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路(系列纪实回忆录)

2014-03-21 17:20 | 作者:小雪花 | 散文吧首发

作者:祖珊琦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于保定家中

(11)“村长”

今天,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算做是我生活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朵花絮吧,一来活跃一下前面故事里过于沉闷的气氛,二来,通过这两个比较典型的小故事,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更多的了解到我们库房工作的实地场景和工作内容。好,一起感受一下吧。

其实,故事里的主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一村之长。“村长”只是他的绰号。他就是常来我们库房拉活儿的一个普通农民。当时,在保定辖区的各个县里,和我们库房打交道最多的主要有两支运输队。基本上全都是清苑县田各庄屯里的村民。他们只有极少数的几辆汽车,绝大部分人开的还都是拖拉机和三个轮子的三马车。

前些年,我曾写过一篇悼念性的回忆文章,题目就叫《老张》。记录的是一位林场工人下岗后,来清苑县投生跑运输的故事。我现在说的这个村长和我前面提到过的老张很相像,都是蔫蔫达达的老实人。不同的是,老张是个外地人,而这个“村长”却正经是田各庄屯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非常有代表性。

好,书归正传,我们还是回到我要讲的故事上来吧。那一天,村长把刚刚装好的拖拉机倒出了库房,正准备刹车。这是所有来库房拉活儿的人 ,装完车都必须要做的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因为出了县城之后,特别是快要进村子的时候,很多地方的路都很颠簸为了防止车上的货物出现溜车现象,他们每个人临出门的时候,必备一条粗大的绳子,(季的时候,还要带上一块大的能挡雨用的塑料布。)装完车后,就用这条大绳将那一袋一袋的化肥紧紧的勒起来刹住,通俗一些的比喻就好像五花大绑一样,将一车的化肥结结实实的绑在车上。其实,刹车就好比装车一样,也很见功力。好装卸工装出来的车,让人一看心里就特别亮堂,整整齐齐的非常漂亮。刹车也是一样,如果是新手,一开头都刹不太好。

但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件事儿,重点还真不在刹车上,我讲的是,就在村长爬到门楼子上去取那根刹车用的大绳,一只脚刚要落地还没有站稳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因为谁也想不到,当时怎么会那么的寸劲儿,在他的身后突然蹿出一辆空车,嗖的一下就开到了跟前,当时,根本就来不及躲闪。说时迟,那时快,我和几个装卸工不约而同的奔过来,眼看着那辆急驰的大车已经紧紧擦着拖拉机的前门楼子呼啸而至,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被惊的魂飞魄散,几乎是同时向司机发出了不顾一切的嘶喊:快停车!!!!……当司机听到惊叫声一脚踩住刹车的那一刻,闻讯赶来的人们,呼啦一下子就把现场团团围住。不幸中的万幸,人还活着。但是,怎么说呢,刹车踩的还是稍稍的迟了一步。因为两辆车把村长死死的别在了夹缝里。这位司机名叫老三是我们房东金宏的小弟弟。平常一收工,他就把车停在院里,第二天早上再开出去拉活儿。其实,老三的车是在村长还没从库房倒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发动了,又是空车,所以速度很快。他也没料到,这时候库房里早有一辆装好的车会冷不丁的倒出来……

当时,大车的车帮死死的别住了拖拉机的车门,把个瘦弱的村长生生的卡在了上不来又下不去的地方,前半截身子还在车楼子里,屁股竟然夹在车门的外面,那副难受的表情,别提多无辜了…… 这时候,大车无论是向前开还是向后开,都会把他挤压成肉饼。 有几个装卸工找来了两根撬棍,想要撬开那扇别住他后腰的铁门,可是,五六个人忙活了好大一阵子,累得都没劲儿了也撬不动那扇门,接着又有人提意想撬弯大车的护栏,使两车之间能再多一些缝隙,只要能让那扇儿门再稍稍松动一点点儿,就能想法子把卡在里头的村长,从门里拖出来。但,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装卸工们用尽了浑身的解数,全都于事无补。也实在是无计可施了,最后赌气的扔了棍子上一旁休息去了。

