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路(系列纪实回忆录)

2013-12-24 19:54 | 作者:小雪花 | 散文吧首发

作者:祖珊琦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于保定家中

(一)缘

那是2003年的节过后,刚从北科大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表弟,就自己开车拉着我的舅舅和舅妈从北京来到保定,探望我的母亲。表弟和我聊到我的现状。我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当时我的窘境已经没办法掩饰了,亲戚朋友都明白:妈妈在北京老是呆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放心我,她担心我独自带着孩子日子没法过。我也不想让老人跟着着急,可是能想的办法我几乎都想到了,还是挣不足我们娘儿俩的口粮钱。

“生意不行就别干了。”

“那我干什么去呀,现在什么买卖都不好干。”

“不行,就换个工作。”

现在,哪还有什么好干的工作,就是有那也不会给我这样的人留着。几年的磕磕绊绊确实已经磨光了我所有的锐气。特别是,连孩子都快要养活不起了,这件事,对我的自尊心绝对是一个重创。我再也不敢去冒任何的风险。于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人家年轻气盛看问题简单,当然不会和我一样了,可嘴上还是客气的应和着:有机会再说吧!

想不到,表弟回到北京不久就来了电话,他同学的单位要在保定招人,机会不错问我是不是愿意再找个工作。因为,前些年,我自己出去应聘的时候,遇到过骗子和皮包公司,我担心表弟的同学都很年轻,又没有社会经验 ,就直截了当的问了一句:“什么单位?不会是个皮包公司吧?”。表弟被我逗笑了:人家可是正规的大单位,国企。听他这么一说,这下,我自己反倒真的有点儿胆怯了:“那人家能要我吗?”

“是个机会,去试试,怕什么?”

回家和妈妈商量:儿子马上要考初中了,要是真能有份工作。他上初中就能住校了,这倒也是件好事。总不能老这么干耗着吧?要不我就去试试?

妈妈也终于放下了还是让我再坚持小店的态度。

去试试吧!

临去面试的前一天,表弟打来电话嘱咐我去把头发染一染,面试一定要注意仪容和仪表。因为,这两年我一直都在给自己做生意,特别是近一年来,生意极差我已经好久没有心情染发了。

我不想去,当时根本就没打算这事情真会怎么样,我心里说,兴师动众的还是选不上,反而更加没面子。何苦呢?我不染,年龄在那儿摆着呢,染的年轻也没用……

可是,到了面试的前一天,妈妈还是早早的来到我的商店里替换我,说:“去吧,听你弟弟的话,快去把白头发染一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妈妈的态度很坚定,我也知道,她这么做全都是为了想要帮我。这次,我实在是不忍心再辜负她的一番好意了,因为,她一次次的找借口从北京回来,每次都盼着能亲眼看见我的日子会慢慢的好起来,这样,她才可能安心呆在北京看孙子。虽然,我老是尽量在她面前装得很硬气,可她还是能够洞悉到我的窘境。

我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伤她的心了。就只好说:“那好吧”。但我的内心,还是有点不太情愿的去做这样的事情。

“快去,快去!快去吧!!”妈妈半哄半嗔的把我推了出来

染完了头发,回到家里我找出了前些年跑销售时,经常背的一个黑色的皮包,又从衣柜里翻出了一件已经不太常穿的黑色半款的风衣,再配上一条黑裤子。然后,往镜子前面站了一下,你还别说,我当时还真的找到了一些自信。因为镜子里面的我还是蛮精神的嘛!一点也看不出任何憔悴或者是落魄的痕迹来。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我平时要是一个照镜子的人,也许心情还会比原来更轻松一些呢。

妈,你看这样行吗?

妈妈笑了,疼爱的责怪我说:平时说你就不爱打扮,老是灰头土脸的,女人嘛,就应该利利索索的。你看,这多好啊!

我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又把我的户口本学历证明还有会计证等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本本和证件,一股脑都装进了我的黑色皮包。我决定豁出去了,破釜沉舟就看明天这一锤子了。

第二天,我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来到面试的地点。院子里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站满了人,好像多数是男生。看样子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当时也来不及多想,我急忙找到在电话里和他联系过一次的人。其实,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后来成了我的领导,是我们保定网点的负责人。过后,我发现一起的同事包括北京来的那些年轻人都亲切的称他:柱哥。他那浓密的眉毛长得非常特别,目光深邃,颇有一点统帅之风。当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带出了那么点儿年少持重的劲头儿。他就是——张经理。也是我们保定分销中心创建以来的第一位责任经理。(后来,就是他带着我们这群四方而来的“精英”,在中化农资领域的保定市场上,创造了不菲的业绩。不过,也是他在中化保定市场发生的两起重大的“恶性”事件中,怀着一种难于化解的无奈和不甘默默的离开了我们这个集体。公正的说,我觉得对张经理而言,中化保定销售处,是他人生中最闪亮的引航灯,同时恐怕也是他这一生不无遗憾的伤心地。当然,这些全部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张经理温和又不失威严的对我说了一句:即使是推荐来的,也要履行正规的招聘程序,先到那边填个表吧,面试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赶紧礼貌的点点头,并且多少有些惶恐的对张经理表示了尊重和谢意。

