪水满溢,没法上。周老师把粪水挑到农民的庄稼地,浇灌庄稼。他挑,妻子浇。农民看见了,也来帮着挑。把茅坑掏空,一次要挑十六挑。路程近,半天可以掏空,路程远,要整整干一天。

周老师挑粪浇地的时候,常会想到父亲。父亲年过花甲,他准备把父亲接到学校一起生活,假期就不用回家了,可以免费给当地初中学生辅导一下功课,让他们凭硬本事考上高中,同时,他双休日家访,父亲可以帮助照管校园。父亲接到他的电话,非常乐意,只是家中喂起猪的,等猪卖了就来。

知子莫如父!

周老师一家,就靠他每月2459元的工资生活。妻子患有子宫癌和严重的妇科病,全靠吃药维持。虽然经济拮据,但只要是用在学生身上的钱,他从不吝啬。八年来,他为了家访和接送学生,骑坏了两辆摩托车,每月家访的油费、与家长联系的电话费,少说也有两三百元。八年来,给学生垫付的医药费和被拖欠的学杂费,已有好几千元,他从没催讨过。

一所学校,是他苦心经营的“家”!

2.100名学生的“留守爸”

2007年10月的一天,早上7点,余清美同学放牛时,被邻居的狗咬了八口。可是,当地养狗人家,从来没有打狂犬疫苗的意识,不管不问。两家大人为此谩骂,干得很凶。周老师家访,余清美就守着他哭。周老师劝两家不要吵了,把孩子接回家,他去买药。他跑回学校讲了情况,没想到遭到不同劝阻。有的说,事情不是校园内发生的,不关学校的事,不要无事找事;有的说,学校付了钱,学生家长不拿,养狗的不拿,这钱怎么办?也有的说,这地方的狗咬人从没打过狂犬疫苗,何必多事。周老师急了,狂犬疫苗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多争论一分钟,风险就增大一分。他当时工资800元,父亲生病,全寄回家了。身上没钱,怎么办?难道算了?不行!他眼前晃动着余清美同学痛苦哀怜的眼神。他把心一横,说,养狗的不拿,学生家长不拿,我拿,借300块给我,下个月工资还。300块钱借到手,他骑上摩托车就走。骑到绥阳县太白镇,没有,骑到黄莲乡卫生院,没有,骑到木瓜镇白露卫生室,还是没有,骑到松坎镇卫生院,有!谢天谢地,162元。买到狂犬疫苗,悬着的心终于放稳下来。在松坎吃了两碗炒饭,给摩托车加满油,嘟的一声就往回奔。返回路上,天慢慢黑了下来,道路泥泞,下着小。黄莲的通村公路,大多在悬崖峭壁上蜿蜒曲折盘旋而过,晨昏雾大,行驶艰难,一到晚上,雨雾更大,只见前方几米远的地方,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他双手紧紧把住龙头,生怕一不小心就飙到悬崖下。尽管练就了摩托车驾驶绝活,在一个叫桐梓垭口的地方,还是差点撂下了1000多米的悬崖。来回140多公里,他整整骑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在24小时内给余清美打上了疫苗。学生家长、养狗主人都流下了感激悔恨泪水,争着拿钱,争着留他吃饭。他如释重负地返回学校时,已经半了。

黄莲贫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成了留守人员。娃娃遇到头痛脑热,爷爷奶奶一不会打电话,二不会骑摩托车,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周老师,催孩子早点到学校,让老师送去治疗。就这样,八年来,他当过100多名学生的“留守爸爸”。他不仅护送治疗,还垫着医药费,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回来在他家吃了饭,再送回去。现在,他自己买了温度计,配了防感冒、拉肚子的药片,有些小问题自己动手解决。

最令他欣慰的,是他教出了一批批听话懂事的学生。他送学生治疗时,学校纪律很好,学生不打不闹,仍然书声郎郎。为何?他每送一个学生,都会跟学生讲,当你生病的时候,需不需要老师送去治疗,当老师送你的时候,你希不希望其他同学在学校打闹,反之,当老师送其他同学去治疗时,我们就应该特别听话,表现我们的素质,比老师在学校的时候表现得还好。这些话,是他在护送治疗途中给学生讲的心里话,学生自然牢记心头。所以,当老师护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治疗时,高年级的主动出来维持纪律,教低年级的同学认字做作业。老师护送生病学生,不仅传递师爱之心,还锻炼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们从小领悟到,我应该做个有良心道德的人,能够将心比心,懂得关爱体贴,知道怎样帮助他人。

3.扛着锄头家访

很多工作人员基本都在县城买房定居,星期一来星期五回。周廷猛觉得这种生活模式奔波劳碌,往返耗时,干脆把家安在学校,双休日或节假日去家访,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反而是一种愉快健康的休息方式。家访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教学。