我看见村长带着哭腔的夹在那里,可怜兮兮的发出一阵微弱的呼叫声:救命!就命呀……痛苦极了。命玄一线,此时此刻,我觉得我的心整个被提到了嗓子眼儿,虽然,事情过后,每当我一想到当时村长呼救的表情时,还是觉得挺好笑的,甚至是特别搞笑。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就连喊个救命都像蚊子一样,不敢大声。可是,当时在那个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真的也顾不得什么可笑不可笑了。我急忙从拖拉机的前门楼子和车斗的连杆处跨到贴近车邦的地方,把我的脸紧紧贴着大车和拖拉机之间的那个缝隙,对着村长喊道:你现在不能紧张,你千万别急啊 你按照我说的先憋一口气,然后把你的腿往车楼子里收,你不能紧张,好吗 慢慢的试一下 你试一下

这时候,村长真的停止了哭泣,而且,他试着慢慢的挪动了一下他的两只脚,蹭着地面,一只一只的甩掉了脚上的拖鞋,光脚站在地上,然后,开始按照我的提示,将他那瘦弱的身体往拖拉机的车门里挪,第一次,没成功,我又目测了一下车门的间距,感觉他还是有可能卷缩进去的,就又鼓励他:再憋一口气,腿再稍稍多弯一点,一点点儿。

现在开始,村长已经完全不哭了,并且还全神贯注的屏住了呼吸,把他那瘦弱的身子全力以赴的往车楼里面蜷缩,他还试着一点儿一点儿的将一条腿使劲的往门里迈,更准确的形容:他应该是忍着疼痛,死命的卷曲着身子硬是向车门里艰难的爬去……非常艰难,我的心也一直在提溜着,手心紧紧的攥着紧张的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但是,真的很棒!他成功了……当我亲眼见到他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掌,那一刻,我激动的眼睛快要湿润了,并且,我是由衷的为他最后的挣扎和努力喝彩。 是他的不甘放弃和积极合作救了自己一命。另外,他也要感恩自己的瘦弱,如果夹在当中的人再稍胖一点儿的话,可能,真的也就没命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这个村长每次再来拉活儿,装卸工们都乐意拿出这件事儿来取乐,并且,还经常激他,起哄让他请客犒劳大家。可村长他永远都耷拉着脑袋呵呵的笑两声,从来不接话茬儿。

大家在嘻哈一阵过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当年的这个“事件”,尽管,结果有惊无险。但是,它却留给了我深刻的警示,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每当有车辆要往库房外面倒车的时候,我总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站到库房大门的边手处,机警的用余光扫视一下马路的两旁,以免忽略了将要开过来的车辆和行人。然后,示意倒车的人抓紧时间倒车,直到将车辆引导到可以安全刹车的地方之后,才会回来接着装下面的车辆!所以,在后来将近十年的工作中,我在岗当值的日子里,再未出现过类似的险情。

现在,我再来为大家说说另外的一段儿小故事。

也和这个村长有关

最初,回到库房的时候,装车点数主要依靠装卸工。就好像是一种半承包的性质,谁装的车由谁来负责。对错,那个时候好像和保管员关系不那么大,有时候,甚至是司机自己就直接和装卸工交涉了。但是,随着我们公司管理上的不断细化,业务、物流、库管越来越精细的岗位分工 ,让我们不得不逐步确立起自己的信誉保障。因为,当时的装卸工他们是不挣工资的,所以,对他们的管理上,你有,怎么形容呢,就是力所不达的地方。打个比方说,他们装错了你让他赔,那他明天不来了,或者索性换到其他地方找活去了,完全是可能的。所以,由于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使然吧,我们必须要从自身的角度去提高自己对货物的把控力度。后来,在不断的总结和摸索当中我们创立了自己特有的复核工作法。最厉害的时候,我们管理的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包括农药 )品种的物品,都无一差错!

