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坟的故事(两篇)

2014-01-29 12:21 | 作者:漱玉 | 散文吧首发

之一:草姑

草姑,不知何许人,只知道是文革时那股“上山下乡”之风把她从城市刮到了农村,流落于我所在的村落。那时她也许是十六岁,也许是十七岁,正值豆蔻。当年的天就作别了人世,坟墓在距我家老宅西北不到半里路的山坡下。每年夏季野草丛生,山花烂漫。

很小的时候,我从母亲口中得知此事的。

我们的村子分圩里和圩外,圩里是老居户,后来迁过来的十来户人家都住在圩外。圩里有一面荷花塘,那是我们夏日嬉戏的好地方。每到哥哥下了学,就带着我一起去水塘里洗个澡。挨晚时分,荷花塘里嬉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洗完澡,哥哥还会带走几节嫩藕,抑或几许鱼虾。由于年岁小,不敢涉入深水,我们最多也只能择一片荷叶顶在头顶遮阳;若有幸可以摘到一朵荷花,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欣赏着它的美好, 一边臭着它的清香。

记忆一直如此,直到邻村有个孩子戏水时没了命。母亲把我们兄弟叫到跟前,郑重警告:不许再去荷花塘戏水!就在那天晚,我们一家人在门口纳凉 ,母亲说起了关于草姑的事。

我听母亲说起此事,也好伤感的样子。那个草姑,原本是个学生,长得俊秀,穿着也很讲究。母亲说:那草姑就像仙女一样,走得太可惜了。那年夏天,天气好热,满塘的荷花开得红艳艳的,她来荷花塘边洗衣服,洗着洗着,怎么就没了呢?

这样美好的女子,为什么要死去呢?在我幼小的心眼里一直怜惜着她。也终究想到那个山坡上去找找“草姑坟”。

一个夏日傍晚,和几个小伙伴在山边采山花,我有意靠近那片野草丛生的荒地,果真看见两处土包。一个小的,比邻的要大得多。两处土包高不出土地多少,只有借助于茂盛的野草,才可以辨别出来它们的存在。其实,我是很胆小的孩子。说也奇怪,独自一人站在那坟墓前,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眼前也总是出现草姑模糊而美好的样子:仙女一样的身姿,温婉的笑容,洁净的衣着。如此,冥冥之中给了我一些亲切。

后来母亲告诉我,那个小土包就是草姑坟。 几十年过去了,从未有人打理的“草姑坟 ”,我想已然是不见了踪迹。但留给我的是如许的疑问和缅怀:为了时代的需要,只身一人落于异地他乡,寒凉的心境有万千的不适。柔弱女子,蓬勃的来,黯然的死。死后却为何不能魂归故里?

我也推想过这个孤坟名字的来由:也许该女子姓曹吧,所以叫“曹姑”坟;或因该女子流落异乡,死后坟茔冷落,野草满地,所以叫“草孤”坟。到底是“草姑”还是“曹姑”或者“草孤”呢,对于死者来说都已不再重要了。

还有谁会记得或者提起她呢?她的故事,我也只是那时听母亲说过一点而已。但也就是这一点儿,每每看到那山坡,想着那位美丽若仙的女子,一坡的风景便也鲜活了起来。

时至今日,草姑的一切早已销声匿迹。 此刻,唯我默念祈祷,祝愿她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2013。7。4

之二:无名烈士

紧邻草姑坟,有个大点的土包,又是谁的坟,怎么也没有人打理呢?于是,母亲又告诉我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1年,新四军被迫北撤时,蒋介石于1月4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军长被捕,项英等大部分新四军将士在突围中壮烈牺牲,也有两千余人突破了重围,但也有些战士在突围中散失。

其中,有四名战士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早已弹尽粮绝。一路和敌人周旋,途经鲁山时已是入夏。但由于情况不明,在山上呆了三天三夜不敢露面。饿了,食野果;渴了,饮山泉。

终于在第四日正午时分,一名战士谨慎地走下山来,在山口的一户农家门前驻足。只见他形体黑瘦,一身戎装也已破旧不堪。他站在粗大的山枣树下,一边环顾四周,一面打探消息,希望主人能给地方党员通个信,以得到及时的支持与帮助。主人叫妻子给这位战士拿点儿吃的,自己到一名党员家里报信。这名党员叫人把战士带到他的家里,问明情况,把战士安顿好,答应他去接其余的三位战士。

谁知这名党员把消息泄露给了地方的保长,保长又告知给地方政府。于是,一行人荷枪实弹,在保长的带领下上了鲁山,对其余三个战士实施抓捕。他们寻至一片灌木处,只见野葡萄藤蔓茂密,那名党员发现了踪迹,指着战士的粪便说:“看,这儿有一泡狗屎!” 战士们可能近来一直以野果为食,粪便干黑,里面满是果籽。三位战士只当是来人接他们了,很是喜悦。但当听到党员的这句话,知情况不妙,却已无力反抗。

三名新四军战士被押到了党员家里,接下来便是残酷的行刑逼供。灌辣椒水,手指钉竹签等,手段狠毒,无所能及。四名战士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依旧是坚强不屈,至死没有说出一句他们想要的话。后来,有一名战士被带到别处审讯,其余三位均遭毒手。具说都是被木桩从头部钉入身体致死的。至于被带走的那位战士去了哪儿,我无从知晓。

听说草姑坟旁的大些的土堆里,躺着的就是三位战士的遗体。只是从未有人问津,更无人打理。儿时见到那会儿,就已经高出荒地不多了,只是茂盛的野草告诉我,那底下是和周围不同的。

这四名战士里,听说有一位是连长。

时过境迁,国富民强。只是那三位无名的英烈静静地躺在荒坡上,与山风野草为伴;抑或在隐痛中,还怅望着那山上的野葡萄吧?

谁来为之正墓,谁来为之祭奠?

愿英灵安息!

2013。7。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