面试的地点是由一间稍大一些的办公室临时改建的。围着墙摆放了一圈简易的沙发,我走进去的时候,屋子里已经坐满了人,屋子的中央是一排对接起来的办公桌,桌前并排坐着一行考官。年纪都在三十以里。首先是负责我们华北区的大区经理,我现在好像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叫张玮,是他最先发言,一开口就带着地道的京腔京韵。我赶紧找到一个离门口很近的座位,悄悄的坐下。看到京城里来的这几位考官,各个眉目清秀,气宇轩昂,让我想到了毛泽东当年在沁园春一长沙里的几句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用在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身上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像考官们介绍的,我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重新改制下的真正的国企,农资市场应该是我们国家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这个老牌的国企就像一条一度搁浅过的战船,正在重展战旗,再度起航!!!短短的几分钟,我迅速的扑捉到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迅息,于是,我的大脑高度紧张起来,一种兴奋让我觉得,我的内心开始强烈的渴望这个机会了。我默默的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自己想要说的话,立刻就罗列出了几个要点。当主考官让每位应试者介绍一下自己的简单经历和特长的时候。我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待续)

(二)结缘

今天的我,回想起当年应聘时的这一幕,似乎还会在眼前浮现出战鼓嘶鸣马蹄飞溅的厮杀情景。也许,这就是改革对于全体中国人最大的冲击吧,它教会了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竞争!

我静静的站起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大家好,和在座的各位比起来,我的年龄偏大一些。我今年40岁”。

这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到会场一下子安静了,几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同时聚焦到了我的身上。而且,有人还发出了轻微的惊叹声。在20世纪末期,有相当一个时期,像我这个年龄的女性已经被无声的淡出了招工的视线,几乎所有用工合同标注的用工年龄全都是在:35岁以下。所以,谁都没料到,在这种场合,居然还会见到像我这样的漏网之鱼。

这时候,我真的开始觉得“去染头发”,看来很有价值。

自信,似乎就来自于眼前这些惊异的目光。于是,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卯足了劲儿继续说道:“我看,今天来的都是年轻人,他们一定都比我有热情,有闯劲,这一点上我不否认,但是,既然是要从事的工作是销售,我反倒觉得,我比在座的都更有优势。”接下来,我开始不露声色的放出了我的第一支——“毒”箭,我要棒杀一群人。

“大家都知道,销售这项工作是靠业绩讲话,所以,就更需要经验和耐力!”紧接着,我迅速抽出我的第二支是箭——“火”箭,这支箭的作用就是要放出了一连串的烟雾弹……(在这里,我必须要承认,十年前的毕业生比起现在的大学生来,腼腆的多也厚道的多。否则,我一定不敢一再出手,而且迎难而上)这里,我先来个:避重就轻“我虽然没有接触过农资,但是,销售应该都是相通的。我搞过推销跑过业务,既然都是卖产品,我相信不过就是推销的品种不同而已。”(其实,我的这些障眼法或者叫偷换概念都是因为一时情急被逼到那儿了,当时就是一心想要得到这份工作。后来,因为隔行如隔山,我在刚一开始的一段工作中,还闹过好多不按常理出牌的笑话,这些都是后话。)

我这第三支箭是“毒”“火”混合型的,我把它叫做“神镖”穿心箭。这支箭,其实才是我这一生用之四海从未卷刃的真正法宝 “和年轻人相比,我认为,我更能吃苦也更不怕碰壁。”接下来我还把自己在台资企业推售过骨科用药,还曾经开发过北京市场的经历作为佐证。刀刀见血,三剑封喉。

正当我讲到热血沸腾,滔滔不断的时候,主考们的眼里都挂满了笑意,张玮连连摆手,站起身来,打断我说:“好吧,你的大致情况,我们基本上都已经了解了。大家对中化的热情和好感我们也都感受到了,对此,我先代表公司对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不过,这一次呢我们招聘的名额有限,只有五个名额,招的都是负责中化专营店的店长。我相信以后中化还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他顿了顿,接着说“面试的结果还要再等一些时候,才能和大家公布。在这里,我首先要和大家强调一下”,这时候,他又微笑着环顾了一下会场“请各位放心,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中化绝对不会歧视女性”。

