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送灯

2014-03-04 08:14 | 作者:随缘心址 | 散文吧首发

过了节盼十五。随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十五说到就到了。以前太阳还未落山,家家就开始准备送往茔地的灯了。为什么要送灯呢?这个流传久远的习俗我从儿时就这样问过。那时妈妈告诉我,灯是用来照亮的,在这一天晚上逝去的亲人们可以借着灯光来抓虱子。仅此而已。这话我当时确信不疑,同时也有不解。那时,对虱子太熟悉了,咬人、让人十分讨厌的,送灯抓虱子有道理;一年送一次灯,死去的先人们身上不知生了多少虱子,咋不多送几次呢?。

那时,灯是用荞面做的,用火柴杆卷上棉花做灯芯(也叫焾)。做几根芯,要看坟而定,里面是两个人,就做成双芯,一个人就做一个芯。灯的形状都差不多,像酒杯似的。做好后还要放到锅里蒸,这样的灯坚硬挺实,不走型。还没完,还要往灯注蜡油。把蜡化了,把每个灯碗注满,拿到外面冻一冻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荞面呢?那时种荞面比较多,廉价,白面太稀少了,玉米面又太粗糙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打灯。”正月十五这天多半是要下雪刮风的,所以后来出现了用电池做的灯、电子灯……再大的风雪都无所谓了,而且灯的形状各异:双鱼型,莲花状、宝塔式。。。。。打开开关,五颜六色,异彩纷呈。现在送灯,省事多了不用准备什么了.

今年的雪特大,厚厚地盖在路上,走的车多了,路成了冰路。每年,我自己可以骑着摩托车去的,看来,今年是不行的。幸好,搭上车。来到了老屯,没有去老叔家,和弟弟通了话,进屯就直接奔茔地去。出屯没多远就和弟弟相遇了。没搬家之前,我和弟弟住前后院,十五这天都一起送灯的,在路上哥俩有说有笑的,从来没有单独去过。今天没到叔家,因为搭别人的车还要及时回的。在电话中告诉弟弟和叔婶说一声我不到家的原因。今天虽然也和弟弟遇到一起,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到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屯、想起了走了没几年的爸妈妈,还有健在慈祥的老婶、性格怪异的老叔…..

夕阳快要落山了。大雪漫山遍野,封住了通往茔地的路,。前面有几个人影慢慢走着,在这个白色主宰的世界里清晰可见。雪太深了,有的地方没了脚脖,鞋里进了雪。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也有小孩。。来到茔地,大雪填平了茔地的空隙,幸好每一块坟都立有石碑。我先把宝塔式的灯放到了祖坟的坟头,然后按辈份挨序放好每一盏灯。到了父母的坟前,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在碑的后面挖一个小坑,把等放在里面,点亮。宝塔式的灯闪烁着七彩光芒,茔地是一片灯火。

向其它地方望去,地上人影绰绰,点点灯火;空中爆竹声声,礼花朵朵,空旷寂静的原野今晚显得像繁华的闹市。尽管雪大,每家至少来一个人,在每个人的心里,十五送灯是必须的,任何事情、任何天气也阻挡不了这个古老的风俗。返回的路上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从古至今把这种祭祖的形式说成是抓虱子呢,是那时可恶的虱子太多吗,我无从所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了先人们的真实用意:送灯,不要忘记生我养我的列祖列宗,更重要的是善待敬还健在的老人。这是我对送灯的一管之见。想想看:一个人要是不孝敬健在的老人,待老人过世你送灯祭奠还有意义吗!,就是送个探照灯也挽回不了弥补不了你不孝的过错!看到说说笑笑来来往往的人们,但愿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那样,每个老人都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送灯这一源远流长的古老风俗才体现它的真实意义。(qq:11503842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