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往古镇

2014-02-09 11:51 | 作者:恋湘红 | 散文吧首发

文/恋湘红

豆沙关,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古镇。这里所谓的“熟悉”也不过是熟悉这个名罢了;之所以陌生是此前从未去过

因一好友,与豆沙结缘,踏上豆沙,感受豆沙,了解豆沙,上豆沙。

走进豆沙关,就跨进了滇东北的精神世界:古色古香古石门,古庙古雅古悬棺。古江古道古城堡,古代古遗古军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僰人文化、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沉积、熠熠生辉。历代的烘烤,千年的传承,把豆沙凝练成了滇东北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集散地,成为此地标上的的一个典型文化符号。引无数高人韵士、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泼墨丹青,“都督讨袁经此去,沧桑遗迹摄诗魂。”|多少名篇佳作、动人诗篇为豆沙关历史文化摸上浓浓的一笔。

走进豆沙关,步入时光的隧道,面对绝壁你可以想入非非,三千年的历史任你遐想。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街道上,醉倒、揣摩、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现在的街道是灾后重建:古色的屋檐、灰色的瓦、一排排醒目的红灯笼,两边一家家茶馆、餐馆、客栈无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清晨,独坐“酒林之洲”,泡一杯清茶:或苦荞、或苦丁。轻翻细读,自然咀嚼千年韵味。豆沙关因人得名:是建在五尺道上的一个军事城堡,先有五尺道,才有豆沙关(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阁、唐开石门道),隋唐时叫石门关,元朝有一守将叫罗左,用其名命关,故改名罗左关。后面又来一将领,窦勺。仿效前任,得此关第三个名——窦勺关,取当地方言谐音成了今天的豆沙关。此关又被人们称为“情关”。相传,盐津普洱一带出美女,清代曾先后7次有美女被选入宫,故而,石门关又有“美人关”之称。故而,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

踏上五尺道,忽有凸起的石头、忽有深陷的马蹄印,见证着岁月万千的沧桑历史,三千年以来马帮不断,驼铃声声的景象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内昆线。。。已然听不见关河号子的豪壮,倒有游人声声荡绝壁。汉僰人的悬棺、绝壁上一个个美丽凄凉的传说无不让人神往。

登上小镇后面的山峰,整个美景尽收眼底:从半坡长出的镇子,犹如天街。天下第一交通奇观在此呈现:先秦五尺道、关河朱提水道、213国道、麻水高速、内昆线,五道并行,见证着我国交通的变迁与逐步发达。

豆沙的美食无不让人垂涎欲滴:吾独爱“酒林之洲”——洋芋饺子,三鲜花生,独一无二,色香味俱全。凉拌地瘤子,嚼出地道的山野味。自制的香肠腊肉更是一绝(都是当地农家自养的)。当地家养乌骨鸡,或清炖、或红烧,滋阴又壮阳。。。

豆沙的人更是让人流年忘返,特别要说豆沙的美女,占尽天时地利,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赋予了这里的人聪慧、灵秀。善良的心,豪爽的性格,热情好客。

“其素若何,梅绽。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 人哉?如斯之美也 。”

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

有些地方去一次远远不够!

豆沙的山、豆沙的水、豆沙的景、豆沙的人,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萧然神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