无论岁月洗过多少铅华,无论时光送走多少记忆。但是,历史就是昨天。就是我们的生活里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故事。它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003年,这个在我的人生里程上标有特殊标志的年份,就像一束温暖阳光,在我最最渴望的时候,静静的穿过那扇朝我轰然洞开的窗子,就这样:如此美好的照彻了我的心灵

这扇美丽的窗户就是中化。中化是我在历经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起落之后,偶尔回身遇见的“彩虹”,她所带给我的冲击和震撼,是多年以后仍然不能忘怀的,此刻,昔日的景象仿佛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一切还是那么的清新、壮美!

是中国的改革,给了我这个40岁的中年女性走进中化的机会,而恰恰是在中化专营店的那段日子,让我领略到了我们国家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她的无限生机与魅力……

附注:结缘中化的这个季,我在河北省清苑县温仁乡的大道边上,在一场荡涤尘埃的大暴过后,清清楚楚的看见了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大、最美的彩虹。她横跨在马路对面的旷野上是那么的完整,这是一直以来蜗居在市井藩篱中的我,过去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待续)

(三)培训

录取之后,我听说公司对我们这些新入司的店长,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推销技能等等……可能还要考试。所以,那几天,我的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忐忑。当时,保定网点的临时办公地点,就设在保定农资公司大院北侧的那座二层办公楼的二楼,最初,租用的是两间很小的办公室。尽管陈设简单,但是,那台主要办公设备电脑和传真机,却透出了中化公司不一样的气派。这在当时,和保定其他企业包括一般的政府行政部门的办公条件相比,也都算得上是比较超前的……

走进这间办公室,首先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员工身上有一种忙碌充实的工作气象,特别是那个斜挎着背包,走路总是带着一阵风的年轻人,给我印象非常好。他叫庐江。是保定网点的会计,我来报道的第一天,一推门最先看到的就是他,当时他正守在电脑前,耳朵上还架着电话机,手里还不停的打着字,好像正在给北京或是其它的什么地方发着传真……我看得出来他业务非常娴熟。怪不得我一来就听说,中化公司不养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事做,确实不像我过去印象里的国企人浮于事。看来,还真像是我在面试之前,张经理对我说过的:“这是个干实事儿的地方”。我开始庆幸自己的选择了。

接下来的这一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当时,我看到有一屋子的人(因为,房间很小嘛,那些替公司送货还负责往回带款的车把式们总是喜欢成群结队的来交钱,所以把本来就不宽敞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他们围在庐江的四周嘻嘻哈哈的吵嚷着等着会计挨个收款,庐江也很熟络的和这伙人谈笑着一边不停的点着手里的现抄,似乎并不怎么经意就快速抽出了一张一百元的假币。当时,我几乎有点看呆了,好烈害呀,我不由的暗自在心里赞道!太了不起了!中化真是有人才。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一方面是庐江的天资聪颖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工作量有绝对关系,因为实在是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现金,所以才能练就这样的本领。而且,当时在下面的各个网点上,像庐江这样的多面手和干将还真是不乏其人呢。

因为,中化公司一开张,就为所有的销售人员立下了一个铁定的规矩:绝对不赊货。所以,每个业务员必须遵循货到付款的原则,而且,当时,基本上的兑付方式就是现金很少有其它的形式。那些买化肥的农民把他们积攒下来的钱,攥的皱皱巴巴的就是要在种地的时候,把它们排上了用场。所以,点钞也就是说:数钱,成了好多业务员的基本功课。

我还听说,当时的高碑店网点的业务们(高碑店当时是划归保定辖区的一个较大的销售点,)在销售最旺的季节,他们卖完了货都要关起门来把窗帘拉上,然后光着脚丫子坐在地上,数那些收回来的货款,每天数的手脖子都酸了。这些一点儿都不夸张,全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儿,因为在后来的工作中,那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我个个都见过。

好了,还是回来再接着说说我的培训吧,因为当时正赶上,非典最凶的那几天,全国每天都在播报疫情。所以,总公司原定的对我们进行的集中培训的计划,也不得不临时取消了。在家等待消息的那几日,我甚至有点担心好不容易才抓到手的一个机会,该不会被这该死的疫情给搅和黄了吧?心里老是犯嘀咕。后来,又接到通知说改由网点儿内小范围培训,我才总算缓了口气儿。尽管那几天,马路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公交车上,除了那位带着口罩开车的司机师傅,好像每天都是我这一个戴着大口罩上车下车的乘客。但,我还是觉,那也要比总在家干等强的多。