他跟自己规定,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家访五次。

刚到黄莲时,他家访时被狗咬了一口。他想,如果让家长出钱打狂犬疫苗,老师与家长间会造成隔阂,不利于家访。他自己骑车到医院打了疫苗,从此扛起锄头家访。一是可以防犬,二是可以修路。

黄莲的山路陡峭,弯弯曲曲,荆棘密布,行走艰难。他趁家访的时间,不平的地方铲平,坡陡的地方挖成梯步,铺上小石块。山路修好,娃娃们读书少摔跟斗。路两边的茅草割一割,免得露水打湿娃娃们的裤腿鞋子;荆棘砍一砍,免得挂破娃娃们的衣服和皮肤。后来有了通村公路,他在摩托车后头绑把锄头,需要培修的地方,停下来,修一下再走。

黄莲乡全年雨雾天气300天左右,凝冻天气50天左右,也就是说,风和日丽的日子,也就十多天。最高海拔1927米,最低海拔913米。每家访一家,都要翻山越岭,淌沟过河。山里云雾大,眼前一片白茫茫,十几米外,什么都看不到,常年看不到莽莽群山的真容,也看不到这家到那家的道路。可是,周老师凭着八年家访的经验,哪一家住哪里,从这家到那家,哪条路最近,周老师心中最清楚,基本不会走错。他在浓雾里喊一声,家长就知道是周老师来了,他的声音,不仅让家长记在心头,连狗也会摇尾摆尾,太熟悉了。

4.让孩子走出“打工”的思维定式

2011年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周老师拿出一把彩色小纸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写下自己心中的梦想。结果,同学们一片茫然,毕竟都是孩子,什么叫梦想,不懂。而写出自己梦想的同学,却让周老师大吃一惊:“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打工。”“我想做个好学生,我想走出大山。”“我要好好读书,要听老师的话,我长大要去打工,想学校更漂亮,要赶出江河(敢闯江湖),要好好读书,要好好做个好人。”“我想读书,长大了识字,不被人欺护(欺负),要走出大山去打工。”“我长大也候(以后),我想去读书,我去做个有心人,我想做个房子。”……

打工,打工,打工……

孩子的话,震憾着周老师。黄莲这地方,贫困面积达75%,农民全靠刀耕火种,半狩猎半农耕,经济来源主要靠打工,下苦力,背背篼,蹬三轮车,爷爷奶奶这样,爸爸妈妈这样,三亲四戚也这样,开口“打工”,闭口“打工”,孩子们的梦想就是快快长大——打工!除了打工,自己长大还能干什么?孩子们一脸茫然。

周老师心痛,如何让孩子走出“打工”的定式思维?如何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如何立起一根思维的撑杆,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周老师为此操心。他除了书本知识,更多精力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了解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他利用假期回老家的机会,把成绩最好、最乐意帮助他人的优秀学生带到桐梓县城,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这些孩子回去后,又纷纷给其他孩子描述外面的精彩世界,让更多孩子产生向往和憧憬,从而努力学习,努力帮助别人。对那些成绩特差,靠同学帮助掌握不了学习方法的同学,他专门腾出两间屋子,一间女生宿舍,一间男生宿命,让他们背了被子到学校来,吃住在他家里,晚上辅导,教他们学习方法,直到走上学习正轨才回去。

他教书不光教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一颗善良的心感化他们,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从小喜欢帮助人、理解人。比如某同学的爷爷有哮喘病,天气变化了,他上课时就问学生,你爷爷的哮喘如何啊?你奶奶的感冒好没有?他让学生回家多问候老人,从小教他们有心、有爱心、有责任心。

5.好老师的三个美好愿望

2014年秋季学期的订书单中,一年级的课本他订了50套。他有个伟大的想法。自从搬到村办公室后,他想利用天晚上给家长们免费开办夜校,教家长们拼拼音、查字典、算算术,让他们能够独立看书读报。芭蕉溪村原支部书记李文志,听说周老师要开办家长夜校,第一个报了名。很多家长都因历史原因,即使跨过学校门槛,也是“应付教育”,不会拼拼音、不会查字典,更不会算算术,一代又一代“应付教育”,让这里的贫穷落后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越拉越远。在周老师的感化下,他们猛醒了,决心扫盲。周老师说,我今年多订了31套一年级的书,就是为家长夜校准备的。目前报名的家长也有20多个。

周老师的第二个愿望,每年假期,邀请那些乐意奉献的大学生们到安星小学给娃娃们集中开展音体美教学。他平时主要负责语数外,音体美成了弱项,不利于娃娃们的全面发展。他给那些大学生承诺,包吃包住,我吃什么你们吃什么,只是没工资。目前已有5名大学生表示今年假期就来支教。

