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的梦想有翅膀

2014-02-10 12:42 | 作者:辰宿 | 散文吧首发

界石的想有翅膀

文:陌尘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梦想就像一双翅膀,给每个人带去飞翔的希望,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借此翱翔苍穹,那片广阔的天地只会留给那个不放弃最初梦想的追梦人。

我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个梦想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现在是我最大的梦想。这个梦想起源于一个被插上翅膀的梦想故事——《巴渝儿歌》的故事。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不过是一个不喜欢写作,不喜欢观察事物的普通孩子,但是我遇到了他(徐平爷爷),他带领我和另一些孩子走上了这个梦想之路,数算起来,转眼,约八年了吧!小时候,常常在晚走着走着,就听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背笆篓……”或者在游戏时“点指玫糖,玫瑰花糖,鸡倌收税,鸭倌退堂,一颗米种到地,不是你,就是你。”“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啦要关门,门对门,虎对虎,刚刚数到中指拇。”等等顺口的话儿,那时候还不知晓这些话儿竟然就是童谣。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写过儿童的歌谣,所以又可以成为儿歌,在以前这些儿童歌谣常常是被用于做游戏和加油打气。而我们现在的《巴渝儿歌》出的儿歌不仅仅是可以用来做游戏,加油打气,还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事政治。

《巴渝儿歌》最初命名为《梦想界石》,创始人是徐平爷爷。徐平爷爷,原名徐存富,是中国作协的会员,也是一名退休教师。在2005年,退休的徐爷爷在家里闲想,觉得真是浪费了大好时光,他想要用自己的时间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可是不知道到底做什么好。他苦事冥想,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自己的儿歌。他想,如果自己能把写儿歌的这个本领交给那些娃娃们,不但让自己有了事情做又让儿歌发展了下去,岂不是一举多得了。说干就干,徐爷爷找到界石小学的领导商议之后,办起了儿歌班,在界石小学中高年级招收第一批学子。起初徐爷爷想或许让孩子们喜欢上儿歌写作课会很难,但是第一堂课上,二十个娃娃听得津津有味,这让徐爷爷更加有了上好儿歌课的信心。可是,当作业交上来之后,徐爷爷愁了,二十个娃娃交的作业少之又少,仅仅只有少部分学生交了自己的作品,另外一些孩子的作品迟迟没有影子。徐爷爷在批改作业时,有一点灰心,看着手中的作品,想“这哪里是儿歌,分明就是顺口溜,有的甚至还不押韵”,但是转眼想想这还是娃娃们第一次听课,就已经编的起顺口溜了,也是很有希望的。

第二周上课的时间到了,徐爷爷来到学校安排的教室,刚走进门就发现今天的娃娃怎么少了,但是徐爷爷还是没有多想什么,依旧把印好的资料发给到场的同学们,然后讲解这些优秀的儿歌,让娃娃明白其中的意义和特别之处。就这样,上了好几次课,同学们的作品终于写出来有了一些童趣,让徐爷爷非常高兴。第二学期,徐爷爷把儿歌班的报名名额不再限定。早在上一学期的儿歌课学习中,二十名同学把上课的情形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弄得大家心痒痒的,早就想去听听这个老爷爷的儿歌课了,可惜名额满了,只能干瞪眼。如今不限定名额的消息一传出,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儿歌班的规模一下子就扩大了。教室也从起初的实验室搬到了宽阔明亮的会议室里。

后来,徐爷爷又想到把这个儿歌班发展到校外吧,这样,不仅可以招收界石小学的同学还可以招收界石中学和这些镇街上的娃娃们,让能学习到儿歌的人更多更广。徐爷爷确实将儿歌班搬到了校外,最先定在了界石小学高年级部某教学楼负一楼(划分在校外),这一次改迁校区之后,徐爷爷更是寻找了各方有力资源,不仅上儿歌课,还添加了儿歌书法课,儿歌音乐课,让以前枯燥的课程变得有声有色,参加的同学不仅越来越多,还有许多老师也来学写儿歌,《梦乡界石》儿歌报也是在那时候更名为《巴渝儿歌》的。几学期之后,这个教学基地因为整改,界石校外儿歌班后来经过和政府的领导沟通之后改在了界石镇人民政府红砖楼后又改迁到界石文化中心。

徐爷爷也从普通的退休老师,变成了文化中心的文化专干。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同学看到儿歌班的变化,不仅更加努力学儿歌还用写儿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感,例如某位同学写的“界石儿歌很有名,学的同学几千名,我是其中的一个,首首儿歌表真情。”看着当年的“梦想界石儿歌班”的梦想如今已经不再只是界石的梦想,更是重庆乃至更多城市儿歌好者的梦想。

当电视荧屏上写着“重庆市界石X届儿歌艺术节”,娃娃们载歌载舞,儿歌不仅朗朗上口,那些欢乐的气氛,那些洋溢的笑脸,谁会想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背后,会是一个退休老爷爷和二十个娃娃一起开始的梦想故事。爷爷把梦想的种子撒到了娃娃的心里,娃娃用心去浇灌,种子发芽了,居然长出了翅膀,带着这些梦想飞到了全国各地。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这是一个退休老爷爷的梦想,也是他亲手创立的“事业”,当年的梦想界石,长出了翅膀,长大了,变成了《巴渝儿歌》。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有意义的东西与大家分享,我正在努力,等待我的梦想开花,装点这片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