培训一开始,张经理简单介绍了一下公司的现状。之后,就让庐江,把我们将要销售的几个化肥品种的含量呀什么的,大致的向我们讲了讲,像什么是尿素啦,什么是复合肥啦,它们的用途和施用时的区别啦。我们这四个人,(其实应该是五个人,但好像听说徐水网点的店长,后来他转成了业务,他的区域情况有些特别,提前到任去了)两男两女。除我以外大都不到30岁,所以气氛比较活跃。庐江还笑嘻嘻的对大家说,你们都要认真点儿,上面说了,学完还要考试呢。其实,别看我年纪最大,但是,数理化的底子还是不算差的,所以像背背化学符号啦,记记分子式啦这些对我来说,还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但真的要把产品卖出去,卖给谁?那可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当时连半点谱都没有。课上完了。庐江就带着我们四个人来到了库房,目的是让大家熟悉一下,我们将要推销的产品。(那一刻,我做都没有想到,这样的环境,后来竟然能够成为我日后长期工作的场所。)

库房有两位保管员,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把他们的垛卡,摘下来,向我展示。这个时候,我当然更不会意识到这张硬纸片,对我今后的人生能够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当时就只是出于好奇,在那里东看看,西瞧瞧的。

这时库房开进来几辆来提货的拖拉机,等着装化肥,我眼见着有几个跟着进来的装卸工哐!哐!几下子,只那么一转眼的功夫,就把屋子里面搞的尘土飞扬,乌烟瘴气的。一见到这样的阵势,我们这几个来实习的,谁都没敢往近前靠,不一会儿,就捏着鼻子一个不落的跑回了公司……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练习联系客户。

张经理把公司原来保存的一部分客户资料,分发给大家,然后,让我们分别给这些客户致电询问一下,化肥的品种和价格。其实,他当时是在帮助我们熟悉业务,尽快进入角色。既便到了这一环节,我还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在大家分着争抢那些客户名单的时候,我还没缓过神儿来,特别是,张经理对大家说,“别以为你们进了公司,就没事了。业绩考核是和大家的经济效益是直接挂钩的,如果,完不成定额,还是会被淘汰”。这时候,我对自己能否卖出货物,一点把握都没有,而且,接下来的这一幕,就更加让我感到了压力 “现在,开通你们的手机,每个月公司给大家报销100元的话费,现在,你们就可以拓展你们的业务了。因为,时令不等人啊,我们再不能耽搁了。”这时候,我看见张经理的目光又变的凝重起来,好像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

等到张经理一走出办公室,另外两个男店长马上就抓起他们的手机,做开了业务,最让我受刺激的还是,我身边这位一直都很乖巧的小妹妹——她好像是学营销管理的女学生,刚刚毕业不久,她叫王健淼。她竟然也转过身去也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爸,你快去村里组织一下,帮我联系一车化肥,我们经理说了,卖不出货的,都要下岗!”原来她的爸爸是位村长。听到女同行的最后一句话,我这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我当时,眼巴巴的褚在那里,真的是非常沮丧。我甚至开始后悔,我为什么会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时候,竟然,连一个农村的亲人都没有?(待续)

(四)下乡

下乡的那天,我是坐公司那辆白色桑塔纳下去的。

这辆车,虽说是总公司配给张经理的。但在保定培训的那几天我就感觉到:它真的是辆公车。有时会计开,有时业务开,包括库管如果要去忙活网点上的事儿有时也开,大家好像谁都能用。而且,最让我羡慕的还是这里好像每个人都会开车……

下面,我就再说一说这辆车。

它的车身贴有宝蓝色的“中化集团”的标志(中化集团的商标,是一个开口朝上,水平放置的烧瓶,里面盛有蓝色的液体,它四周被缩写的字母簇拥着。海水是蓝的,蓝天是蓝的,所以,这个图标的设计,我觉得,非常大气。我甚至有时候都会觉得,包括我们人类的思想也应该是湛蓝色的,因为,思想比起脆弱的生命来,好像更能用‘深邃’和‘久远’来比喻!设计者的寓意也许注重的是集团的历史和起源,但是,从我的眼里看出去,这个标志,实际上就是一个盛着“圣”水的大‘宝葫芦’,她充满了传奇和魔力。我很喜欢这个标志,后来在我们的工装和办公用品上,经常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标志)03年那阵子,我记得好像只有银行那样有派头的单位,车上才会有这种专门的标志。所以,这辆 ‘官’车十年前,当它一出现在保定农资市场里,特别是,人们还常常会看到它:雀跃般的在市场里穿行的时候,是挺抢眼的。因为那时候一下雨,市场还有好多地方是泥路,坑洼不平的。所以,这辆带着中化宝葫芦的桑塔纳,总是显得格外精神。也算是当时的一道风景吧。

