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漂泊在深圳(1)

2014-01-09 07:13 | 作者:微云疏雨 | 散文吧首发

在深圳住了20几年,总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是家又非家的感觉。是怎样的阻隔,让自己的心一直在这座城市漂泊?我很想花点时间,以旁观者的身份,做一次熟悉的旅行,重新认识身边走过路过的人、事、物。

一 南头古城

一个地方,再没有历史,也会有一些断垣残壁遗留下来,或者,埋藏在地底下。

我去了南头古城。

和周围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相比,南头古城的城牌楼更像一位衣衫单薄的渔家姑娘,娴静地伫立在车辆川流不息的深南大道路边,青灰色的素雅苍凉了她的基本色调,赭红色的凝重透过窗棂叹息她渐去的年华。没有金阶白玉堂,没有雕梁盘龙柱,甚至,门前也没有一对声张虚势的石狮,只有正中门楣上白底青色的四个字——南头古城,在太阳的照射下,孤傲而寂寥

从城牌楼拾阶而上,里面是一块空旷的草坪,有几个晒太阳的老者和三两个游人。右手边,是一座香火颇旺的关帝庙,在绿树翠竹的隐映下升着袅袅青烟。

一条小路从牌楼前往左通到“南头古城博物馆”。这是一栋2层的小楼房,里面3个展厅,有图片、文字和考古发掘的实物。我第一次知道,深圳,也是有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的。

在南山发现的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证明60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南头古城又称新安古城,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汉时为盐官驻地,三国筑司盐都尉垒“莞城”,东晋咸和六年,在此筑东官郡城和宝安县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新安县。 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

从博物馆的后门出来,我顺着青砖青瓦的一堵围墙往前走,转过拐角,出现在眼前的又一块疏于打理、露出灰黄土块的草坪;草坪再过去是高高低低的民宅,墙面,也涂抹成青灰的颜色。

驱车从滨河路经过,你会看到路边城中村靠近路边的那些楼房,分别按某一种建筑风格涂上指定的颜色。深圳的城中村很多,这样的面子工程便也很多。

不过靠民宅宅基那一溜墙还是让我颇费思量。如果说是围墙,那肯定太矮,三岁小孩也翻得过去;如果是表示古南头城的城墙,更有点搞笑了。城墙是用来防匪防盗防强敌的,舞台上的道具城墙,看起来比这也要厚、也要高呢。

城外寻不到历史的真迹,还是进到古南头城去吧。

城牌楼面南朝海(这需要想像——很多年前,前面应该是白茫茫一片海盐晶结的盐碱地或者疏疏密密的红树林吧,再往前,便是零丁洋了),城牌楼直通南门。南城门算保存完好,虽然墙面红一块黑一块污迹斑斑,砖缝里长着青苔和杂草,但仔细看风蚀剥脱的城墙砖面,是很有些年代的。拱形城门上方嵌着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城门上的城楼看颜色便知是重修的,墙上挂着一块横匾,书“岭南重镇”四个字,字体纤弱,和这古朴厚重的城墙颇不相匹配。

现在我脚下的这座南头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距今有1670年历史。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辟有县前街、显宁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阳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楼街、新街等9条街道,俗称南头古城为“九街”。现存街道实际为中山东街、西街、南街、朝阳街、兴明街、景街、梧桐街、文化节等8条,区域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居住着15000多人

穿过门洞,里面人头簇拥、热闹非凡,南头古城景点区和生活区不分。这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路面不过3米,两边是一栋接一栋钢筋水泥的民宅。虽然一楼的墙面也抹成青灰的颜色,上面画着一个一个青砖的模样,有的,还在屋顶装了瓦楞翘檐。不过,门面的生意,跟普通的市集一样,卖电器的、卖烧烤麻辣烫的,什么都有。

一座“新安烟馆”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仿佛看到在青天白日里,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男人,手里哆哆嗦嗦攥着变卖家产的最后一块银元,急急跨进那道青石的门槛,后面,哭天抢地追着他那面呈菜色的女人和饿得奄奄一息的儿女。

“含珠银灯通仙域,卧云香塌吐春风。”

明明是魔鬼窟、杀人窝,却总有人沉湎其中,不能清醒。

一个“瘾”字,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站在“广州府新安县衙”门前,我感叹旧时的县衙门真的好小。看看现在的乡政府、区政府、县政府一级比一级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不知那些个早已作古的七品或者更小品的芝麻官们,会不会纷纷爬出坟墓,重操八股文去考公务员呢。

修复后的东莞会馆、陶朱公钱庄、德祠、信国公文氏祠等,都夹杂在民居之间 ,有时,经过一条小巷的巷口,也会看到一些旧时的雕刻或者壁画,但门外、墙上贴满了乱七八糟的广告,街头巷尾也是垃圾满地。如其说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古镇,到不如说这是一个在深圳再典型不过的城中村。

南头古城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但是说“古迹”大概就只有南城门才算得上了。这座古城里保存的一切,包括历史、文化、习俗,和深圳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管窥蠡测呵)。在我的看来,深圳的历史,就应该是从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一个圈开始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