第二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阶段,那个时候一忙起来我真的是有一种非常兴奋的感觉。外人眼里看来:嚯,这一屋子一屋子的,有时候,同时开着好几个库房的大门,这么多的品种,他们看得过来吗?肯定没个数吧?而,那个时候,我们尽管就是两个人,而且,各忙各的,但事实上,我们就像两台同时检索和不停的扫描着每一个界面的 计算机,随时监控着每一个操作现场。哪个车装到什么程度了,那一辆车装完了都在把控之中。特别是每当装完一辆车的时候,我们都要提醒装卸工报数,唱垛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发明的简义工作法。就是,一定让装卸工报出每辆车装完之后,我们大垛的那一层上剩余的化肥数,凭着这个依据我们就能立刻判断出这辆车装的对与错)。

但是,如果工作量过大的话,因为装卸工是吃体力饭的,一但累极了 往往也会出差错,所以双向的复核就成了我们这个保险柜上的第二把锁。也就是说,即使装卸工为我们唱过了垛零,不是迫不得已的话,我们还是坚持亲自到场确认核实,绝不盲目依赖装卸工。

故事就发生在:好像正对着库房大门口的7号仓库吧,当我从5号仓库赶过来核查垛零的时候,哈立新也已经从10号那边转过来先我一步,已经在复核了。我记得,当时我们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儿,几乎是同时确认:上一个车,错了!

这时负责装车的刘师傅也走过来向我俩证实了这件事。这里我强调一下,常年和我们一块工作的这些装车师傅们,其实,每一次失误或者在和客户发生争议的时候,事后他们全都能清晰的回忆起每一个装车时的细节,第几层上,那个位置是谁装差的等等……因为,比竟是干强体力活的,有一点,我们也非常的理解,往往多装少装都是发生在:车特别多的时候,几个人全都累极了……碰头的时间最多也就两分钟吧,当大家一致确认刚才装错的那辆车就是“村长”的时候。刘师傅迅速截住了刚从外面回来的金冬宏,拉起哈立新迅速钻进了冬宏的车子里,沿着大道直追而去……

因为每个业务的销售区域是固定的,他们一般的情况下,喜欢使用哪个车队的司机送货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在装车时,我们就能知道每车货是谁卖出去的和要送往那个地区。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提货单据进一步行辨识和确定送货地点。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冬宏的车子就在村长要去的那个方向上和他相遇了……

这个蔫头耷脑的“村长”,在车上下来的这三个人直挺挺的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难为情的挤出来一脸的笑容赶紧迎过来,还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车上多装了四袋。

原来,在看着装车的时候,他早就知道车上的二铵多装了4袋

“少废话,明天拉货给我捎回去!咱们走…… ” 冬宏正色的留下一句话,就拉着哈立新和刘师傅回库房了。

第二天,村长就把那四袋多装的化肥还给了库房。

附注:这两件小事儿,看起了都是意外或者说纯属巧合。而且,结局还算圆满。但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后来发生在我的生活里面的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故事,却让我从另外的角度,更多的体会到了农民的生活,慢慢的我开始理解他们了。通过这些年的亲眼所见,通过把他们和城镇居民生活的相对比,我反而认为,他们更值得我们的同情和关注,因此,我越来越愿意关心这个生活在城市之外的人群,他们的命运!

曾经被赵本山刻画的入木三分的这些“不差钱”,的人,他们有时候甚至为了谁多拉了一袋儿化肥,都要掰着手指抠算上大半天,就是这些自称:一个傻老百姓能知道个啥?的农民,他们敦厚、善良。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命运的时候,你会觉得,即便是他们那带点儿矫情的小心眼儿和小私心都透着厚道和淳朴。

所以,我由衷的期待,我们的国家能够早日进步到:

有一天,每一个农民,都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上昂头挺胸的告诉人们:我是农民!那些吃着白米饭,穿着纯棉服装的“城里”人,都不再用异样甚至轻视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衣帽不整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的“村里”人 ……

我们中国的农民,他们匍匐在自己的土地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自始至终的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生命线;他们象蜗牛一般默默无声的隐忍着,却一直都在执着努力的前行着 ……

他们其实是最值得我们去鞠躬去致敬的人们!是他们的那粗壮的手臂和厚实的肩膀在支撑着我们的城镇、我们的文明。(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