下乡那天,一大早,张经理问我和王健淼:“你们家里都安排好了吗?该带的都带上,这回下去,就不能老往回跑了”。

我知道,前两天,两位男店长都已经下去了。人和行李都是搭农用车一起走的。所以,在这方面,我和王健淼也早有思想准备。

所以,我俩齐声说道:

“都安排好了”!。

“那好,今天,我送你们吧。”

张经理虽然总是一脸的严肃,不苟言笑。但实际上,对女同志,他在背地里还是会给予一定的照顾,对于这一点,我至今仍然非常的感激

王健淼当时就蹦了起来,高兴的拍着手说:“祖姐,太好了”!我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尽管前几年,我在北京卖药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拎着地图,京城那几家知名的大医院基本上被我跑遍了,无论多难打交道的人,多难找的胡同儿,我都没犯过触。可那毕竟还是在城市里面,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呀,打交道的人也从来没有超出过亲戚朋友的人脉圈子呀。

可是,这一回,真的有点儿不一样了。

要不是因为工作真不好找……

要不是因为买卖真没法干了……

凭我的个性,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争着抢着来抓这份心里完全没底的工作?!

实在是太陌生了。当时,我还真希望能有个经验多的人,给自己带带路,壮壮胆儿什么的。

但是我没料到,就在这个时候,半路上却杀出一个程咬金。

咔、咔、咔!三板斧,就打碎了我这最后的一点点幻想。

他就是后来我的第二任领导,当时保定网点的业务员李克升。说到这个人,我和他还真的有一段儿“打”出来的故事呢。当然,接下来,我会和大家一一的分享。

这个李克升,中等身材,红光满面。你别看他一脸的福气相,可却真的不是个养尊处优的人,而且,正好相反,他特别勤快。当时,公司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杂事,差不多全都被他抢着干了。新公司嘛,本来就年轻人多,特别是后来这些新人,那时候普遍热情都很高,一有事情做,每个人都想要争着表现一下自己。

有一回张经理当着李经理的面,板着脸的对我们这些新来的说:

“谁都不要和李经理抢,你们也抢不过……”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忍俊不禁的自己先笑起来了……

我后来发现,这个李经理每次抢着办成一件事儿,他都特别高兴,甚至还有几分得意。有几次,我碰到他很开心,还笑眯眯的。差一点儿就误以为他很好相处呢。

在我们培训的那几天,和我一批来的店长,他们全都恭敬的叫他:李哥。我发现,当时这几个小青年儿,各个都很现实,因为店长怎么说也算在业务序列,对于这位无论是位资历还是位置都在前上方的老大哥,他们好像要比对其他人加倍的热情,甚至还都有那么点儿崇拜的意思。(当然,这要除张经理以外。因为后来,我听说,李克升,原来也不是农资的行里人,他干业务,是靠他的发小张经理一手带出来的,只不过因为他那拼命勇三郎的性格,凡事不服输,所以,他的销售业绩在极短的时间里,很快就崭露头角了)。

其实,当时我也多少能看出些门道,这位‘李哥’,很享受被新人“崇拜”的感觉。但是,对于我这个不谙世事,年龄大点儿也就算了;还老是那么不知深浅。什么都敢打听,什么都敢问,动不动就爱照本宣科,还总是冒“傻”气的大姐,他并没有多少好感。

实际上,我坐李经理的车,并不是第一次了。

刚来培训的第一天,就是李经理给我家里打的电话,通知让我来报到的。来了之后,张经理就让我协助他一起去办卫生许可证。我们一起去过清苑县城,还到过望都的专营店。

那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初来乍到的嘛,所以, 格外注意和同事们的相处。记得临出门的那一天,我还提前做了些准备,特意带上了西红柿还有黄瓜,想着在路上要是渴了什么的,可以用来解解渴。因为那个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要在郊外的大毒太阳底下开车,不像在市里有树、还有楼房什么的挡着,一开又要挺长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还差点儿,光坐车嘛。可是,我不会开车,也不能替换他,他一定要比我更加辛苦。但是,我没料到,对我的这些细致和小动作,这位李经理非但不买账,反而,更加的招来了他对我的反感。因为,当时我还不知道:正是这些细节,让我在李经理面前,暴露了‘身份’和‘弱点’。

也是通过这一次的出行,李克升迅速完成了他对我的火力侦查:

原来那个挺能咋呼的女人,也不过就是个尔尔嘛, 呵呵!应聘时还把自己说的云山雾罩的,自称什么‘销售精英’, 哼哼……

此时,他已经断定:我肯定吃不了这份苦,根本不可能是块“干农资”的材料。他当时一定还在心里嘲笑我:你以为,是个人就能卖化肥呀, 就凭你这娇气样儿,还想在这儿干?!!

