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2013

2014-01-09 16:52 | 作者:此地无声 | 散文吧首发

音乐·2013

2013最有诚意的两首歌:汪峰-生来彷徨、后弦-黑板情书。

汪峰、后弦两个独立音乐人带给我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一个高亢激昂;一个精致温馨

汪峰的生来彷徨从我听的第一遍一直到第n遍,给我带来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力量。汪峰声嘶力竭的给我们唱了这样一首歌,我们到底在彷徨什么?你真的思考过吗?思考的力量很大,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这首歌就是这样,以近乎毁灭的语气和态度带给我们振奋和希望。

后弦的黑板情书依然是后弦幻想风格作品,一如既往的将自己带进那一个个故事里,写下一个个优美的故事。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小小的忧愁、小小的温馨,这就是少年的感觉吧!从这首歌重温那逝去的青、再不复返的童年、和,曾经过的那个人。

我给的评价标准是“诚意”,他们这两个人、两首歌到底诚意在哪了?就在“创作”这两个字上。

现在独立音乐人不多了,至少中国没几个了。到底什么是音乐?一个音乐公司找了一大帮子人写词、谱曲、编曲、混音做好了一首歌再交给歌手来唱,最后再找一堆人进行合成制作,一首歌便制作完成了。但是这真的算是一首歌吗?只能算“制作”,不能算创作。这首歌也有人声、和弦、混响一类的东西,但是:这首歌没有灵魂

一首倒了八次手才创作完成的歌早已失去了它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感情。就像一辆八手QQ一样没人愿意去开,歌曲也一样,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拿积木硬拼起来的一样,死板生硬。里面的钢琴乐、电子乐和人声根本就不搭;甚至是连一些细节性的和声和打击乐都不做;两段歌曲歌词却一样,这就好像第二段是把第一段又唱了一遍。一首首音乐于是都这样被拼凑出来了。

歌曲制作越来越机械化;简单化,谁想过为什么现在制作不出一首细腻的音乐?歌曲越来越难听;制作时间越来越长,又有谁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歌曲数量上来了,歌曲质量下来了;音乐音质提高了,音乐品质下降了;演唱歌手增多了,创作歌手减少了。

一首好的歌曲需要音乐人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感情注进歌词或歌曲里。

是音乐人不想参与进来吗?不是。

是因为他们不想搞创作吗?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时间。

他们的时间呢?音乐公司拿去赚钱了。

一个歌手靠自己是很难出名的,写了很多歌,歌曲质量也很高,可是就是没人听,推荐给已经火了的歌手人家也不要。所以要想火只有加进演艺公司,经过公司的包装宣传,再把你写过得歌做成专辑发出去,如果这专辑质量很高,主打歌好听,这个歌手的名气就算是打出来了,比如周杰伦、林俊杰。

听音乐多的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歌星火了以后,写出来的歌越来越难听?因为他们被签约公司拉去唱演唱会了。大多数歌手是不会拒绝的,这种赚钱的事谁不愿干呢?而且开演唱会比创作歌曲容易多了,还能收获大量粉丝。于是开一年的巡回演唱会,签约公司找旗下词曲创作者复制或者借鉴一下早期流行音乐、凑出一首首歌曲组成一张专辑,再由歌手演唱公司进行后期包装制作发行。一张所谓的唱片便完成了。如果一年没来得及制作一张专辑出来怎么办?这个理由太好找了:就说歌曲的创作需要时间来酝酿、磨合。

我就想问问:你真的酝酿过你写的每一首歌吗?或者说你一年都在开演唱会,你有时间来创作歌曲吗?在一场场演唱会的间隙,穿插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大多数歌手接触这些活动的时间比他跟音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多,这样怎么还能创作出好的音乐?

创作是一个长期并艰苦的过程。所以说现在流行音乐死了,倒不如说是流行音乐的灵魂死了。现在最值得尊敬的就是那些独立创作音乐的“灵魂歌者”,希望你们都不要“死”在时间上,也不要“死”在演唱会上。

我敬佩每一个坚持独立创作的独立音乐人,谢谢你们,让我感觉到了流行音乐的努力和进取;让我看到了流行音乐的未来和希望。向每一个“孤独的战士”,致敬!

音乐到底算什么?对于听者来说是信念;对于歌者来说是信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