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风景》(外一篇)——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协会田亚敏

2014-05-22 15:31 | 作者:卿青 | 散文吧首发

旅途中的风景

田亚敏 土家族

从小到大,走亲访友,上学放学,都在旅途中奔波。旅途中的风景也就在一幕幕在我的视野里展现,都是同样的身份,都是同样的目。旅行者和旅途这两个相关联的词语,给生活平添了一些特殊的情调。

说到旅途,在我的记忆里,是有过改变的,那就是从步行到汽车的过渡。记得那年我五岁,正月的天气颇有些寒冷,地上在年前落了厚厚的一层,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万物和人都置身于纯洁的世界之中。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一家人出门拜年的欣悦,和对快乐旅途的期待。那天是正月初二,父母带我去改舅舅拜年。因为经济原因那时候没有摩托车,更没有面的和巴士。选择了在如今看来很有些好笑的旅行方式——“脚踏车”(看,多么乐观的心态,连走个路都能叫出这么幽默的名儿)。舅舅家离我家并不远,正常情况下步行也只需个把小时。说实话,今天因为交通环境的改善,许多人都变懒了,在我看来,走个把小时的路,简直不值一提。可能是由于时代一致性太强的原因吧,那时候大多数人的旅行方式都基本相同。在我们去舅舅家的途中,遇到了许多和我们一样出门拜年的人,有父母带着孩子的,也有单独一人的。打着口哨,迎着寒风,怀揣着温暖在洁白的雪野撒下一串又一串脚印。行走的人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相互打着招呼,有说有笑,给节映衬了一种美妙的节拍。唯有喜鹊们似乎没有拜年会友的需求,坚持给人们传达着喜讯,吱吱喳喳叫个不停,,给人们的旅途制造了一种悦耳而且和谐的声音。

在旅途中奔波,我时常感觉生活是一段经久不衰的传奇。

当我一次次在旅途中的时候,心中一种感动和温情便油然而生。

2004年,我在柿贝小学读书,那时候还没有班车。只是有一些货运车辆路过,但我们都不敢坐,一来是出于安全的角度,再者是不知道怎样向司机开口。那时候,司机态度远不如今专门搞客运的好,开个快要散架的140型农用车在像村公路上傲得像头牛,你向他招手,他连头也不回一下,油门一踩把你冷在路边是常事儿,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望车兴叹”。了解到这些司机的脾气后,,我们便不再拦车,遭白眼儿不说,还怕在路上有个啥闪失,成就又一段悲伤后悔还来不及呢。

没有车坐,我们依然快活,因为又可以回家过几天神仙般的日子了。放学的前一天,我会和小伙伴们早早的收拾好东西,然后一起回家。我读小学那会儿,学校还没有建学生食堂,生活得自己家里带,所以我们的行李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用品,书包里的饭盒,小菜,粮食占了主要,似乎找不到丝毫学生的迹象。到现在我才总结出来,背书包发出哐当哐当响声的,除了农民工就是那时候的学生了。我们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中,我的个头算是比较小的,每次回家总会有些吃力。很多时候都是一起的同学帮我搬的,弄得我好生感动,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这其中就不乏一些漂亮的大姐姐帮我,那时候我比现在害羞多了,总是千个理由,万个理由的推辞,现在一想真是傻之透极。拿在当下,我一定不会拒绝,说不定那姐姐,就在将来发展成为我知己和未来的女友呢!(简直笨的像头驴,没有一点情感意识)。

在放学的旅途之中,我们总是欢笑的,我们在旅途中传达着这世间最美的情谊,那份童真,那份纯洁,始终行走在乡村的泥巴路上。时光转瞬即逝,今天小学生们上学算得上幸福了,每个同学都有家长用车接送,而且许多地方都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班车队伍。学生们上学放学可以说是,舒适又轻松。

这两年,我在县城读中专,每个月都有几天假期,因此我又感受了别样的旅途。县城离资丘桃山集镇有100多公里的路程。虽说路途遥远,但交通环境还算得上优越,水陆交通极大程度的缩了集镇与县城的距离,使人们的行程多了一些便利。从学校到家的每一次旅途都是充实的,即使有点小疲惫,我也感到快乐和满足

从隔河岩码头乘船逆清江而行到桃山码头,带给我的是一种自豪和欣喜。在船上,一路领略清江画廊风景的秀美与多姿,那种旅游般旅程让我情操得到了极大地陶冶。在这两年里,我有幸见证了清江画廊有国家4A级想国家5A级的晋升,清江画廊正以一个深山娇子的身份被外界所知晓。为此,每当我以一名旅行者的身份漂流在清江之上时,一种源自家乡的荣誉感就自然而然在心中荡漾。无论将来的旅途怎样我都会记住清江的旅途,记住清江的幸福。

今后,只要生命不止,我的旅途就不会停步。为生活,为事业,为学业,为家庭,为友情,为情,奔波也幸福。

在此,借着这篇小文,祝愿所有的读者,生活旅途畅通无阻,生命旅途健康无忧。也顺祝我自己今后的旅途更平凡,更平安,更阳光

杨家

炎热的季,到杨家桥走一走,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晚上,

又有一番特殊的味道。

夜晚,收了工的人们聚在那大大小小的路上散步。在乡村,似乎还没有遛狗的习惯,各家各户的狗都趴在墙角,尽可能的将身体与地面接触。累了一天,也该是休息的时候了。没有哪只狗愿意与主人在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路上瞎逛,于是便安心的睡下了,偶尔叫一两声,也没有丝毫尽职的意思。从这一点看来,乡村的狗没有宠物的身份,也就是说狗也还在发挥自身的价值,而且没有超越本能。