他当时就料定,用不了多久,我一定会和那些走了的人一样,夹着尾巴自己离开的。

所以,那一路上他对我并没好气儿。我总是莫名其妙的就碰了一鼻子的灰。

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过去经常接触机关上的人,又是个女同志办事应该比较方便。所以,下车我就老是爱往前跑,后来,我发现李经理很不高兴,还虎着脸呵斥我道:“别说话,你戴上口罩!在一边等着。”

后来,更有甚的是,他竟然把我撂在了望都专营店里,自己一个人带着店长和理货办事儿去了……“嘿,”我懊恼的摘下那个,当时去哪里都点儿戴上的大口罩,赌气的对自己嘟囔道:这回可好,这回还真的连口罩都不用戴了诶?!!

现在,这个李克升,又不知道他是从那儿钻出来的,只见他乐呵呵的抢过张经理手里的钥匙:你是领导,这样的活还是由我来干吧。

张经理一开始还是紧绷着脸,而后,就又不置可否的笑了,转回身来对着李克升:好吧,路上要注意安全!

我一看见,这个多事的李经理又过来抢‘活’了,就在心里一百个不高兴,连连叫苦不跌:怎么什么活都让他干呀???

当时,最让这个李经理气不平的,就是看不得张经理好像老是在偏袒我们。

因为在当时专营店已经是总公司的宠儿了:货是最好的,店面又是统一装潢的,就连那一色儿崭新的传真机、点钞机、计算器也全都是名牌, 好像就差没给我们每人发一台笔记本电脑了。(不过,在我离开温仁之后,各个专营店还真都陆续的连上了网,配备了电脑。)店长一下去还能管着两个人:收银和理货。而且, 当时店长的待遇竟然比他这个老业务的工资还高。最让他难过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真正到了下面之后,我才体会到,公司新设的这五个专营店,其实都是他和张经理已经摸熟了,拓展过的疆域了,我们的到来,实际上就等于在他心里插上了的五根钢钉……

当时,他不会不明白总公司的战略意图!但是,一个人要在感情上转过这么大一个弯儿来 ,把自己辛辛苦苦开辟的市场,顺顺当当的交给这些,各个看上去就不如自己的人,而,这些人,还马上又都要不归自己管辖了,这还有天理吗?可能吗?!!何况又凭李经理当年的那种个性和脾气?

所以,我后来才理解了,当他把我放到专营店之后,临走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眼神:“ 哼!是骡子是马,你自己练练就知道了……”

我,就是这样,像一个还没来得及学会端枪的战士,就被这位,当时我认为很“刻薄”的李经理,押着推上了那个,实际上早就打响了的‘战场’

附注: 如果,当年的武松不是因为多贪了那几杯水酒,误闯了景阳冈,也许根本不会留下“打虎”的美名。但是,如果武松不是自幼习武,原本就练得一身好功夫,即使再仗着酒劲他也同样,还是要葬身虎口。

所以,生活里的变数,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来自于突发或者偶然。因为我们原来认定不可能,它却戏剧性的变成了‘可能’;但实际上,当你把不可能变成了人们眼里‘不争’的现实的时候,那些被表象掩盖下的偶然,一定都会有它合理的‘必然’ 。(待续)

(五)清苑

清苑——华北平原上一颗美丽的珍珠。

清苑是一个一马平川、土质肥美,非常适合种植业发展的好的地方。

无论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还是瓜果蔬菜 ,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和美好的家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苑县的地图 :你们看,清苑,多像是一个刚出蛋壳的小鸡儿,扑楞着翅膀,就好似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希望。

现在,只要我一上闭眼睛,就好像又坐上了从保定开往蠡县或者博野的小公共行进在前往温仁的路上,当年的人和事还会一幕幕的在眼前略过。一出北大冉,先到田各庄屯、田各庄村,北店儿,然后是张登镇,最后到达温任乡。 笔直的大道,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我很荣幸,也很感恩:在这片当年依然保留着淳朴、敦厚和革命传统的热土上,我洒下过自己炽热的汗水,也留下过今生算是第二次吧,很难割舍的,留恋的眼泪