周老师的第三个愿望,当然也是最难实现的。现在的安星小学,位置相对集中,可以覆盖苦草堂、高子湾、唐猫水、岩子组、新房子组、芭蕉组、桐梓坪组170多户的学生就读。如果安星小学建成完小,至少可以解决150多名学生的读书难题。有人问,周老师,你教得好,将来可能调到更好的学校去。他说,我从中心完小申请到安星小学来,就是想扎根一辈子。他最大的梦想,这地方开天辟地来没出过大学生,他要让孩子们走出“打工”的定式思维,让自己启蒙的学生飞出大山,飞出一群群的金凤凰。

“一个地方有个好老师,是一方人的福分!”60多岁的村民曾应书翘起大拇指夸奖。

6.传递爱的火把

有作家说:“一个人还是要回头想一想,所谓回头想一想,就是当你只顾往前走的时候,你应该回一下头,这样你才会发现你的过去与现在。”周廷猛就是这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正视现实生活,从没迷失前进的方向。他从小在苦水中泡大。他家在桐梓县高镇周市村,是当地最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患小儿麻痹症,11岁了还不能站立行走,现在也只能背几十斤重的东西。在一个全靠劳动力吃饭的农村,父亲快三十岁才娶了他母亲。母亲先天智障,无法自食其力。这样的家庭,极贫极弱。他和妹妹从小读书的钱,全靠老师和好心人资助,才完成了学业。

初三下学期,学校报名收费264元,父亲没钱,开学一个多月了,他仍然没去报名。老师带了几次信,叫他无论如何到学校去一趟。父亲带着他来到学校。校长文世权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减免了200元,只交64元。父亲一听,拉着他就走。没钱呐!跟他一起去的堂哥忍不住了,说,不忙。堂哥在身上东摸西摸,摸出40元。可是,还差24元,怎么办?班主任梁杰老师忍住眼泪,掏出24元,凑满64元,让他报了名。后来的资料费、补课费,梁杰老师全给他垫着。那一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遵义师范。

读师范期间,班主任陈丽东老师知道他家困难,对他特别关心。他去借生活费,开口50,她拿100,开口100,她拿200。有了陈老师资助,他没有饿过肚子。一天,陈老师在学校突然昏倒,同学们把她送到遵义医学院抢救。陈老师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周廷猛来没有。同学们告诉她,周廷猛没来。第二天,同学们找到周廷猛,他才知道陈老师昏倒的消息。陈老师拉着周廷猛的手说,我第一个想到你,是怕我万一有个什么,你的生活费不好借。同学们大多是农村来的,我在,你没钱了可以到我这里借,我不在了,你怎么办?

周廷猛讲到这里,眼里含满了泪水……

“我是靠无数老师和好心人的帮助才完成学业的,没有我的那么多好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虽然工资不多,但跟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比,我已经是社会的宠儿了。黄莲贫穷落后,甚至愚昧野蛮,曾发生过学生家长醉酒后到学校殴打老师的行为。所以,这里更需要文化,更需要教育。我如果扎根一辈子,可以教育两三代人,我的学生将来当了爸爸妈妈,当了爷爷奶奶,他们的知识、素质会大大提高,这样一代一代的改变,这个地方的民风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桐梓县黄莲乡是一个平均海拔最高、地域面积最广、居住人口最少、基础条件最弱、生活条件最苦的地方,被称为“遵义的西藏”。有人比喻说,在黄莲当干部,能够守住旗杆就是政绩。留住人才真的很难。而芭蕉溪村又是黄莲乡边远贫穷落后的地方,他凭什么信念带着一家人扎根一辈子?凭什么一个人拿工资,一家人为学校作奉献?他图的是什么?

从他喜欢的一个寓言中,似乎找到了答案:神看到三个人在搬砖,问第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你在干什么?那人没好气地回答,没看到我在下苦力搬砖吗?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二个稍好一点,说,我在砌一堵墙啊。问第三个非常卖力的人,你在干什么?那人乐呵呵的说,我在盖一座教堂啊。他说这话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盖教堂的人。他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工作就是修行,越苦越累越是修行!”

他内心有一个晶莹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恩的世界,这个世界甚至比一座教堂还宽广。

“善良的老师教育了我,他们曾经给我的,我今天就一定要给我的学生。我希望把爱的火把传递,把善良的种子撒播,把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周老师说。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安星小学提供)

王宗伦:贵州省桐梓县委组织部群教办

通讯地址:贵州省桐梓县公安局宣传科,邮编:563200 手机:13511858621 QQ:909718793

附:作者简介:王宗伦,男,汉族,43岁,贵州桐梓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桐梓县政协委员。《手枪.毒品.女人》等纪实作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一线》、《直击现场》及贵州电视台法制频道等栏目摄制成电视专题片或法制连续剧播出。散文作品两次入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