散步的人没有狗的陪伴依然快活,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忙了一整天,有谁有那份闲心去与狗交流。散步的人一边谈论着一天的收获,一边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开心的不开心的话题都铺展开来,荡漾在那满坡的松林里。笑声、说话声都汇成了一股热流涌进了杨家桥下的溪沟里。白天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难得一聚短暂时光,也基本上是在笑声中度过的。有点小过节的,该检讨的检讨了,该原谅的原谅了,没有恶狠狠的争论,有的只是那一阵又一阵的和谐氛围。

星空下,杨家桥东方超市是个不错的去处。哪里政府投资建设了活动广场,老人们三五个邀在一起打花牌、下象棋。不是经济化运作,完全是属于娱乐的目的,没有输与赢的区别,只有摸牌的享受。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杨家桥的人也开始注重养生。年轻的汉子们,借来了大鼓,等物件儿,跳起了土家撒叶儿嗬。资丘镇杨家桥村,吧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得很好,撒叶儿嗬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被外界所知晓。杨家桥人硬是用执着将撒叶儿嗬跳上了中央电视台,甚至跳到了海外。

撒叶儿嗬是一种及其粗犷的舞姿,踩着鼓点,来的要多痛快有多痛快,绝对比那些连挠痒效果都赶不上的健美超和广场舞实在,几段撒叶儿嗬下来会大汗淋漓。对于撒叶儿嗬,我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八九岁时就能与大人们跳上一段。常常遇上好机会,一疯一通夜。当看到杨家桥的人们那娴熟的舞姿时,我已经控制不住生命里那种舞动的本能了。于是,顾不上太多,钻进人群,开始踏起我有些生疏的步子。蓁蓁的鼓声和叫鼓人的号子声,传到了对面的山上又返了回来,给宁静夜空凭添了写声音的舒张力。

撒叶儿嗬的号子都是一些富有诗意的句子,而且通俗易懂(比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简单理解多了),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想起一大段来:

隔山隔岭又隔岩

叫个号子甩过来

接得到的是妙手

接不到的莫见怪

我不想扰乱了这么正规的场面,没跳多长时间就下来了。高亢的号子撕破了云层,传到了好远好远的地方。

杨家桥下潺潺的流水声,应和着石蛙的叫声给杨家桥制造了一种天籁之音。现在政府管的严,禁止对石蛙进行捕捞,于是这些小生命便毫无约束的繁殖起来,以至于走路都能踩到脚底下。我常想,动物界为什么就没有计划生育一说,难道就不怕货币膨胀,经融危机?石蛙实那在是乡间的一道美味,是任何一个美食爱好者都无法抵挡的诱惑。禁止捕捞,就意味着人们的味蕾要受到控制。因为如此,就有人感叹道:这世界变个动物也比变个人强。也不见怪,一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的庄稼人,能懂得什么是生态屏障,什么是天保工程?他们只知道人要生存要吃饭就得向大自然索取,(换个角度从平常人看,这也是再现实不过认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管得再严,也还是有不信邪的人去顶着被罚款的风险在沟里抓。天一檫黑,带上矿灯,提上袋子和电鱼器开始那公开的那秘密行动。有好多次,朋友们邀请我参加,我都拒绝了,原因有好多种。一是怕查到了多事儿,二是我生性胆小怕那玩意儿,更重要的是我不想为了人类的贪欲,而将那小生命掌握在我的手中。每次吃石蛙的时候,都会很大度的叫上我,出于尊重我也会尽量去。但我很少吃,不是不好意思,一个生命的失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食欲,似乎有些于心不忍,这背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点儿什么?小而言之为生命,大而言之为生态,尊重生态的根本应该体现在尊重生命。从生命和生态的角度看来,我还是愿意听到那满沟蛙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新月异,杨家桥还是远近闻名的水电村。桃花溪水电站、九湾水电站等一大批拔地春笋之势在杨家桥大大小小的沟里,每到夜晚,流水声机器声响成一片,一种发展的声音在那里想起。明亮的灯光吧杨家桥照的如同白昼,一种温暖便涌上心头。客观的说,杨家桥人的感谢那些溪沟,是溪沟给了杨家桥人这一宝贵的资源优势。

蔬菜收获的季节,是杨家桥最热闹的时候,每到夜晚就是一辆辆运菜车在奔波。白天采收,晚上销售,夜晚也自然而然成了财富降临的时候。杨家桥发展高山蔬菜还没几年,销售也还没形成产业化模式,所以卖菜也就比其他地方稍难一些。收菜的经销商往往等下半夜价格有所回落的时候才开始收购,因为经验的缺少,杨家桥人经常上收购商的当,还以为捡了大便宜。遇到不顺心的收购商,压价不说,还老是拖延时间,弄的人好生心烦。别看杨家桥那些有钱人有俩票子就不得了,他们就没想过半夜卖菜的那个窘迫样儿,孙子一样的求人,汗水里淌出点儿票子容易吗?还动不动张三长李四短,也不想一想自个儿几斤几两。

杨家桥的夜空中散挂着一轮明月,漫天的繁星私密的做着点缀,好美好美,但我知道,在蔬菜采收的季节,是没有人去感受那个意境的。因为在杨家桥人看来,现实生活比意境更重要。

田亚敏 男 土家族

通讯地址:湖北省长阳县职业教育中心(443500)

电话:15972711954

身份证号码:42052819951209283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