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坐着拖拉机、三马子(一种当时很常见的农用车)还有临时租用的小三轮车,也坐过房东家那辆旧吉普,就连我妈妈同事的孩子,从保定开过来的送货车,我也跟着一起出去转过……总之,坐的最多的可能还是拖拉机, 因为,这种交通工具很适合乡下那种泥土路,它成本低,又结实耐用。拐个死弯啦、掉个头啦都很方便,非常适合串村送货。当时,总公司传达的战略意图,就是要我们把化肥直接送到农民的手里,专营店的方向,不是什么大客户,而是直接进村!于是,我 就带着这样的使命和一股子前所未有的热情,当时,真可以用“风风火火”这四个字来形容,我跑遍了清苑县十八个乡镇的村村落落……

刚一开始那会儿,我手里连个地图都没有,也不知道哪里是哪里。只要是来我这店里拉货的,我就跟着人家去送货,收回钱,再把电话记下来,就算做是我的档案客户了。过段儿时间就回访,如果卖完了就赶紧联系车再给他们送货,这就算得了。真的,当时根本分不清那儿是归清苑呀,或是哪儿到博野啦,还有哪里是望都啦, 那个时候还真有点儿傻乎乎的劲头,好像就知道一个劲儿的疯跑呀。有一次我连高阳都跑到了,我记得当时好像坐的是辆三马子车,在村子里穿过去的时候,我看到好多家都在生产毛巾呢,才觉得:啊哦,老早就听说过高阳出毛巾,还真是的呕,全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厂子……

另外,我天生就有点儿方位感不强,又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东西南北都还有点辨认不清所以,脑子里一时很难形成清晰的地域概念。有一次,望都的店长和理货跑到我的地盘上来串货,我还给他们包了饺子吃。 (我当时误把他们当成同事和好朋友来看望我了 )后来,我店里的收银员,(她是一个会唱老调,在小剧团里专门演过老生的女孩子,人很可爱。)她叫:萌萌,气不过的对我说 :店长,你别信他们的,他们是两只狐狸!一只是老狐狸,一只是小狐狸! (当时望都的店长,他叫王四龙,学的是什么专业,我现在好像都记不大清了,但是我知道他是农大毕业的,是个学农业的大学生吧,他家就在我们清苑县的南王庄,有时候,他还会带上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一起过来‘玩儿’,理货是一个退伍军人,家就是望都的当地人。)其实,他们都是来转市场搞火力侦查的,全都带着动机和企图。 可是,我当时根本不具备这种洞察力嘛,而且,凡是中化来的客人,我都一律热情接待 ,都把他们当成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里人了 。被人串货不知道, 自己串了别人更不知道……

最初 ,公司对我们这拨儿新人,要求也并不那么严格,好像,能卖出货就不错了,卖出一吨是一吨吧,其他方面也没人搭理我们。(其实,农资工作季节性很强,过了那几天,想忙也忙不成了。所以,人家领导们也有销售任务,也都在紧张的忙着‘活’呢)记得有一回张经理来清苑转的时候,对我说,别看你们卖货不多,但是,全河北省的这点儿专营店,还就数咱们保定这几个店算是不错的呢。

后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展开,管理也逐渐的越来越正规。比如说,开始强调区域划分什么的了。

那时候,没有网络,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我跑遍了保定最大的新华书店竟然也没有买到一张清苑县的地图。我想要查看一些有关清苑的资料,还专门跑了趟图书馆,收获也不多。最后,好像还动用了老同学的关系,才搞到了一张保定地区的地图。 一回到温仁,我就先把地图贴在办公间的墙上,仔细的研究起来,然后,把已经跑过了的村镇都在地图上画上小红旗。 看了地图之后, 我才知道,像小店呀,西伏落,大辛庄还有东边的桑园啦,万安镇,等等这些地方,别看离我比到清苑县城还要近呢,但是,这些也都不能算做我清苑的区域。

划分区域之后,每个专营店也可以在自己区域的周边发展,但不可以进入其他店的区域销售。

(明确化分了销售区域以后,我记着好像还有过程委,要不就是南庄镇那一带的客户来电话向我要货,我曾经也犹豫过,最终,还是回绝了。)因为,这是林堡店的分区。林堡店长王健淼是我当时最好的伙伴,我们只有三站地的距离。她很支持我,也常常来我这边儿玩。最初我的尿素不够卖,每次都先从她的点儿上把货出了,等我要的货来了再补给她。刚一开始那会儿,有一阵子她那边儿,一直不怎么卖货,(其实,一来是因为种植的作物不同,用化肥的时间有差别,二来是因为,我俩离的太近,我刚好正处在一个三岔道口上,所以截住了很多去往蠡县、博野、还有安国的客户。这些,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她急的直哭,后来为了转点儿每天练习骑摩托车,把自己摔的鼻青脸肿的,我看了之后非常心疼,也很受感动

因为,王健淼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祖姐,我觉得咱们女的一点儿都不比他们男的差,他们能干的事儿,咱们也能干!

张经理也曾经说过:“王健淼这边都是小县,所以才把两个县划给她,她这边买卖本来就少,你们要搞好团结互相帮助……”不过,在我还没离开温仁的时候,这个伶俐乖巧,但骨子里也很倔强、要强的姑娘就打开了销路 。我刚回保定的时候,她还到库房看望过我……

小时候,我是看着《南征北战》《英雄儿女》,这些红色题材的战争故事片,在军营里长大的,所以身上多多少少还是具备一些军人气质,比如说,自幼我就崇尚毛泽东诗词里题写的:"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样的女性风采。所以,在我身上肯定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影响。平时,我不像很多城市女人,总是喜欢在穿着打扮上花费心思。我觉得干净、整洁、自然、大方就OK了。

但是,就在我快要把整个清苑都插满了红旗的时候,有一天的早上,我蹲在地上洗脸,无意间的一回身,我看见了镜子里的我自己。。。。。。。。。。。

我说过,我是个经常会忘了照镜子的人,这块长条形的镜子还是我卖服装的时候添置的。因为它照人很显苗条,所以当时很多顾客特别是女性顾客都爱在这块镜子前面停留。上次回保定的时候,我搭了个顺便车把家里的饮水机还有这块镜子也一起带来了。因为,这时我的孩子已经住校,家里也没有人了。

镜子里的我:我差一点儿就不认得了。因为,当时屋子里只有我自己,所以,不可能看错了, 我先是一愣,而后,直起腰来静静的看着镜子里面的这个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惊悸和恐慌瞬间袭上了我的心头,我听见了,我的心在无声的哭泣起来了。

或许,每一个女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容貌,我也并不例外。小时候,妈妈经常自豪的在邻居们的面前夸耀我说:这丫头不怕晒,越出汗,越白。确实,我自幼喜静不喜动,一直以来体质都不是很好,特别怕冷,所以才很喜欢晒太阳。但是,那毕竟是机会有限的晒呀。现在,我在这无尽的旷野上穿梭,零距离的沐浴似火的骄阳。

因为我真不知道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原来光滑洁白的皮肤上,一下子爬满了细小的斑斑点点,脸上像是被涂上了一层褐色的油彩;个别地方,还被晒的爆开了皮,,,,

我就那么呆呆的,足足愣了好几分钟,而后,我对自己说:你都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人了,谁早晚还不都是会变老变丑嘛,这算什么呀,比起没饭吃,看别人的脸色活着,这样不是很好吗?你还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又能养活孩子和家,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一想,我马上就让自己镇定下来了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在后来的人生中,反思了一直有点自命不凡的我自己:人,真的没有高低贵贱,谁也不比谁高贵或者低微。不同的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仅此而已。

所以,当我再看见那些带着草帽,扎着花围巾的农家大姐,听见她们洪亮开朗的笑声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她们也很美,非常美 。她们是大地上最顽强的生命,根是长在泥土里的……就像那一簇簇蓬勃的蒲公英

下面,我再来展示一下我的胜利果实吧,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温仁专营店销售了398吨化肥,跑过100多个销售点,建立了125个客户的档案资料,而且,我还提交过关于市场需求的调查报告,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过关于开发钾肥的建议。(前些年,公司引进的美国硫酸钾和台湾硫酸钾,一直都销路非常好 )

后来,继我之后有三位中化的同事,他们是:温仁专营店的第二任店长,王小雷,清苑县的区域经理,方保江,包括现任清苑片区业务负责人,赵连军,这三个人,他们都分别和我提到过,他们在下面的时候听说过的有关我的故事。 多少年之后,还能有这么多的清苑人,记得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后来也学会了戴草帽的,从城里头来的女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投下的影子,我真的非常开心,也很自豪。上面图上标注的小红旗,实心的是我在清苑县境内的跑过地方,空心的,大部分是我最开始的时候,一边卖货一边转过的村子,不过安国的那些地方,好像是在分区以后根据张经理给我的建议,绕开博野和蠡县转到的地方。

这些红旗飘扬的村镇全是我03年去过的地方,现在,真的很怀念,很想这些地方,已经十年了,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看一看

附注:其实,我相信,大家可能更想要知道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怎么凭着一股“傻气”,把买卖做到“家”的。而且,还是歪打正着的“火”了一下子吧?!! 在下面的故事里我会如实的讲给大家。 (待续)

评论